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園的前身是周村革命烈士陵園,1948年在周村絲綢路南端落成,佔地2.5萬平方米,為市、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都有社會各界人士3萬餘人在清明節和節假日前來祭掃瞻仰,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接受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1984年6月,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省政府列為省級重點烈士建築物保護單位,成為全市乃至魯中地區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主要場所。
1976年,
周村革命烈士陵園大門重建,為古牌樓式水泥結構,長32米,高10米,飛檐高脊,設4扇紅色鐵門。牌樓上方正中刻有“革命烈士陵園”陰文金字匾額,背面刻有“死難烈士萬歲”草書金字。大門東西兩側刻有金黃色聯語——“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與門前綠樹交映生輝。陵園門內百餘米長的中心路上,有一座基座10米見方、總高5米的解放軍戰士塑像,象高3.5米,身披戰衣,雙目遠視,右手揮向前方,左手緊握衝鋒槍,展現出人民子弟兵勇往直前的英姿。陵園中部東側的一座高9米、寬11.7米的前廊式二層樓房,烈士事迹陳列館就設在這裡。一樓大廳陳列著1054名烈士名錄和《烈士事迹英名錄》、《光照千秋》、《英名千古》等書籍。二樓陳列室分為4個展室,分別陳列著1945——1948年間我軍4次解放周村的史料、圖表和照片,還有1948年3月
華東野戰軍九縱全殲國民黨整編32師1.5萬餘人、一舉解放周村的事迹材料,九縱對作戰有功集體和個人授發的錦旗,對配合野戰部隊作戰的長山縣第三、四區地方武裝授予的“勞苦功高”錦旗等。還有一批彌足珍貴的照片,如
劉少奇同志在抗日戰爭時期接見山東縱隊首長的合影;山東縱隊第二支隊建立時的組織者領導者的合影;山東縱隊政委黎玉為婦女幹部作報告時的照片;濟南前線司令員肖華步入
周村市區視察時的照片;周村市第一任市長馬千里視察市區的留影;人民群眾支援前線抬擔架、送給養、護傷員的鏡頭;解放軍戰士炸碉堡、突破敵軍防線的情景等,一一再現了當年解放周村時波瀾壯闊的戰鬥場面。
淄博革命烈士陵
周村烈士陵園內建有前出廈的烈士骨灰堂一座,迎門後山上懸掛著馬耀南、馬曉雲、馬天民、潘建軍、李宗山等著名烈士的遺像,以及其他烈士名譜。陵園廣場有3座建築物與“三馬”烈士墓相對稱:中間有1987年7月29日落成的南疆戰士塑像,東側有一“浩氣長存”碑亭,西側有一南疆戰士碑亭,正面刻有“南疆戰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背面刻著329名烈士名譜。陵園中心路南首東側,是一座磚石結構前出廈式老幹部骨灰堂,面積105平方米。連同辦公室、接待室、花室,整個陵園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在建築物的間隙植有各種喬灌樹株與多種花卉,使整個陵園區顯得古樸幽靜,莊重大方。
淄博革命烈士陵
隨著徠時間的推移,部分建築物根基下沉梁木腐朽,難以維修。隨著城市框架的拉大,陵園所在地已成了市區中心,四周環境嘈雜交通不暢,不利於保持陵園應有的莊嚴肅穆氣氛,與上級要求達到的“國家級保護單位”和園林開放式陵園差距甚遠。周村區多次研究論證后,形成搬遷陵園的一致意見,徵得省、市政府同意,將搬遷方案附諸實施。搬遷工程被列入周村區1999年度重點建設工程。1999年3月,正值周村解放51周年之際,在交通便利、土質肥沃、海拔較低、水源較好宜綠化,而且離周村城區僅5公里的大埠山,舉行了隆重奠基儀式。2000年,新陵園建設被列入市委、市政府為民辦的12件好事之一。2000年3月,佔地100畝、投資1200萬元、建築面積5.3萬平方米的新陵園在大埠山落成,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園。清明節期間,省、市領導和各界群眾3萬餘人參加了隆重揭牌儀式和紀念活動。
淄博革命烈士陵
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園坐南朝北,氣勢宏偉,莊嚴肅穆,是革命烈士理想的安息之地。陵園園門是一座牌坊式建築,有11個門洞,其中兩側各有4門,正面有3門,一大二小,正門內外兩側各飾有兩幅精美的浮雕,分別是日、月、山、河,包含著著革命先烈與日月同輝,與山河同在的深刻寓意。門額上刻有書法家王一川手書“烈士陵園”四個金色大字,筆畫遒勁,燦然生輝。大門內是陵園廣場,建有“十大功勞園”、“
桃花園”、“
吉祥園”、“
櫻花園”、“玉蘭園”、“梅園”等綠化園地,一座6.2米高的解放軍戰士身挎長槍、肩托幼童的銅鑄雕塑——“為了明天”矗立其間,造型逼真,英姿颯爽,深刻表達了革命先烈出生入死為人民打天下、為後人謀幸福的主題,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侯一民教授在周村烈士陵園深入生活三天後構思而成。“
思源湖”碧波蕩漾,垂柳倒映,與雕塑和綠地交相輝映。迎面39級台階兩側,以常青樹木構成的“浩氣長存”四個大字豁然醒目。
淄博革命烈士陵
走上39級石階,是3萬多平方米的紀念廣場。廣場分作三層,第一層是可以容納上萬人的寬闊平台;第二層廣場東側樹立著“浩氣長存”碑,西側樹立著南疆烈士碑,碑的背面刻有329位烈士姓名;第三層廣場上建有革命烈士事迹紀念館,陳列著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為解放淄博、建設淄博英勇獻身的烈士的事迹和遺物,版面整潔大方,聲、象、圖三位一體,是形象的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走出紀念館,中央台階東側是
魯中地區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馬耀南、馬曉雲、馬天民烈士的墓地,墓穴均用白色大理石建成,上面刻有五星與花環,墓南側分別立有墓碑,上面鑲嵌著烈士生前照片。墓東側一塊太湖石上,鐫刻著
徐向前元帥為三烈士的題詞:“馬耀南、馬天民、馬曉雲三位烈士永垂不朽”。台階西側,依次是
遲浩田、
聶鳳智、孫正、景曉村、張維滋的題詞石刻,其中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的題詞是:“為解放周村犧牲的戰友們永垂不朽!”原南京軍區司令員聶鳳智的題詞是:“依靠人民力量解放周村,動員人民力量建設周村。”中央台階兩側,系由侯一民教授設計、周村籍陶瓷藝術家
朱一圭以淄博陶瓷工藝精心製作而成的巨幅陶瓷壁畫,一幅表現了我軍將士搏馬俯衝、解放周村的場面,另一幅反映了我軍孟良崮英雄連與國民黨反動派浴血奮戰的事迹。
淄博革命烈士陵
沿中央台階上行便是烈士墓區,排列有序的429座黑色大理石墓碑與墓基連為一體,斜卧於碧草綠樹之中。其中長眠著陵園中唯一的女烈士於淼,她生於1923年,1947年犧牲;還有淄博籍人、陝西東桐峪金礦公安科經濟民警陳樂彬。他生於1975年,1999年2月在撲滅山林大火中英勇獻身,如今長眠在故鄉的土地上。
沿著108級台階可到達山頂,聳立於山巔的是一座19.99米高、狀似三把利劍的紀念碑,象徵著這一處嶄新的烈士陵園建於公元1999年。紀念碑下面三層大小不一的底座,象徵著已經被我軍民推翻的三座大山。紀念碑周圍三條斷開的鎖鏈,象徵著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掙脫了舊社會的羈絆。朝北的正面紅色大理石上鐫刻毛澤東主席手書“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金字,朝向東南、西南方向的兩面刻有建設新陵園的碑文。其中西南方向是周村區人民政府的碑文:
周村以“天下第一村”名揚海內,飲譽古今。百年風雨,災難深重,民生凋敝,長夜難明。公元1948年8月,首獲解放,后歷經三失而三得。1948年3月12日,我山 東兵團第九縱隊以風捲殘雲之勢,一舉殲滅守敵,周村終獲解放。直至和平建設時期,無數英雄人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欣逢盛世,人民安居樂業;飲水思源,銘記先烈偉績。爰立此碑,以勵後人。
通過陵園西側15米的綠化帶,就到了安葬380名革命老幹部的“功德園”。整個墓區層次分明,排列整齊,環境幽雅,風景秀麗。
從
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園回首眺望,美麗的周村城區歷歷在目。“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導師的教誨猶在耳畔。設計新穎、施工考究、氣勢宏偉的烈士陵園,將成為緬懷先烈豐功偉績、激勵後人奮發向上的最佳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