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甲騎兵

兵種術語

重騎兵一般指冷兵器戰爭時期的一種重裝騎馬兵種。該兵種一般人馬均裝備有防護性能良好的盔甲和盾牌,武器以長矛為主,以強大的衝擊力和優秀的防禦力而著稱。

基本介紹


重騎兵就是裝甲具有承受一定攻擊的能力,通過衝鋒產生的速度、動量對敵人陣地製造壓制性的突破,主要用途是沖毀敵人陣形,打擊敵人士氣的超級騎兵、人肉坦克。
在冷兵器時代,穩固的陣形是確保勝利的基礎,高昂的士氣是取勝的關鍵,一旦破壞了敵人的心理平衡和組織基礎,就相當於獲得了勝利,所以,重裝甲騎兵曾經是一個最昂貴最重要也最榮耀的兵種。
一般來說裝甲材質的厚度、韌性、強度和覆蓋面積都要達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保證騎士能夠承受一般的砍殺和弓箭殺傷。足夠的厚度和面積就造成了巨大的重量,也就犧牲了機動性。

特點


重騎兵們的裝甲堅固,完全覆蓋全身,甚至連眼睛也能完全防護,如此的重甲可以有效的抵擋刀劍劈砍或是弓箭射擊,同時也強化了其衝鋒時的動能,不過這種裝備很顯然不利於近身搏鬥——眼睛視野很小,基本上限制在正前方。這種製造模式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重裝甲騎兵在戰場上的使用方式——衝鋒,掉過頭來再衝鋒,依靠戰馬衝鋒帶來的巨大動能衝垮敵人的陣型並將其碾碎。在面對意志不太堅定或缺乏訓練的敵人時,重騎兵的衝鋒可以輕易摧毀其陣型與意志。
但是,一旦騎兵們失去速度陷入混戰中,重騎兵喪失了其最大的優勢——衝擊力,且身處敵陣,很容易就會被四面八方的敵人拉下馬來殺死。重騎兵雖然強大,但並非無敵,在面對陣型嚴密並有地形或工事掩護的長兵器步兵陣列時,重騎兵往往會無從下手,若是貿然發動衝鋒,即使能夠依靠強大的衝擊力摧垮敵軍,自身也會受到相當大的損傷,重騎兵的價值極高,不管是訓練還是維持都要消耗大量金錢與資源,因此這樣的損失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不可接受。
重騎兵的作用單一,很純粹,就是在平原野戰中一舉擊潰消滅敵軍,古代的多數戰爭都是由一次決戰決定的戰爭勝負,因此重裝騎兵們也被作為核心主力培養,在戰鬥的關鍵時刻一錘定音。除此之外,重騎兵們就沒什麼用了,攻城戰用不上騎兵,襲擾戰又無法為重騎兵提供足夠的保障且效率低下,而且在複雜地形條件(山地、沼澤等)下,重騎兵也難以發揮其威力。
與其強大的防護能力相稱的,重裝甲騎兵的裝甲很重,但西歐板甲採用巧妙地減重與在全身各處的重量分攤系統,雖然對比輕騎兵仍有一定的機動性劣勢但其依然成功分攤和減輕了騎士在穿著重甲后機動性和上馬問題 。 中國和中國周邊的國家,重裝甲騎兵的裝甲基本上還是普通披掛裝甲的延伸,倒還是可以憑自己勉強的站立。
中國出現全鐵具裝甲騎重騎兵的時間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不僅人有重型鐵甲,連戰馬也全副披掛鐵甲,當他們推進的時候,就好像鋼鐵的城牆迎面壓來。
中世紀末期世紀的騎士身著全身板甲,可謂武裝到牙齒,他們可以真正的做到對刀劍和劍弩的不屑一顧。在戰場上叱吒風雲,對於輕步兵等普遍兵種擁有著幾近於碾壓的優勢。並在機動性與防禦性上對比其他重騎兵有顯著的優勢。

兵種劣勢


西歐中世紀後期誕生的重甲騎兵的騎士本身也只用於戰鬥。由於這個兵種極為昂貴,一個兵所需要負擔的戰馬、鎧甲等的費用在那個時代是無法想象的“天文數字”,因此很少有君主願意獨自負擔這個軍隊的建設及維持費用。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冊封貴族子弟作為騎士,一切的裝甲、戰馬和生活費用由其自理。但作為報酬冊封其的領主們會一次性的給予這些騎士一筆賞金和莊園封地,他們在封地內擁有最高行政權和一般司法權。騎士們從小便被送其它的貴族領地,學習格鬥、劍術、掌握武器、保養馬匹和盔甲、禮儀、宗教以等今後所需要的知識,后成為騎士扈從,幫助騎士保養馬匹和盔甲,直到他們在21歲左右被冊封為騎士或見習騎士為止。騎士在一年中會有40天的時間效忠與君主,在無戰爭的閑余時間裡他們會參加騎槍、劍術、混戰等競技比賽以尋求更高的名望,經營莊園並進行農作。 
與其在平原上強大的衝擊殺傷力相對的是,重騎兵有著戰鬥力功能單一、反應力差、作戰續航能力弱、機動性不及普通騎兵等缺點。
同時,該兵種還是一種耗資不菲的兵種,主要在於古代冶金技術不發達,重騎兵所裝備的鎧甲造價就變得非常昂貴,並且重騎兵對於戰馬選擇、裝備護理、後勤運輸等等方面的要求都比較高,因此著實是一種“燒錢”的兵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