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藤

棉花藤

棉花藤根,為虎耳草科植物青棉花藤的根。主治腰腿酸痛。青棉花藤根(《浙江中藥資源名稱》)為虎耳草科植物青棉花藤的根。分佈於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鈍齒女萎的藤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lematis apiifolia DC.var obtusidentata Rehd.Wils.[C.obtusidentata(Rehd.Wils.Hj.Eichler)]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集,颳去外皮,切片曬乾。

原形態


鈍齒女萎,藤本,莖長3-4m。新枝被杖貼短柔毛。三出複葉;葉柄長5-10cm,被短柔毛;中央小葉片寬卵形,長5-10cm,寬4.5-8.5cm,常不明顯3裂,先端漸尖,基部多截形或近心形,邊緣有少數鈍牙齒較少,表面疏生伏貼短柔毛,背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圓錐花序有多數花,腋生,比葉為短,花序梗均被伏短柔毛;萼片4,白色,開展,倒卵形,長7-9mm,兩面被短柔毛;雄蕊多數,花絲比花藥長5倍,無毛;心皮多數,被毛。瘦果紡錘形或狹卵形,干后黑色,宿存花柱長約2cm,被白色羽狀毛。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400-2300m的山坡灌叢中或陽坡溝邊。
資源分佈:分佈於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莖藤呈細長圓柱形,略扭曲,直徑1-4mm;表面黃綠或綠褐色,有縱棱及節,質脆易折斷。葉對生,為三出複葉,具長柄;小葉片黃綠色或灰綠色,密被柔毛,邊緣有疏鋸齒。氣微,味微苦。

性味


味苦;性涼;柔潤

歸經


肝;膀胱經

功能主治


消食止痢;利尿消腫;通經下乳。主食滯腹脹;泄瀉痢疾;濕熱淋證;水腫;婦女閉經及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

摘錄


配伍


1、治濕熱淋證:棉花藤15g,扁蓄、四季紅各10g,水煎服。
2、治婦女閉經:棉花藤、桃仁、五花血藤各10g,紅花6g,水煎服。
3、治乳汁不通:棉花藤、王不留行甲珠各10g,水煎服。(1-3方出自《中國天然藥物彩色圖集第1卷》)

使用注意


孕婦慎用。

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利尿消腫,通經下乳。主治尿路感染,小便不利,腎炎水腫,閉經,乳汁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