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的結果 展開

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

1993年陳琳演唱歌曲

《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是洛兵、丁原作詞,周笛、丁原作曲,陳琳演唱的歌曲,收錄在1993年發行的陳琳第一張個人專輯《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之中。

憑藉此曲,陳琳榮獲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最佳演唱獎和新人獎以及1994年北京音樂台"十大金曲"欄目"最佳演唱獎" 。

創作背景


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陳琳演唱歌曲]
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陳琳演唱歌曲]
1993年,陳琳來到北京尋求發展。幸運的是她遇到許多朋友的幫助和支持,並很快錄製了個人專輯。但那時 專輯的主打歌叫《假如愛上別人請早點告訴我》。由於陳琳常參加一些北京樂隊的Party,所以就發現了“指南針”樂隊的一首好聽的作品《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很適合自己,於是,她便找到“指南針”樂隊相熟的老鄉講述了她對這首作品的喜愛。在他們的慷慨幫助下,這首作品便成了陳琳新專輯的主打歌。雖然臨時換掉了原本錄好的作品,但這首旋律優美上口的歌曲得到了廣大歌迷的認可,在1993年被滿街傳唱。

歌曲歌詞


我給你愛你總是說不
難道我讓你真的痛苦
哪一種情用不著付出
如果你愛就愛得清楚
說過的話和走過的路
什麼是愛又什麼是苦
你的出現是美麗錯誤
我擁有你但卻不是幸福
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
我無法把你看得清楚
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
感覺進入了層層迷霧
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
霧中的夢想不是歸宿
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
我等待著那最後孤獨
沒有心思看你裝糊塗
也沒有機會向你傾訴
不想把愛變得太模糊
如果你愛就愛的清楚
說過的話和走過的路
什麼是愛又什麼是苦
你的出現是美麗錯誤
我擁有你但卻不是幸福
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
我無法把你看得清楚
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
感覺進入了層層迷霧
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
霧中的夢想不是歸宿
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
我等待著那最後孤獨
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
我無法把你看得清楚
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
感覺進入了層層迷霧
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
霧中的夢想不是歸宿
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
我等待著那最後孤獨

歌曲鑒賞


1993年當年輕的華人流行音樂剛剛走入正軌,但仍不完善的時候,還是一個十幾歲小姑娘的陳琳以一首《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開啟了桎梏已久的華人流行樂壇的大門。歌曲中流露出悲切情緒和淡淡的憂傷,一個柔弱的痴情女孩豈不讓人愛憐。而歌曲所表現出強烈的樂隊化風格使得音樂更具現場感染力。這首歌的迅速竄紅如一聲炸雷,震驚四座。這是當時華人樂壇以電台音樂排行榜的形式真正走紅的第一首流行經典名曲。它象徵著一個時代的開始,標誌著流行音樂真正與媒體聯手締造經典,推向大眾。陳琳首張個人專輯《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創造了狂銷一百五十萬張的銷售記錄。這張專輯所創造的神話仍很少有人可以超越。
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提起華語流行音樂,似乎永遠只是香港和台灣的事,而內地流行音樂別說和它們相提並論,甚至和新加坡、馬亞西業這些華語流行樂的外圍地區相比都占不了什麼便宜。在當時那個年代,階級論那一套是比較適合華語樂壇的,而香港和台灣就代表著先進生產力,內地則代表著落後和鄉土。內地流行音樂的代名詞就是翻唱、走穴、霹靂舞、扒帶和拼盤,總之和唱片業無關。
九十年代初,內地流行音樂在經歷了十年搭人牙慧、崇洋媚外的生涯后,以搖滾樂為契機、打頭陣,從而為後排插上的流行樂迎來了第一個春天。北方以港資背景的“大地唱片”為首,以校園民謠、民謠、流行搖滾、實驗音樂、流行爵士這些非主流元素來包圍主流音樂,從而在品質和流行上達到基本平衡的狀態。南方的廣州更是熱鬧,開內地音像業先河的“太平洋影音”、“新時代影音”、“白天鵝音像”和“中唱廣州”等公司陸續推出了李春波高林生毛寧楊鈺瑩、麥子傑等等歌手,儼然讓廣州成為內地流行音樂的中心。看來,當時大部分的廣州流行音樂顯然太過於投機,除了一堆旋律就找不出其它可以回味的東西,與港台流行音樂相比,更是十足的簡裝版,只繼承了點范兒,卻忘了歌曲還有韻這麼一回事兒。而上海則除了“中唱上海”旗下的“紅太陽工作室”外,就鮮有成績,但好歹也算出了個王焱。
從各方面的標準來看,陳琳的《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都可以算是那個時代最標準、也是最經典的一張內地流行音樂專輯,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內地主流流行音樂從晚會時代進入專輯時代的一道分水嶺式標誌。專輯在當時最具意義的一點,就是它改變了內地流行歌手一向單幹、蠻幹的做法,而是有系統有目的的通過專輯的概念來推出一位歌手,不再像從前那樣放任歌手在單曲間任意的發揮。
而《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這張專輯之所以在當時獲得150萬銷量的成績,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它在音樂取向上與港台音樂、尤其是台灣主流音樂的無縫銜接。流暢的旋律、細膩的文字、感性的情節,無一不是“飛碟唱片”和“滾石唱片”一個系統的產物,這也可以讓當時已經喝慣港台奶的內地歌迷,根本不需要像聽搖滾樂那樣切換頻道才能定下神來,甚至當時真的就有很多歌迷誤以為這是一張台灣的流行音樂專輯,如果不是專輯的封面長得比音樂大了十歲的話……
這張專輯也是內地流行音樂史上除丁薇《斷翅的蝴蝶》之外,另一張京廣滬三地音樂人合作的經典之作,甚至它還加入了成都這個西部力量,使得內地流行音樂專輯,第一次東南西北杠上開花。北京方面的代表是王迪和洛兵,前者曾經是“不倒翁”樂隊的成員,中國搖滾樂的先驅者,也是當時扒帶的好手,後來因為聲帶問題轉而進入幕後,除了《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之外,他還在後來成為“嚎叫唱片”最為知名的重型音樂製作人。洛兵則是當時內地首屈一指的詞人,他的詞風明顯受到了向雪懷潘偉源陳樂融姚謙等港台傳統填詞人的影響,感性又細膩,同時更加入了許多文學化的表現色彩,尤其是在“指南針”首張專輯《選擇堅強》里,這種詞風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而洛兵日後以心有些亂從事網路文學的創作,雖然也同樣比較成功,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內地流行音樂頂尖詞人真空了好多年,可惜可嘆;上海方面代表是受上海音樂學院專業熏陶好多年,後來赴北京發展的唱作歌手田昀;廣州方面則是“新空氣”的畢曉世和張全復,他們也曾經和解承強一起被認為是早期廣東流行樂壇的三劍客;而成都方面,則是當時這張專輯的操盤手,“星碟文化”的掌舵人王曉京剛從四川招募來的“黑馬”樂隊成員周迪和郭亮,後來因為羅琦的加入,這支樂隊也就改名叫了“指南針”。
關於那英因為檔期原因而錯過這張專輯的內幕,很快就成了外幕。也幸好那姐簽約“福茂唱片”轉型成了功,要不然任何一位歌手,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錯過這麼一張專輯,肯定是腸子都悔綠了。整張專輯基本還是按照台灣流行音樂的模子來製造,甚至是兩首主打曲《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和《假如愛上別人早點告訴我》的歌名和作詞方式,都像極了之前台灣流行歌詞的風格,如《讓我一次愛個夠》、《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以及《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等等等等。都是那些特別口語又特別生動,抓取細節然後很快就成為流行語的風格。
專輯的音樂與當時廣州流行音樂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這是一張極其有樂隊感的唱片,“指南針”樂隊的加入,不僅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形式,更增強了流行音樂的表現力度,這比那些用MIDI做出要死不活節奏的流行音樂,可是好了去了。而儘管年輕,但陳琳的演繹卻相當老道,一方面是曾經的專業歌手,一方面又以多年聆聽和演唱港台歌曲做實踐,也讓她在感性和理性之間做到了很好的平衡。同時,由於她的聲線既不像當時有些女歌手那樣嫩到軟,又不像有些歌手那些粗到土,剛好介於剛柔之間的歌聲,也能夠讓她的一些磁性處理,聽起來更舒服更感性。雖然陳琳日後的轉型之作《愛就愛了》同樣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但彼成功非此成功,後來的她那些所謂的真假聲轉換,實則已經超越了她的本色,而聽聽這張《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或許陳琳自己都會懷念那個實打實和直來直去的年代,即使有些聽起來偏低的起式,也因為真實而更能讓人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