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藻

茅膏菜科貉藻屬植物

貉藻(拉丁學名:Aldrovanda vesiculosaL.)是茅膏菜科、貉藻屬浮水草本植物,長6-10厘米。葉輪生,每輪6-9片,基部合生;葉柄長3-4毫米,頂部具4-6條鑽形裂條,裂條長5-7毫米,葉片平展時腎狀圓形,長4-6毫米,寬6-10毫米,具腺毛和感應毛,受刺激時兩半以中肋為軸互相靠合,外圈緊貼,中央形成一囊體,以此捕捉昆蟲。花單生葉腋,具短柄;萼片5,基部合生,卵狀橢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3-4毫米;花瓣5,白色或淡綠色,長圓形,長3-4毫米,寬約2.5毫米;雄蕊5,花絲鑽形,花藥縱裂;子房近球形,直徑2-2.5毫米,側膜胎座5,花柱5,頂部擴大多裂。果實近球形,不開裂;種子由果皮腐爛而出,5-8粒或更少,黑色。

貉藻通常生長在水甸子或沼澤濕地;分佈於亞洲北部和東南部,歐洲中部、南部,大洋洲北部和非洲。

貉藻可作為觀賞水草;也可用於湖畔、河岸、池邊等濕地及淺水處的綠化;還對歐亞區系研究及茅膏菜科系統演化有科學價值。

貉藻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中,被定為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IUCN)中,保護級別為瀕危(EN)。

物種簡介


貉藻是貉藻屬唯一的一種植物,跟茅膏菜捕蠅草是近親。貉藻原產於歐洲、亞洲、非洲和大洋洲,但它在17世紀末才被人從印度帶到英國。1747年,加埃塔諾·蒙蒂(GaetanoLorenzomonti)在義大利博洛尼亞附近的湖中也發現了這種植物,他決定用建立博洛尼亞植物園的義大利博物學家尤里希·阿爾德羅萬迪(Ulissealdrovandi)的姓氏作為貉藻屬的名字。貉藻屬本來被叫作“Aldrovandia”,但後來因為筆誤變成了“Aldrovanda”,並一直沿用。
同義學名有AldrovandageneralisE.H.L.Krause、AldrovandaverticillataRoxb.、DroseraAldrovandaF.Muell.[Illegitimate]。

形態特徵


貉藻為浮水草本,長6-10厘米。葉片呈輪狀排列,每一輪有5-9枚葉片,在基部聯合。葉片不到1厘米,每枚葉片有一根呈楔狀的寬葉柄,在基部收窄。葉柄貫穿葉片,並在邊緣處向外延伸形成4-6根剛毛。葉片大致呈圓形,在中脈處摺疊,形成兩個半圓。葉柄長3-4毫米,頂部具4-6條鑽形裂條,裂條長5-7毫米,葉片平展時腎狀圓形,長4-6毫米,寬6-10毫米,具腺毛和感應毛,受刺激時兩半以中肋為軸互相靠合,外圈緊貼,中央形成一囊體,以此捕捉昆蟲。花單生葉腋,具短柄;萼片5,基部合生,卵狀橢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3-4毫米;花瓣5,白色或淡綠色,長圓形,長3-4毫米,寬約2.5毫米;雄蕊5,花絲鑽形,花藥縱裂;子房近球形,直徑2-2.5毫米,側膜胎座5,花柱5,頂部擴大多裂。果實近球形,不開裂;種子由果皮腐爛而出,5-8粒或更少,黑色。

主要價值


觀賞:貉藻葉片造型奇特,花色澤艷麗,可作為觀賞水草人工栽培,還可觀察其捕食行為;也可用於湖畔、河岸、池邊等濕地及淺水處的綠化。
科學:貉藻為稀有的單種屬捕蟲植物,對歐亞區系研究及茅膏菜科系統演化有科學價值。

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植物部分);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瀕危;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Ⅰ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瀕危(EN)。
● 種群現狀
從20世紀至21世紀,貉藻種群已經從分佈在43個國家的124個地區的379個自然環境中減少至僅分佈於50個地區。貉藻已在奧地利、斯洛伐克、捷克(后重新引入)、法國、德國、義大利、孟加拉國、印度、日本、烏茲自別克斯坦和東帝汶已確認滅絕。貉藻在中國東北地區為單種屬植物,由於多年來無節制地破壞濕地,野生資源已面臨枯竭的危險。
● 瀕危原因
根據Jennings和Rohr(2011年)提出並經Clarke等人(2018年)修訂的《食肉植物保護威脅綜述》,可知貉藻主要受到住宅和商業開發、農業和水產養殖、自然系統改造和水污染的威脅。歐盟委員會(2009年)還將酸化、渠化、清淤、排水、富營養化、森林清理、礫石開採、採礦、污染、水文改造和有限擴散列為對整個歐洲貉藻種群的威脅(Adamec2018)。

生長習性


貉藻一般生活在靜止或緩慢流動的水體中,自由漂浮,一般不會超過40厘米長。貉藻通體淺綠色,但一些澳大利亞的貉藻在陽光的直射下可以變成紅色。貉藻沒有根系,莖中有大量充滿空氣的胞間空間,使其可以百在水面上漂浮。生長期時,貉藻的前端不斷生長的同時,末端也在不斷凋萎。在嚴寒的冬季,貉藻會沉到湖底進行休眠,直到來年春天再恢復生長。
貉藻-抓捕獵物
貉藻會利用陷阱抓捕獵物。貉藻的“捕蟲夾”由兩部分組成:葉片的邊緣部分只由兩層細胞組成,非常薄;而捕蟲夾的中間部分則由兩層薄表皮和其間的一層大型細胞組織構成。葉緣部分有表皮毛,在其內側也分佈有四叉毛。中間部分則有消化腺體和大約20根觸發纖毛。當夾子打開時,兩半葉片呈稍大於90°的夾角。如果有獵物觸碰到觸發纖毛時,捕蟲夾就會關閉,葉緣部分緊閉到一起。幼葉僅需觸發一根纖毛就能馬上關閉,老葉則可能需要多次觸發。關閉動作主要發生在葉片中部。葉片的內側表皮細胞將鉀離子運出細胞,導致細胞內部壓力改變,從而導致整個葉片的關閉。葉片在完全關閉后,消化腺會分泌消化酶來分解獵物,從中吸收營養。
貉藻--中國植物志原版墨線圖
貉藻--中國植物志原版墨線圖

分佈範圍


分佈在黑龍江;亞洲其他地區和歐洲也有。
產中國黑龍江、歐洲中部、南部,亞洲北部和東南部,大洋洲北部。模式標本采自義大利。
貉藻
貉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