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理論

決策理論

決策理論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發展起來的系統理論、運籌學、計算機科學等綜合運用於管理決策問題,形成的一門有關決策過程、準則、類型及方法的較完整的理論體系。

決策理論已形成了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為代表人物的決策理論學派。決策理論是有關決策概念、原理、學說等的總稱。“決策”一詞通常指從多種可能中作出選擇和決定。行政決策理論是用以指導和闡釋行政決策的理論依據。

理論形成


行政決策理論形成於20世紀30~40年代。首先提出行政決策觀點的是美國學者L·古立克。他在《組織理論》一文中認為決策是行政的主要功能之一。其後,美國學者C.I.巴納德在《行政領導的功能》一書中,認為行政決策是實現組織目標的重要戰略因素。這些觀點對後來行政決策理論頗有影響。但行政決策理論體系的形成,並使其在行政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則是由美國行政學家H.A.西蒙實現的。1944年他先在《決策與行政組織》一文中提出了決策理論的輪廓。3年後,他出版了《行政行為──在行政組織中決策程序的研究》,成為決策理論方面最早的專著。此後,他繼續研究決策理論和實際決策技術(包括運籌學、計算機學),為決策學成為新的管理學科奠定了基礎。

代表理論


古典決策理論

古典決策理論盛行於20世紀初到50年代期間,它把決策者在決策過程中的行為看做是完全理性的,認為應從經濟的角度看待決策問題,即決策的目的是為了使組織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這種決策理論是基於以下基本觀點和假設:
● ● 決策者有現成的辦法獲得與決策情況有關的所有方面的信息,以全面掌握有關決策環境的信息;
● ● 決策者在識別和診斷問題時能夠處理和記憶所有與決策有關的信息;
● ● 決策者能夠識別所有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案,並充分了解每個備選方案的結果;
● ● 多重目標可以用單一的、簡單的數學方程式表示;
● ● 決策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因此,決策者作為一個理性的人,總是選擇能夠產生最大利潤的備選方案;
● ● 為保證決策的有效性,決策者應建立一個合理的、自上而下執行命令的組織系統;
● ● 所有的決策者都用相同的方式處理信息,並做出相同的決策。
在20世紀的前50年間,大多數經濟學家在闡述他們的決策理論時,都是以這些假設為依據。他們認為,決策者擁有完整的個人偏好系統,這個系統允許他們在備選方案中做出選擇;他們知道全部可行的備選方案;在進行複雜的計算決定哪個備選方案時,他們的能力不受限制。

行為決策理論

西蒙在《管理行為》一書中指出,理性的和經濟的標準都無法確切地說明管理的決策過程,進而提出“有限理性”標準和“滿意度”原則。影響決策者進行決策的不僅有經濟因素,還有其個人的行為表現,如態度、情感、經驗和動機等。決策者在決策過程中的行為並非完全理性的,只是部分理性的,或者是有限理性的。西蒙提出以下幾個觀點:
● ● 人的理性介於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間,即人是有限理性的。
● ● 決策者在識別和發現問題中容易受知覺上的偏差的影響。
● ● 由於受決策時間和可利用資源的限制,決策者選擇的理性是相對的。
● ● 在風險型決策中決策者往往厭惡風險,傾向於接受風險較小的方案。
● ● 決策者在決策中往往只求滿意的結果,而不願費力尋求最佳方案。。
行為決策理論抨擊了把決策視為定量方法和固定步驟的片面性,主張把決策視為一種文化現象。除了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式,林德布洛姆的“漸進決策”模式也對“完全理性”模式提出了挑戰。林德布洛姆認為決策過程應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不應大起大落,否則會危及社會穩定,給組織帶來組織結構、心理傾向和習慣等的震蕩和資金困難,也使決策者不可能了解和思考全部方案並弄清每種方案的結果。這說明,決策不能只遵循一種固定的程序,而應根據組織內外環境的變化進行適時的調整和補充。
有關決策概念、原理、學說等的總稱。“決策”一詞通常指從多種可能中作出選擇和決定。行政決策理論是用以指導和闡釋行政決策的理論依據。行政決策理論的種類較多,不同學者闡述問題的角度也各不相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論包括以下幾種。
完全理性決策論
又稱客觀理性決策論。代表人物有英國經濟學家J.邊沁、美國科學管理學家F.W.泰勒等。他們認為人是堅持尋求最大價值的經濟人。經濟人具有最大限度的理性,能為實現組織和個人目標而作出最優的選擇。其在決策上的表現是:決策前能全盤考慮一切行動,以及這些行動所產生的影響;決策者根據自身的價值標準,選擇最大價值的行動為對策。這種理論只是假設人在完全理性下決策,而不是在實際決策中的狀態。
連續有限比較決策論
代表人物是西蒙。他認為人的實際行動不可能合於完全理性,決策者是具有有限理性的行政人,不可能預見一切結果,只能在供選擇的方案中選出一個"滿意的"方案。"行政人"對行政環境的看法簡化,往往不能抓住決策環境中的各種複雜因素,而只能看到有限幾個方案及其部分結果。事實上,理性程度對決策者有很大影響,但不應忽視組織因素對決策的作用。
內容:
1、決策貫穿於管理的全過程,管理就是決策
(1)決策理論是管理理論發展的新階段
(2)組織就是作為決策者的個人所組成的系統
(3)組織的全部管理活動就是決策
2、決策是一個過程,包括、情報活動、設計活動、抉擇活動和審查活動。
3、決策應採用“有限度的理性”準則或標準
(1)經濟人的“絕對的理性”準則。
(2)組織中人的行為是為實現一定目的,具有有限度理性的以任務為中心的合理地選擇手段的“管理人”的行為。
(3)有限度的理性導致管理人尋求“符合要求的”或“令人滿意的”措施。
4、決策可分為定型化和非定型化決策,且決策技術不同
(1)決策的類型
(2)決策的技術
5、決策和組織機構、集權與分權以及信息聯繫的關係
(1)組織的劃分必須以所要作出的決策類型為依據。
(2)集權和分權不能脫離決策過程而孤立存在。
(3)直線領導和參謀人員都有決策問題。
(4)決策前提賴以從一個組織成員傳遞給另一個成員的任何過程。
貢獻:
(1)對複雜的管理活動進行了高度的理論概括,並充分考慮經營管理的整個領域及其環境,使管理理論圍繞著決策這個中心來發展。
(2)決策理論的系統結構可以向管理者提供一種分析、解決問題的系統方法。它鼓勵管理者去發現和探尋各種潛在性的對策和可能發生的自然狀態,並能充分運用各種科學知識和技術手段,形成比較全面系統的管理方法和技術,使管理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3)管理人(或決策人)的有限度的理性準則對於工商企業經營管理決策具有相當的客觀性、可行性和較強的現實意義。
局限性:
(1)決策理論如果作為一種主流的一般管理理論,顯然未能全面反映管理活動的規律性,缺乏對一般管理關係和環節的分析,忽視了管理工作要比決策工作多得多、複雜得多這個事實。所以,從根本上說,它還屬於管理方法、手段或技術方面的管理理論。
(2)西蒙的決策理論從本質上說,是管理決策理論,而未包括根據生產、銷售資本運營等企業組織的工作內容而進行的業務(或經營)決策內容。從這個角度來看,它如同其它管理理論一樣,沒有同企業的經營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不能成為企業管理理論的主流理論。
理性、組織決策論
代表人物有美國組織學者J.G.馬奇。他承認個人理性的存在,並認為由於人的理性受個人智慧與能力所限,必須藉助組織的作用。通過組織分工,每個決策者可以明確自己的工作,了解較多的行動方案和行動結果。組織提供個人以一定的引導,使決策有明確的方向。組織運用權力和溝通的方法,使決策者便於選擇有利的行動方案,進而增加決策的理性。而衡量決策者理性的根據,是組織目標而不是個人目標。
現實漸進決策論
代表人物是美國的政治經濟學者C.E.林德布洛姆。他的理論的基點不是人的理性,而是人所面臨的現實,並對現實所作漸進的改變。他認為決策者不可能擁有人類的全部智慧和有關決策的全部信息,決策的時間、費用又有限,故決策者只能採用應付局面的辦法,在“有偏袒的相互調整中”作出決策。該理論要求決策程序簡化,決策實用、可行並符合利益集團的要求,力求解決現實問題。這種理論強調現實和漸進改變,受到了行政決策者的重視。
非理性決策論
代表人物有奧地利心理學家S.弗洛伊德和義大利社會學家V.帕累托等。該理論的基點既不是人的理性,也不是人所面臨的現實,而是人的情慾。他們認為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潛意識的支配,許多決策行為往往表現出不自覺、不理性的情慾,表現為決策者在處理問題時常常感情用事,從而作出不明智的安排。行政決策理論的發展趨勢是:①強調人的判斷對決策的影響。如行為決策論探討決策者尋求次優行為的方法;社會判斷論認為決策者受不同性質環境的影響會造成判斷上的失實;歸屬決策論強調決策者在環境變數的作用下會受偶然因素的影響。②行政決策理論應用範圍擴大。如將決策方法應用於行政管理的有效性的分析;把決策理論引入突發性危機的研究;把決策理論應用於政策分析領域,以研究導致政策失誤的原因和場合。

當代決策理論

繼古典決策理論和行為決策理論之後,決策理論有了進一步發展,即產生了當代決策理論。當代決策理論的核心內容是:決策貫穿於整個管理過程,決策程序就是整個管理過程。組織是由決策者及其下屬、同時組成的系統。整個決策過程包括以下步驟。
● ● 研究組織的內外環境。
● ● 確定組織目標。
● ● 設計達到該目標的可行性方案。
● ● 比較和評估方案,確定擇優方案。
● ● 實施方案。
● ● 追蹤檢查和控制。

觀點


決策理論是在系統理論的基礎上,吸收了行為科學、運籌學和計算機科學等研究成果而發展起來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人赫伯特.A.西蒙,其代表作有:《管理行為》、《組織》、《經濟學與行為科學的決策理論》、《管理決策新科學》等。西蒙因其在決策理論研究、決策應用等方面作出的開創性研究,而獲得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決策理論的觀點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突出決策在管理中的地位。決策管理理論認為:管理的實質是決策,決策貫穿於管理的全過程,決定了整個管理活動的成敗。如果決策失誤,組織的資源再豐富、技術再先進,也是無濟於事的。
2、系統闡述了決策原理。西蒙對於決策的程序、準則、類型及其決策技術等作了科學的分析,並提出用“滿意原則”來代替傳統決策理論的“最優原則”,研究了決策過程中衝突的解決方法。
3、強調了決策者的作用。認為組織是決策者個人所組成的系統,因此,強調不僅要注意在決策中應用定量方法、計算技術等新的科學方法,而且要重視心理因素、人際關係等社會因素在決策中的作用。

發展趨勢


行政決策理論的發展趨勢是:
1、強調人的判斷對決策的影響
如行為決策論探討決策者尋求次優行為的方法;社會判斷論認為決策者受不同性質環境的影響會造成判斷上的失實;歸屬決策論強調決策者在環境變數的作用下會受偶然因素的影響。
2、行政決策理論應用範圍擴大
如將決策方法應用於行政管理的有效性的分析;把決策理論引入突發性危機的研究;把決策理論應用於政策分析領域,以研究導致政策失誤的原因和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