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戶城市
綜合交通樞鈕所在地
門戶城市是一個地區出入和內外交往的中心城市,是某一較大區域內綜合交通樞紐所在地。其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對腹地發展有極大的促進和牽引作用。國家級的門戶城市有幾種說法。三大門戶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四大門戶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成都。
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廣州
門戶城市是具有良好自然條件區位並控制腹地的進口和出口的城市,即承擔一個區域的門戶職能的城市。作為腹地的進出口控制中心,門戶城市通常為擁有大型港口的城市,會發展成當地的首位城市。門戶城市的研究起源於地理學家對於海港及港口城市的研究,且地理學界的學者們大多認為門戶這一概念描述的是一種職能類型並非區位類型,而這種職能被稱為門戶職能,具有門戶職能的城市則成為門戶城市。
加強城際合作
新型城鎮化講求融合、協調,對於門戶城市來說,這正是一個加速融入大都市群、進行自身轉型提質發展的契機。核心市周邊的地區,其發展速度和質量往往大幅度落後。歸根結底還是必須依靠推進區域融合性增長,由於差距的原因,單純依靠其自身是很難發展起來的。
在城市群、區域融合的新型城鎮化觀點裡,城際之間的合作無疑是一個新的方向。合作區突出產業鏈轉移,充分利用特別合作區的土地資源優勢,依據特別合作區的產業基礎,依託優勢產業,在特別合作區打造多個產業園區,推進產業鏈轉移,完善特別合作區產業鏈布局。
以城軌公交為導向
城鎮化的途徑中比較重要的一條是發展城市群體系,而在一個城市群體系中,城軌將是一個城市群內部很重要的一個交通聯繫。在城鎮化發展的當前以及下一個階段,城市交通和城市群內部壓力越來越大之後,需要提升軌道交通的作用。
美國的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是規劃一個居民或者商業區時,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種非汽車化的規劃設計方式。其中公共交通主要是地鐵、輕軌等軌道交通及巴士幹線,然後以公交站點為中心建立集工作、商業、文化、教育、居住等為一體的城區。以實現各個城市組團緊湊型開發的有機協調模式。
有專家指出,城際軌道與城市公交體系的銜接要方便暢通,否則城際軌道的效果就會打折扣。城市群內部各城市間距離不遠,交通往來很頻繁,如果城軌的各個場站之間的公交體系不很完備的話,對公眾來說,就不如自駕車方便,但開車將面臨越來越嚴峻的道路交通容量限制。基於這樣的趨勢,城軌與各個城市群內部的公交體系、地鐵體系之間要有一個比較好的配置。
建立城鄉完善社區
我國城鎮化率從1978年的18%上升到2012年的53%,但同時,城市配套設施缺位、服務短缺、社區建設滯后等矛盾表現突出,迫切需要新的社區管理理念和模式。
新型城鎮化要求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因此不僅要注重城鎮的發展,也要通過中心城市和城鎮的輻射作用,帶動周邊門戶城鎮的現代農業、農村社區的發展,讓農村共享城鎮化的成果。
首先要通過開展城鄉土地整理,加強城鄉生產生活的高度集聚和優化配置,騰出更多的綠色開敞空間用於生態修復和農業現代化發展,促進城鄉風貌得到整體改善,同時依託覆蓋城鄉的綠色生態網路、公共服務網路和基礎設施網路,建立商住社區、工住社區、農住社區促進城鄉資源的“無障礙流動”,實現城鄉融合發展,構建“宜業、宜居、宜休閑”的理想城鄉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