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細菌性穿孔病

櫻桃細菌性穿孔病

櫻桃細菌性穿孔病是櫻桃樹常見的疾病,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半透明水漬狀淡褐色小點,擴大成紫褐色至黑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邊緣角質化,周圍有水漬狀淡黃色暈環。

基本信息


發病癥狀


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半透明水漬狀淡褐色小點,擴大成紫褐色至黑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邊緣角質化,周圍有水漬狀淡黃色暈環。病斑乾枯,病、健交界處產生一圈裂紋,病斑脫落形成穿孔。有時數個病斑相連,形成1個大斑,焦枯脫落而穿孔,其邊緣不整齊。果實染病形成暗紫色中央稍凹陷的圓斑,邊緣水漬狀。天氣潮濕時,病斑上常出現黃白色黏質分泌物;乾燥時,病斑及其周圍常發生小裂紋,嚴重時產生不規則大裂紋,裂紋處常被其他病菌侵染而引起果腐。枝條染病後,一是產生春季潰瘍斑,發生於上年已被侵染的枝條上,春季當新葉出現時,枝梢上形成暗褐色水漬狀小皰疹塊,可擴展至1-10cm,但寬度不超過枝條直徑的1/2,有時可造成枯梢現象。春末表皮破裂,病菌溢出,開始蔓延。二是產生夏季潰瘍斑,夏末在當年嫩枝上產生水漬狀紫褐色斑點,多以皮孔為中心,圓形或橢圓形,中央稍凹陷,最後皮層縱裂后潰瘍。夏季潰瘍斑不易擴展,但病斑多時,也可致枝條枯死。

發生規律


病菌在落葉或枝條病組織(主要是春季潰瘍病斑)內越冬。翌年隨氣溫升高,潛伏在病組織內的細菌開始活動。櫻桃開花前後,細菌從病組織中溢出,藉助風、雨或昆蟲傳播,經葉片的氣孔、枝條和果實的皮孔侵入。葉片一般於5月中、下旬發病,夏季如乾旱,病勢進展緩慢,到8-9月秋雨季節又發生後期侵染,常造成落葉。溫暖、多霧或雨水頻繁,適於病害發生。樹勢衰弱或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的果園發病常較嚴重。

防治方法


①加強果園管理。增施有機肥,避免偏施氮肥。注意果園排水。合理修剪,降低果園濕度,使通風透光良好。
②秋後結合修剪,徹底清除枯枝、落葉等,集中燒毀。
③櫻桃要單獨建園。不要與桃、李、杏等核果類果樹混栽。櫻桃園應建在距離桃、李、杏園較遠的地方。
④藥劑防治。發芽前噴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1︰100倍式波爾多液,或30%綠得寶膠懸劑400-500倍液。發芽后噴72%農用鏈黴素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或硫酸鏈黴素4000倍液或硫酸鋅石灰液(硫酸鋅:消石灰︰水為1︰4︰240),每隔15天噴灑一次,連續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