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條詞條名為馬家寨村的結果 展開
馬家寨村
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蒲縹鎮下轄村
馬家寨村隸屬隆陽區蒲縹鎮,地處鎮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2公里,到鎮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區34公里。東鄰水井、黃泥,南鄰楊三寨,西鄰菖蒲塘,北鄰塘子溝。轄大壩、馬家寨、和尚庄、老街子等11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687戶,有鄉村人口2806人,其中農業人口2790,勞動力185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374人。
全村國土面積4.38平方公里,海拔1400米,年平均氣溫18.5℃,年降水量1200毫米,適合種植糧食、甘蔗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338.32畝,人均耕地0.84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08.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810 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農業為主。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脆弱,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弱;經濟發展緩慢,沒有產業作支撐;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畜牧業、林果業等產業。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387.12 畝(其中:田1424.34 畝,地 962.78 畝),人均耕地 0.86 畝,主要種植 水稻、甘蔗 等作物;水面面積 385.00 畝,荒山荒地 3,850.00 畝。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水、通電話、通路、通電視,無路燈。全村有 298 戶通自來水,有 300 戶飲用井水,有 93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3.46%)。有691 戶通電,有 549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585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4.66 %和79.4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521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213 戶(分別佔總數的 75.4%和30.82%)。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38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2.38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3 輛,拖拉機 23 輛,摩托車 147 輛。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1,389.84 畝,有效灌溉率為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1,309.84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47 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8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68戶;建有小水窖12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74戶。全村有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6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5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9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572.5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65 萬元,佔總收入的49.17 %;畜牧業收入 28.00 萬元,佔總收入的5.19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150 頭,肉牛 10 頭,);林業收入 25.00 萬元,佔總收入的 4.64%;第二、三產業收入 153.00 萬元,佔總收入的 28.39 %;工資性收入 33.5 萬元,佔總收入的 8.48 %。農民人均純收入 1400 元,農民收入以 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33.50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108 人(占勞動力的 54.39 %),在省內務工 80 人,到省外務工68 人。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 糧食、甘蔗,主要銷售往 縣內。2008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1%。該村目前正在發展 甘蔗、甜柿 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蠶桑、甜柿產業。
該村農戶 691 戶,共鄉村人口 2804 人,其中男性 1390人,女性 1414 人。其中農業人口 2785 人,勞動力 1374 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白、傣族混居地),其中 白族18人傣族8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20 人(人員名單附后),占人口總數的 0.7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2760 人(人員名單附后),參合率 99.03 %;享受低保 9 人(人員名單附后)。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該村距離鎮衛生院 2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 個,人畜混居的農戶 210 戶,占農戶總數的 30.39 %。
該村建有小學 2 所,校舍建築面積 1,077.00 平方米,擁有教師 8 人,距離 鎮中學2.00 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84 人,其中小學生180 人,中學生104 人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69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431.11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2600個(勞均5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2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