白馬廟

寧夏彭陽白馬廟

白馬廟,是地名,卻是因廟而名。白馬廟是在寧夏彭楊一處的一所較出名的廟名。

地理位置


白馬廟
白馬廟
在寧夏彭陽長城塬有一座巨型墳冢,當地人叫它“白馬墳”。逢年過節,人們都會到“白馬爺廟”焚香化表。這裡就是白馬廟的所在地。
寧夏彭陽白馬廟
寧夏彭陽白馬廟

民間傳說


版本一

關於秦始皇修長城的傳說,在各地有不同的版本,在彭陽則有一個關於”秦始皇與其兒子“三太子的傳說。彭陽縣城陽鄉長城塬的長城,不是現代學術界認定的萬里長城的主幹,而是戰國時秦長城的遺址,屬我國最早期的長城,因此得名長城塬。在彭陽縣城陽鄉長城村建有一座白馬廟,故長城塬在當地也叫白馬廟塬。
據民間流傳,秦始皇為了防備北方蕃王的侵擾,就下令各州府縣,徵集民夫,用武力強迫,修築長城。當時正遭年饉,百姓個個面黃肌瘦,民夫餓得連路都走不動,哪來勁抬土打牆呢?秦始皇的三太子負責修築彭陽境內的長城,他見此情景,對民夫十分同情,就下令歇緩一陣子。誰知道這些民夫太疲勞了,一頭栽倒在地上就睡著了,等到了上工時間,再也叫不起來,一直睡了幾天幾夜。這時,秦始皇正好帶著人來視察長城的修築情況,一看民工沒有修長城,反而在睡大覺,非常惱怒,查來查去,竟查到三太子頭上。三太子觸犯了天條,秦始皇一氣之下,派人把三太子當眾殺頭,以鑒效尤。三太子的頭雖然被砍掉了,可是屈死的身子卻一直不倒,他無頭的身軀順著長城塬往下走,走到一塊豌豆地邊,肚子餓了,他蹲下摘吃豆角,可是摘下來卻無嘴吃,拿到手裡胡亂摸。恰巧被過路的人看見了,過路人奇怪地問:“你沒有頭,怎麼吃?”三太子一聽,就一下子跌倒在地上死了。秦始皇殺了三太子后,一直向北視察,走到半路上,看見一隻白山羊領了一個小羊羔,白山羊上了一道坎,可是小羊羔卻上不去,白山羊轉過身來,“咩咩”地叫喚著小羊羔。秦始皇見此情此景心想:畜牲都有愛子之心,我連痛子之心都沒有嗎?三太子已經被我殺了,可惜再也不能活過來了,現在就封他做個白馬天神吧!後來,老百姓知道三太子是為了他們而遭殺身之禍的,就把他厚葬於長城塬上,又建起了一座寺廟,命名為“白馬爺廟”。目前在長城塬還有一座巨型墳冢,當地人叫它“白馬墳”。年頭節下,人們都會到“白馬爺廟”焚香化表,以祭奠這位為民著想的“三太子”。
白馬廟旁立有一座石碑,碑座上雕著一隻白兔,整個石碑被一朵有碗口粗細的白芨籠蓋著,路過此廟的人,如果事先不知道這裡有石碑,是很難發現的。所以,民間就有了“你從長城塬上過,不知白兔在白芨卧”的說法......

版本二

據民間流傳,秦始皇為了防備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下令各州府縣,徵集民夫,用武力強迫修築長城。當時正遭飢荒,百姓個個面黃肌瘦,民夫餓得連路都走不動,哪來勁抬土打牆呢?
秦始皇的三太子負責修築彭陽縣境內的長城,看到修築長城的民夫又餓又累的情景,三太子對民夫十分同情,就下令讓民夫歇緩一陣子。誰知道這些民夫太疲勞了,一頭栽倒在地上就睡著了,等到了上工時間,再也叫不起來,一直睡了幾天幾夜。
碰巧,秦始皇帶著人來視察長城的修築情況,一看民工沒有修長城,反而在睡大覺,非常惱怒,查來查去,最後查到三太子頭上。
秦始皇一怒之下,派人把三太子當眾殺頭,以儆效尤。三太子的頭雖然被砍掉了,可是屈死的身子卻一直不倒。他無頭的身軀順著長城塬往下 走,走到一塊豌豆地邊,肚子餓了,他蹲下摘吃豆角。可是摘下來卻沒有嘴吃,拿到手裡胡亂摸,恰巧被過路的人看見了,過路人奇怪地問:“你沒有頭,怎麼 吃?”三太子一聽,就一下子跌倒在地上死了。
秦始皇殺了三太子后,一直向北視察,走到半路上,看見一隻白山羊領了一隻小羊羔,白山羊上了一道坎,可是小羊羔卻上不去,白山羊轉 過身來“咩咩”地叫喚著小羊羔。秦始皇看見此情此景,心想:畜牲都有愛子之心,難道我連痛子之心都沒有嗎?可是三太子已經被我殺了,再也不能活過來了,現 在就封他做個白馬天神吧!
後來,當地老百姓知道三太子是為了他們而遭殺身之禍的,都十分感動,就把他厚葬在長城塬上,又建起了一座寺廟,命名為“白馬爺廟”。目前在長城塬還有一座巨型墳冢,當地人叫它“白馬墳”。逢年過節,人們都會到“白馬爺廟”焚香化表,以祭奠這位為民著想的“三太子”。
白馬廟旁立有一座石碑,碑座上雕著一隻白兔,整個石碑被一棵碗口粗細枝繁葉茂的白芨籠蓋著,路過此廟的人,如果事先不知道這裡有石碑,是很難發現的。所以,民間就有了“你從長城塬上過,不知白兔在白芨卧”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