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長征鎮的結果 展開

長征鎮

海南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轄鎮

長征鎮位於縣城中部偏南,距縣城10公里,東與和平鎮接壤,北與營根鎮毗鄰,南瀕上安鄉,西依紅毛鎮,是營萬線和營陵線的交叉點。

長征鎮隸屬於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地處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中部偏南,東與和平鎮接壤,北與營根鎮毗鄰,南瀕上安鄉,西依紅毛鎮。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9.5千米。全鎮行政區域面積179.05平方千米。

徠1958年9月,成立長征公社。1983年,改設長征區公所。1986年,改設長征鎮。截至2018年末,長征鎮戶籍人口為14715人。截至2020年6月,長征鎮轄2個社區、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營盤墟。

歷史沿革


明清至民國初期,鎮域分屬樂會縣合水圖南峒上峒和定安縣南鄉歸化圖十萬峒、喃嘮峒。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分屬保亭縣白沙縣,為什萬鄉、南流鄉和霜田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和1949年,分別劃歸瓊中縣。
1950年6月,瓊中縣撤縣,歸保亭縣和白沙縣。
1952年,復歸瓊中縣,為第一區什萬鄉。
1958年9月,成立長征公社。
1983年,改設長征區公所。
1986年,改稱長征鎮。
長征鎮
長征鎮

行政區劃


1997年,面積200.7平方千米,人口0.8萬人,轄朝村、新平、羅反、南什、新賽、煙園、什仍、萬眾、深聯等10個村委會。2002年,長征鎮的大朗村劃歸營根鎮管轄。
2011年末,長征鎮轄潮村、煙園、新寨、萬眾、什仍、深聯、南什、新平、羅反共9個村民委員會,營盤1個居民委員會;下設57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長征鎮轄2個社區、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營盤墟。
長征鎮區劃詳情
營盤社區長征居社區潮村新平村
深聯村羅反村煙園村新寨村
萬眾村南什村什仍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長征鎮地處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中部偏南,東與和平鎮接壤,北與營根鎮毗鄰,南瀕上安鄉,西依紅毛鎮。鎮人民政府駐營盤墟,距縣城9.5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6.7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2.97千米,全鎮行政區域面積179.0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長征鎮轄區四周群山環抱。

氣候特徵

長征鎮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區,由於四周群山環抱,形成晝熱夜涼的山區性氣候特徵:夏長無酷暑,冬短無嚴寒;春旱夏雨秋末陰,八九十月有颱風。全年平均氣溫27℃左右,氣候涼潤宜人。年平均降雨量2200毫米以上,降雨多集中在7—10月份,相對四度84—86%,雨量充沛,乾濕季明顯。

自然資源


截至2011年末,長征鎮境內防護林61242畝,經濟林699畝,竹林524畝,林木覆蓋率83.74%。
2011年,長征鎮耕地面積3.7萬畝,人均4.6畝。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長征鎮轄區總人口1553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441人,城鎮化率41.45%。另有流動人口9人。總人口中,男性8465人,佔54.47%;女性7073人,佔45.53%;14歲以下3283人,佔21.12%;15~64歲5068人,佔32.61%;36~60歲5704人,佔36.70%;60歲以上1484人,佔9.55%。總人口中,漢族5638人,佔29.37%。少數民族有黎、苗、壯等,共9901人,佔70.63%;其中黎族8458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85.43%;苗族982人,佔9.92%。2011年,人口出生率9.18‰,人口死亡率4.48‰,人口自然增長率4.7‰。
截至2018年末,長征鎮戶籍人口為14715人。
截至2020年2月,長征鎮總人口為8063人。
2021年,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為9901人。

經濟


2005年全鎮農業生產總值886.6萬元,其中水稻播種面積8517畝,總產1961噸。民營橡膠10941畝,共計32.8萬株,其中開割面積1394畝,4.18萬株,年干膠總產63.5噸;荔枝、龍眼種植面積1348畝;檳榔種植面積3134畝;益智種植面積3693畝。2005年水黃牛全年出欄量650頭;生豬全年出欄量3416頭;三鳥全年出欄量46150隻;淡水養殖總產量247.5噸;鄉鎮企業總產值57萬元;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714元。

綜述

2011年,長征鎮財政總收入300.19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95萬元。
截至2018年末,長征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農業

長征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
2011年,長征鎮生產糧食2516.85噸,人均312.26千克,其中水稻2387.05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橡膠、檳榔、花生、木薯、益智等。2011年,橡膠種植面積22553畝,產量590噸;檳榔8567畝,產量975噸;花生573畝,產量114.6噸;木薯3122畝,產量3122噸;益智2906畝,產量87.2噸。
2011年,長征鎮農業總產值34.78萬元,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87.9%。
長征鎮的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4100頭;牛飼養量1711頭,年末存欄1559頭;家禽存欄量5萬羽,上市家禽5.58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400.6噸,其中豬肉287噸,牛肉19.6噸;禽肉94.6噸;禽蛋0.5噸。
2011年,長征鎮畜牧業總產值940.85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8.2%。
截至2011年末,長征鎮累計防護林61242畝,經濟林699畝,竹林524畝,林木覆蓋率83.74%。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2612畝,產量1795.5噸,主要品種有綠橙、香蕉等。

商業

截至2011年末,長征鎮擁有零售商店55家。

交通


長征鎮主要交通運輸方式為公路運輸。304省道過境,境內長21千米,雙向2車道,通往萬寧縣;215省道境內長30千米,雙向2車道,通往陵水縣。
截至2011年末,長征鎮區有公交運營車輛6輛,日均發送44輛次客車,日客運量660人次,年客運總量23.8萬人次。
截至2011年末,長征鎮鎮區擁有道路2千米;擁有橋樑1座,全長51.8米。

社會


全鎮通車的村莊43個,通電村莊45個,建有家廁的549戶,佔總戶數40.5%;建有一池三改469戶,佔總戶數34.6%;全鎮自來水受益村莊40個,佔總村莊數85.1%;廣播電視覆蓋率達100%。
全鎮有10所完全小學,1所初級中學,3個教學點,共有師生1296人(其中,學生1192人,教師104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長征鎮擁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8個。

教育

截至2011年末,長征鎮擁有幼兒園(所)1所,在園幼兒174人,專任教師12人;小學5所,在校生475人,專任教師7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8%;初中1所,在校生179人,專任教師37人;小學與初中共校的綜合學校1所,在校生368人,專任教師4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7.4%,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長征鎮擁有衛生院2所,病床28張,專業衛生人員47人。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2.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應參合6903人,實際參合7003人,參合率101.44%。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長征鎮擁有硬化籃球場3處,羽毛球場地2處,各個村(居)民委員會均有運動場所。

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末,長征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戶,人數33人,支出5.652萬元,比上年增長56.4%,月人均142.7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3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72戶,人數648人;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1人,支出3.3萬元,比上年增長71.8%;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3人,支出9.9萬元,比上年增長47%;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89人次,共支出3.445萬元,比上年增長66.7%。新增就業人員18人,有4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4人。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78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249人,比上年增加19人。

基礎設施

廣播電視
截至2011年末,長征鎮擁有廣播電視站1個,共開通廣播57個,達到村村通廣播的範圍。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長征鎮擁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76千米,投遞點46個,鄉村通郵率76%;全年投遞國內函件1200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165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165件,征訂報紙247份、期刊49冊。
給徠排水
截至2011年末,長征鎮鎮區擁有自來水廠1座,鎮墟採取的都是集體供水方式,沒有工業污水。
供電
截至2011年末,長征鎮鎮區擁有公用變壓器140台,總容量7605千伏安,高壓輸電線路6條,總長度223.92千米,用電負荷2500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5863150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94%,供電可靠率99.96%。

文化


歷史文化

● 名稱來歷
1958年成立長征公社時命此名,寓“弘揚紅軍精神”之意。

旅遊


風景名勝

● 鐵砧嶺
鐵砧嶺(本地語稱)位於長征鎮什仍村委會。自長征鎮往西沿行至長征農場16隊,再沿路往上走,到了山頂,即分界山,抬頭看,連綿不絕而雄偉的山中間奇然凸出一座圓圓的山,海拔約2000米,形狀好像一個菜砧,故稱之為鐵砧嶺。鐵砧嶺的流域水源是海南島萬泉河,流域約長175公里,據說,鐵砧嶺是海南島的第一個千山,五指山是第二個千山,5000年前即出現了鐵砧嶺,並隨之出現了瀑布和優美景色。在現代歷史上,也有說,鐵砧嶺是五指山源頭之地。

獲得榮譽


2018年,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為長征鎮頒發2017年度“發展與保護森林資源工作先進單位”二等獎,以及“森林防火工作先進單位”一等獎的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