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4條詞條名為新聯村的結果 展開

新聯村

廣東省興寧市福興街道轄村

徠新聯村位於廣東省興寧市,地處茅塘堡隘口東南約4.5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新聯村徠,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為福興大隊,福興“兩字”取於福興圍。當時的福興大隊包括:福聯、三聯、大塘,1962年福聯大隊、三聯大隊合併為“新聯大隊”。
新聯村的地貌為山川各半,西邊一派“山水纏繞山巒蒼鬱”美景,東面一幅“田園交織,翠竹庭院”畫圖。境內有“三庫兩河”,即:石屐水庫、張坑水庫、石寨水庫,曾坑河(舊指洪溪河)、石屐河(舊指梅溪河),嶺尾馬屋的楹聯“寶山為屏,鐵嶂神光排左右;長崗作枕,洪溪梅溪繞西東”,托出了新聯村的地理位置。特別是解放后興建的“三大水庫”,半個多世紀以來,按照人民的意願,川流不息地澆灌、滋潤著新聯、五里兩村五千多畝耕地和八千多村民,尤其新聯村享有“近水樓台先得月”之福。
新聯村由下三、上四、文亭、鴨麻、唐曾等5個自然村組成,村內仍保持有客家民居圍屋65個,17個姓氏,設村黨支部、村委會各一個,村“兩委”成員9人,黨員94人,村民小組63,全村總戶數1133戶,農業人口4325人,水田1296畝,旱地300多畝,山林地2300畝。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黨支部、村委會乘著改革春風,搶抓機遇,腳踏實地帶領全村人民奔康致富,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上,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自1996年以來,村委會通過各種渠道集資近400萬元,村內鋪築水泥鄉村道7條約5000米,硬底化率達85%;築三面光水溝8條8000米,排灌基本暢通;集資100萬元,興建有二樓三層教學樓的村小學一間;興建有老協會為主的村文化活動中心;全面改造低壓線路和增設變壓器。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村民建有單元式水泥樓房830多棟,家用電器普及,摩托車、汽車不斷增加,農村的改房、改路、改廁、改灶、改水分別達85%和95%以上。
新聯村一貫重視黨的基層建設,充分發揮“兩委”班子和廣大黨員的戰鬥堡壘、先鋒模範作用,密切聯繫群眾,走群眾路線,認真為群眾辦實實在在的實事,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和擁護。新聯村黨風正,村風民風好,1998至2000年被評為興寧市“文明村”;1997年、1998年為興寧市“五好黨支部”;1999年至2003年連續五年為梅州市“五好黨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