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衡
清朝書法家
蔣衡(1672~1742),原名振生,字湘帆,一字拙存,號江南拙叟、拙老人、函潭老布衣,江蘇金壇人,僑居無錫,進子。
自幼臨摹,尤工行楷,成年浪跡江湖,臨摹碑帖300多種,刻成《拙存堂臨古帖》28卷。乾隆二年(1737年)始,重寫的《十二經》告成。由江南河道總督高斌於乾隆五年轉呈朝廷,收藏在懋勤殿。為此乾隆皇帝授蔣為國子監學正。翌年,諭旨以蔣衡手書為底本,刻石太學,於五十九年(1794年)刻成,定名《乾隆石經》。一生還著有《讀易私記》《拙存堂詩文集》《易卦私箋》等。
1742年,逝世。
蔣衡北京國子監石刻像
十五歲從楊賓館學書,試輒不利,益肆力於古,復博涉晉、唐以來各家名跡,積學既久,名噪大江南北,以小楷冠絕一時。性好游。足跡遍半個中國,所至賦詩作書,歌嘯不能自已。嘗入關,年羹堯招至幕下,偶游碑洞觀諸石刻,慨然以楷書寫《十三經》,凡八十餘萬言,越十二年而成。馬日琯為此出白金二千鍰,裝潢成三百冊,五十函。高斌特疏進呈,世藏懋勤殿。乾隆時奉旨刻石列太學,授國子監子正銜。寫經時,以恩貢選英山縣教諭,又舉鴻博,皆力辭不赴。善書法。嘗自論書云:“臨帖須運我意,參昔人之各異,以求其同,如諸名家各臨《蘭亭》,絕無同者,其異處各由天性,其同處則傳自右軍,以此求之,思過半矣。又正書用行草意,行草用正書示。學褚求其蒼勁處,學歐求其圓潤處,以怒張木強為歐,綺靡軟弱為褚,均失之。夫言者心之聲也,書亦然。”
《拙存堂臨帖》二十八卷,著有《拙存堂詩文集》《易卦私箋》《拙存堂題跋》《書法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