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而代之

漢語成語

取而代之,漢語成語,拼音是qǔ ér dài zhī,意思是指奪取別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現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成語解釋


指奪取別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現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元·俞德鄰

成語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秦始皇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佩書齋輯聞·卷一》:「始皇南巡會稽,高帝時年二十有七,項籍才十二三耳,已有取而代之之意。」

成語典故


項羽看見秦始皇巡遊時之排場很大,威風凜凜。便說:那個皇帝可以由我來取代替。后以此典表示奪取別人的權力、地位,取而代之;今泛指以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巡遊會稽,治吳縣,今江蘇蘇州),渡過錢塘江,叔父項梁與項羽一道前去觀看。項羽說:“那個皇帝是可以由我奪取過來而代替他的。”項梁急忙伸手捂住項羽的口,告誡說:“不要胡說,這是要滅殺全族的大事!”但內心裡卻器重項羽是有大志的奇才。
取而代之
取而代之

成語用法


多用於人或事物;一般作謂語、賓語。
例句
金黃的麥田漸漸被甩在了後面,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層林盡染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