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鎮

海南省瓊中縣轄鎮

和平鎮隸屬於海南省瓊中縣,距縣城營根鎮30公里,東與萬寧市相鄰,南與吊羅山鄉接壤,西與長征鎮上安鄉相交,北至加器嶺國有林區。行政轄區內共有8個村委會,1個鎮農場;35個自然村,47個村小組;常住人口11665人(2020年)。土地總面積為383.8平方公里(其中水田4050畝)。

和平鎮,隸屬於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位於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東南部,東與萬寧市相鄰,南與吊羅山鄉接壤,西與長征鎮、上安鄉交界,北至加器嶺國有林區。行政區域總面積為383.80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和平鎮戶籍人口為14482人。

元明清至民國初期,轄境屬萬寧縣(今萬寧市)北峒、太平峒和樂會縣(今瓊海市)。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保亭縣三區。1949年,劃歸瓊中縣。翌年瓊中縣撤縣,仍屬保亭縣。1986年,改稱和平鎮。截至2020年6月,和平鎮轄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2011年,和平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508.8元。財政總收入737.20萬元,比上年增長10.0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49.86萬元,與上年持平。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57.49萬元,企業所得稅15.47萬元,個人所得稅4.8萬元。2018年,和平鎮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1個。

歷史沿革


明清至民國初期,鎮境除加峒、貝灣、長興、長沙屬萬寧市北峒和太平峒外,其餘地區屬樂會縣(瓊海市)南峒。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保亭縣第三區。1949年劃歸瓊中縣。翌年仍屬保亭縣。1952年重屬瓊中縣,為長沙、林田、南平3鄉。1958年9月成立和平鎮人民公社,1983年社該區,1986年改稱和平鎮至今。
鎮府駐乘坡墟。乘坡墟置於1953年。此地原為山丘,因被水沖平得名(“平”黎語“乘”)。

行政區劃


469030103001121和平居委會
469030103200220林田村委會
469030103201220新興村委會
469030103202220什介村委會
469030103203220貝灣村委會
469030103204220加峒村委會
469030103205220干磉村委會
469030103206220長興村委會
469030103207220長沙村委會
469030103208220塹對村委會
2011年末,和平鎮轄長興、塹對、林田、什介、新興、長沙、干磉、加峒、貝灣9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居民委員會;下設52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和平鎮轄1個社區、1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乘坡墟。
和平鎮區劃詳情
和平社區新興村加峒村長沙村
乘坡居村什介村干磉村塹隊村
林田村貝灣村長興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和平鎮地處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縣東南部,東與萬寧市相鄰,南與吊羅山鄉接壤,西與長征鎮、上安鄉交界,北至加器嶺國有林區。行政區域總面積為383.8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和平鎮
和平鎮
和平鎮地形圖
和平鎮境內地勢自東向北增高,屬多山丘陵區,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嶺10座。其中,踏器嶺1124米,黎毛嶺1075.7米。在總面積中山地佔63%,丘陵佔26.4%,河流階地佔9.1%。
水文
和平鎮境內主要河流為萬泉乘坡河和太陽河。乘坡河發源於五指山山脈,屬於萬泉河幹流,流經什介、林田、乘坡等地,在乘坡注入牛路嶺水庫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和平鎮轄區總人口1475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275人,城鎮化率42.53%。另有流動人口47人。總人口中,男性7835人,佔53.10%;女性6919人,佔46.90%;14歲以下3619人,佔24.53%;15—64歲9761人,佔66.16%;65歲以上1374人,佔9.31%。總人口中,漢族4848人,佔32.86%。有黎、苗、壯等少數民族,共9906人,佔67.14%。其中黎族8342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84.21%;苗族1272人,佔12.84%。2011年,人口出生率17.17‰,人口死亡率3.81‰,人口自然增長率13.3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8人。
2017年末,和平鎮常住人口為8705人。
截至2018年末,和平鎮戶籍人口為14482人
和平鎮常住人口11665人(2020年)。截止2013年7月底,全鎮人口8850人,是瓊中縣黎苗漢聚居的鄉鎮之一。
2021年7月7日,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發布,截至2020年,和平鎮常住人口數為11665人。

自然資源


和平鎮境內有磁鐵礦。
瓊中縣和平鎮檳榔
瓊中縣和平鎮檳榔
和平鎮境內地勢自東向北增高,屬多山丘陵區,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嶺10座。其中,踏器嶺1124米,黎毛嶺1075.7米。在總面積中山地佔63%,丘陵佔26.4%,河流階地佔9.1%。礦藏有磁鐵礦。鎮境中部置有國營長征農場乘坡分場。境內主要河流為萬泉乘坡河和太陽河。乘坡河發源於五指山山脈,屬於萬泉河幹流,流經什介、林田、乘坡等地,在乘坡注入牛路嶺水庫。擁有飛水嶺瀑布、乘坡河等大景點,有乘坡河三級電站等3個大、中型水電站。這裡河流交錯、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是人間仙境。全鎮土地肥沃,四季如春,是熱帶高效農業、冬季瓜菜、熱帶水果、淡水養殖的首選之地,盛產著橡膠、檳榔、椰子、南葯等,還有瓊中山雞、靈芝、種桑養蠶、養蜂、乘坡河淡水魚等特色產業和品牌產品。

文化


特產

檳榔是海南四大名葯之一,含豐富的氨基酸、維生素C等微量元素,具有較高的醫療保健功效。檳榔樹在亞洲南部和東南部分佈較為普遍。在我國,主要分佈於海南島和雲南的南部地區。海南島種植檳榔據史書記載已有1500年的歷史了,遠在唐宋時代已聞名島外。檳榔在海南栽培歷史源遠流長,形成了獨特的“檳榔文化”。
瓊中縣和平鎮農村
瓊中縣和平鎮農村
瓊中縣和平鎮長興村是一個黎、苗、漢族聚居村落,全村有人口1400多人,地處五指山腹地,山青水秀,是萬泉河、南渡江和昌化江三大河流的發源地。歷來是海南南葯,特別是檳榔的主要產地,種植了約8000畝檳榔,生產優質檳榔。

教育

全鎮有6所完全小學,1所初級中學,共有師生1207人(其中,學生1114人,教師93人),入學率達到98%以上。經濟
2005年,全鎮生產總值為1871萬元,比2004年度增長了19.1%。其中,第一產業完成1636.1萬元,同比增長19.7%;第二產業11.5萬元;第三產業226.4萬元。05年人均純收入1715元,同比增長2%。當今,全鎮經濟格局形成了以橡膠、檳榔、椰子、水果、益智及畜牧等為主的農業經濟,同時還正在籌劃發展一批農業特色產業,比如養蜂、養鵝、種植靈芝。據統計,全鎮已種有長期經濟作物6.45萬畝。其中,橡膠3.38萬畝,檳榔1.24萬畝,益智0.56萬畝,椰子0.46萬畝,漿紙林造林0.81萬畝。通過各種渠道,相續實施了水、電、陸、民房、基本農田水利等一批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極大地改善農村“飲水難、行路難、用電難、住房難、灌溉難”的現狀。近這三年期間,不但陸續建成了青竹灣、青竹磉、總口等3座小型水電站和林田、新民、新安三隊等9個文明生態村,還有目前正在建設之中的林田水電站以及6個生態文明村,如羅賽、貝灣、什介等。
2012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6953.6萬元,扣除成本,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680元(我鎮農業人口數8066人),同比增長25.9%,農民人均純收入與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508)相比,增加了1172元。其中第一產業收入6103.5萬元,佔總收入的87.7%;第二產業收入131萬元,佔總收入的1.4%;第三產業收入719.1萬元,佔總收入的10.3%。
綜述
2011年,和平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508.8元。財政總收入737.20萬元,比上年增長10.0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49.86萬元,與上年持平。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57.49萬元,企業所得稅15.47萬元,個人所得稅4.8萬元。
2018年,和平鎮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1個。
農業
2011年,和平鎮農業總產值5283.6萬元,比上年增長34.5%。
和平鎮有耕地面積7855.57畝,人均0.9畝。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橡膠、檳榔、蜂蜜、益智、蠶桑等,畜牧業以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和平鎮水稻產量2536噸,人均171.89千克;種植橡膠3.45萬畝,開割面積9300畝,干膠產量776.05噸;檳榔種植面積1.54萬畝,乾果產量1486.1噸;養蜂1201箱,產蜂蜜7.8噸;益智種植面積6919畝,產量288.92噸;產蠶繭43.3噸。生豬飼養量3180頭,年末存欄616頭;家禽飼養量3.87萬羽,禽蛋22.58噸。
商業
2011年末,和平鎮有零售商店36家。

交通


和平鎮
和平鎮
2011年末,和平鎮有省道營(根)萬(寧)公路過境。

政治


領導分工

利彩梅鎮委書記、人大主席主持鎮黨委、鎮人大全面工作
王承彬鎮黨委副書記、鎮長主持鎮政府全面工作
陳光明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兼綜治辦主任,負責鎮紀委全面工作,分管政法、綜治、紀檢、信訪、工會、關工委、村財鎮監工作
陳強鎮委委員、副鎮長協調農村工作,分管農業、農技推廣、水務、三防、林業、畜牧、統計、農機、漁業、扶貧、鄉鎮企業、農業綜合開發、科技(含科協)工作
王業成鎮委委員、組織委員分管組織、共青團、婦聯、老幹部工作
陳訓富鎮委委員、宣傳委員分管宣傳、精神文明、教育、文化、旅遊、黨政辦工作
陳馗鎮委委員、武裝部長兼任綜治辦副主任,負責武裝、安全生產、民族宗教、統戰工作,協助抓好政法、綜治工作
吉明鎮人大副主席協助人大主席抓好人大工作,分管國土、財貿、稅務、房改工作
胡麗花副鎮長分管計劃生育、衛生、紅十字會、食品藥品監督、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

機構職能

(一)鎮黨委、政府的主要職能
鎮黨委、政府通過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促進經濟發展、加強社會管理、提供公共服務、維護社會穩定的職能,把工作重點從直接抓招商引資、生產經營、催種催收等具體事務轉到對農戶和各類經濟實體進行示範引導、提供政策服務,營造和諧發展環境,提高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水平,依法行政,規範政府行為,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維護農村社會穩定,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1、宣傳法律政策,促進村民自治。貫徹執行法律法規,落實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持依法行政,推進民主政治發展,加強基層黨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
2、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組織指導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完善農業支持和保護體系,推進農業現代化;支持保護農民興辦各種經濟組織,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增加農民收入,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加強社會管理,創造良好環境。規範農村集體經濟管理,推進政務、村務公開;抓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加強安全生產,組織搶險救災,實施優撫救助,及時上報和處置重大災情、疫情、險情,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4、發展公益事業,提供公共服務。搞好鄉村公共設施建設和小城鎮建設,發展科教、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開展社會保障服務,提供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信息,促進精神文明建設。
5、加強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穩定。保護轄區內各種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和財產安全,調解民事糾紛,化解社會矛盾,接待上訪群眾,處理群體性突發事件,保障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它權利,保證社會公正,維護社會穩定。
6、完成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其它各項工作。
(二)鎮黨政機關內設機構設置和工作職責
根據縣委辦、縣政府辦《關於在全縣開展農村綜合改革工作的通知》(瓊中辦發[2009]20號)的要求,按照改革的主要目標和內容,鎮機構設置不搞黨政分開、不搞上下對口不搞一事一職和實行綜合設置的要求,和平鎮黨委和政府設置黨政綜合辦公室(加掛“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牌子)、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加掛“計劃生育辦公室”牌子)3個內設機構。
鎮黨政機關內設機構的主要職責分別為:
1、黨政綜合辦公室(加掛“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牌子)主要承擔鎮黨委、政府的日常事務;負責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會穩定、工青婦及各部門各方面的綜合協調工作;負責村、鎮環境衛生、路政設施等鎮容鎮貌管理工作。督促檢查有關工作的落實和做好各種統計報表工作。
2、經濟發展辦公室主要負責村、鎮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負責經濟建設、農業發展規劃技術推廣、農田水利建設與基本農田保護、第三產業發展規劃、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公有資產管理、農村集體土地管理、投資發展環境的營造等指導工作;負責協調財稅、工商、金融等部門關係及其他與經濟發展相關的工作。
3、社會事務辦公室(加掛“計劃生育辦公室”牌子)主要承擔鎮科教文衛事務,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民政優撫、民族宗教、農村低保、勞動和社會保障等事務的管理和監督工作,協調與社會事務相關的其他工作;主管全鎮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負責計劃生育法律法規政策和人口理論的宣傳、貫徹和執行;做好人口計劃的編製和統計上報工作。
鎮人大、紀委、人民武裝部、工會、團委、婦聯等機構按有關法律、章程規定設置。
(三)和平鎮農業服務中心
和平鎮農業服務中心隸屬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和平鎮人民政府,是承擔本鎮農業、林業、水利、水產、畜牧業生產技術的推廣、指導和服務,動植物防疫、檢疫,水土保持監測等涉農服務的股級事業單位。
1、負責水稻、蔬菜、熱作等農作物和農村育苗造林的技術推廣服務;承擔農業植物和林業的檢疫工作,協助開展本鎮農作物和林業資源的病蟲害監測與防治;做好農用藥械管理與相關服務。
2、組織開展本轄區內農田水利灌溉服務,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為土肥水資源合理利用提供技術與監測服務。
3、負責水產技術推廣、開展水產技術培訓和漁業技術服務。
4、為畜牧業發展提供管理保障,開展畜牧技術推廣和畜牧疾病的防治,做好動物防疫監督和畜牧疫情測報工作。
5、承擔鎮黨委、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
和平鎮社會事務服務中心
和平鎮社會事務服務中心隸屬和平鎮人民政府,是承擔本鎮文化、體育、廣播、勞動保障、就業指導、人才開發、社區建設和機關後勤等公共服務的股級事業單位。
1、負責本轄區文化、廣播宣傳服務工作,組織群眾開展各種文化、體育活動,繁榮群眾文化、體育事業。
2、貫徹執行黨和國家關於社會勞動保障工作的法律、法規、政策;配合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做好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工作;為企業離退休人員提供政策諮詢、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等各項服務;集中管理企業退休人員的人事檔案;組織企業退休人員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負責本轄區內勞動力資源統計和人才開發服務工作;協助勞動部門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組織勞務派遣和勞務輸出以及為就業困難群體提供就業援助等工作;協助民政部門做好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3、開展文明社區建設,負責社區環境衛生工作。
4、承擔鎮黨委、政府機關後勤及其他服務工作。
六、工作動態
(一)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通過技術培訓和發展下游產業,提高桑蠶產業產值;以點帶面,發展養羊、養鵝;爭取公司投入,採取公司+農民形式,發展淡水養殖業;發揮農民合作社的作用,促進養豬業的發展等,確保實現農民增收目標。
(二)加強傳統產業管理,鞏固支柱產業發展。2013年是我鎮要繼續加強對傳統產業橡膠、檳榔的管理,鞏固好我鎮的支柱產業發展,確保提高經濟效益。要加強對橡膠、檳榔管理技術的培訓,爭取在管理上出效益,從而增加農民的收入。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加快鎮教師及醫療人員公租房建設,繼續加強農村道路建設,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民房改造等工作。
(四)深入推進農村衛生整治。結合“文明大行動”活動,教育群眾講文明、講衛生。繼續完善清理垃圾設施,對各村垃圾進行集中處理。
(五)深入開展綠化寶島工作。繼續抓好林田、新民、貝灣、崖早鄉村公園建設,把鄉村公園打造成我鎮“綠化寶島”工程的靚麗名片,結合秋季多雨時期,挑選適宜秋季種植的樹種,大力開展植樹造林,爭取提前完成縣下達造林任務。
(六)依法行政,管理協調好各項社會事務。繼續加大各類惠農、支農政策的政策宣傳,繼續抓好計劃生育、農村教育、社會保險、小城鎮建設等各項工作。
(七)加快旅遊項目的開發。做好飛水嶺項目的跟蹤開發、土地徵用等各項工作,積極和華宇集團合作,爭取把長興村打造成一個生態農業旅遊的民族風情小鎮。
(八)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抓好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的建設、使用和管理,對新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進行統一規劃,周邊環境衛生整治,在村級便民中心建立e-pose機服務點,方便群眾查詢、轉賬匯款;深入實施“聯村富民”工程,充分調動聯村工作隊的駐村熱情,努力幫助建成一些群眾要求最迫切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繼續加大幹部隊伍培訓力度,就村級組織換屆選舉知識對村幹部進行輪訓;繼續落實村幹部坐班制,強化村級幹部日常辦公意識,鞏固坐班制度落實成效。
(九)依法做好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我鎮嚴格按照《黨章》、《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選舉工作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法律法規及相應的程序進行。並且組織幹部參加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有關法律法規的培訓,確保整個換屆工作中的各個環節,都是嚴格依法,按程序辦事,為村民選出新一屆農村領導人。

社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和平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活動場所10個。全鎮共開通廣播13個,達到村村通廣播的範圍。
體育事業
2011年末,和平鎮50%的社區和90%的村民委員會都有運動場所。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和平鎮有小學1所,初中1所,小學、初中綜合學校1所,教學點6個;小學在校生670人,專任教師33人;初中在校生463人,專任教師7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4%,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8.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和平鎮有衛生院2所,病床10張;專業衛生人員11人,其中執業醫師1人,執業助理醫師10人,註冊護士5人。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為8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6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7681人,參合率95.27%。
杜會保障
2011年末,和平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戶,人數30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4戶,人數534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4人。參加新農村養老保險4330人,參保率99.5%。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和平鎮有郵政網點1個;電信企業3個,營業網點3個,村村通行動電話,戶戶擁有行動電話。
基礎設施
2011年末,和平鎮鎮區沒有統一供水,採取的都是山泉引水方式。鎮區沒有工業污水,所有的污水屬於生活污水;全鎮已完成97%的農網改造任務。
和平鎮
和平鎮

旅遊


和平鎮境內擁有飛水嶺瀑布、乘坡河等景點。

獲得榮譽


2021年7月1日,和平鎮黨委被海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海南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被海南省委授予“海南省脫貧攻堅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