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田淼的結果 展開
- 中國內地女演員
- 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員
-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
- 中學特級教師
- 貴州省銅仁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田淼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
田淼,女。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數學會理事。
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 天津師範大學數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
1987年7月至1989年9月 天津冶金專科學校,任助教。
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 天津師範大學數學系,數學教育史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
1992年7月至1994年9月 天津師範專科學校,任講師。
1994年9月至1997年7月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科學史專業,獲博士學位。
1997年7月至今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人員。
2000年4月至2001年3月 柏林工業大學訪問學者(德國國際學術交流中心,DAAD,支持)。
2001年10月至2002年9月 巴黎第七大學訪問學者(法國科研部支持)。
2003年4月至7月 德國愛爾蘭根大學漢學系德國國際學術交流中心IQN項目客座教授。
2003年8月至2003年11月 德國馬普學會科學史研究所訪問學者,從事合作研究(德方支持)。
2004年10月—2005年3月 Andrew W. Mellon Foundation Fellow,於英國劍橋李約瑟研究所訪問研究。
2001年7月----2006年7月 參加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與德國馬普協會合作小組的研究工作,為小組固定成員。
曾參加二十餘次國際學術會議並作學術報告。包括:
1996年1月,第七次國際中國科學史會議,中國,深圳。
1998年8月,第八次國際中國科學史會議,德國,柏林。
1998年10月,數學傳播與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武漢,作大會報告。
1999年8月,漢字圈數學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日本,前橋。
2001年10月,Mathematics and States,法國馬賽。
2004年6月,challenge and Expection,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圓桌研討會,中國,中國科學院上海交叉科學研究中心。
2004年8月,第十屆中國科學史國際學術討論會,中國,哈爾濱。
2005年1月, “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 exploratory Workshop: Sciences in Asia: representations and historiography, 17th to 20th centuries”, 英國,劍橋。
2005年7月,第二十二屆國際科學史大會,中國,北京。
2006年11月,美國科學史年會,美國,華盛頓。
2008年7月,第十二屆國際東亞科學技術與醫學史國際學術討論會,作大會報告。
數學史。
Tian Miao, “Jiegenfang, Tianyuan, and Daishu: Algebra in Qing China”, in Historia Scientiarum, Vol. 9-1(1999), 101-119.
Tian Miao,Education of Mathematics of Traditional Academies in Late Qing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and Mathematical Education Using Chinese characters(ed. Kobayashi Tatsuhiko, Ogawa Tsukane, Sato Ken’ichi, and Jochi Shigeru), Maebashi Institute of Technoloty, 2001, 251-269.
Tian Miao,The Westrnization of Chinese Mathematics- A Cas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uoji Method, EASTM 20(2003): 45-72.
Tian Miao, The Transmission of European Mathematics in the Kangxi Reign (1662-1722)—Looking at the International Role China could play from 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n China’s New Rol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Challenges and Expectations for the 21st Century (Heinz-Dieter Assmann, Karin Moser v. Filseck ed.) , Peter Lang, 2005. 217-234.
Tian Miao, Mechanical Knowledge in Ancient Chinese Cosmology, in Transformation and Transmission: Chinese Mechanical Knowledge and the Jesuit Intervention (Zhang Baichun, Juergen Renn eds.), Preprint 313, Berlin: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2006. 37-48.
Tian Miao, Mechanical Knowledge in the Jiuzhang Suanshu, ibid., 55-74.
Zhang Baichun, Tian Miao, Wang Zheng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Western Mechanical Knowledge to China. Ibid., 75-88
田淼,清末數學家與數學教育家劉彝程,數學史研究文集(李迪主編),第3集,1992,117-122。
田淼,劉彝程垛積術研究,數學史研究文集(李迪主編),第5集,1994,。
田淼,“清末數學教育對中國數學職業化的影響”,《自然科學史研究》, 1998, 2, 119-128.
田淼,“四元玉鑒後序研究”,第三屆少數民族科學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雲南科學出版社,1998,129-133。
田淼,“清末數學教師的構成特點”,《中國科技史料》, Vol. 19, No. 4, (1998), pp. 19-24.
田淼,“四元玉鑒的清代版本及假令四草的校勘研究”, 《自然科學史研究》, Vol. 18(1999), No. 1, pp. 36-47.
田淼,清末留學活動對中國數學現代化的影響,第七屆中國科學技術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9, 深圳,236-239.
田淼,考數根法導讀,中國傳統數學名著導讀叢書(李迪主編),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田淼,求一術通解導讀,中國傳統數學名著導讀叢書(李迪主編),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田淼,陳省身採訪錄, 《中國科技史料》, Vol. 21 No. 2 (2000), 117-127.
張柏春,田淼,劉薔:《遠西奇器圖說錄最》與《新制諸器圖說》版本之流變,中國科技史雜誌,第27卷(2006年)第2期:115-136 [Baichun Zhang, Miao Tian, Qiang Liu. The Evolvement of Editions of Yuanxi Qiqi Tushuo Luzui (A Record of the Best Illustrations and Descriptions of Extraordinary Devices of the Far West) and Xinzhi Zhuqi Tushuo (Illustrations and Descriptions of Several New-built Devices). The Chinese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7 (2006), No.2, pp.115-136]。
張柏春、田淼:中國古代機械和器物的圖像表達,故宮博物院院刊,2006年第3期,第81-97頁【Baichun Zhang, Miao Tian. The Visual Represent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Machines and Devices. Palace Museum Journal. Vol. 125, No,3, 2006. 81-97.】。
田淼、張柏春:薛鳳祚對《遠西奇器圖說錄最》所述力學知識的重構,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第8卷(2006年)第6期【Miao Tian, Baichun Zhang. Xue Fengzuo’s Reconstruction of Mechanical Knowledge from Yuanxi Qiqi Tushuo Luzui.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8, No.6, 2006, pp.1-8】。
田淼、張柏春:梅文鼎《遠西奇器圖說錄最》注之研究,中國科技史雜誌,第27卷(2006年)第4期,第330-339頁【Miao Tian, Baichun Zhang. Research of Mei Wending's Commentaries on the Yuanxi Qiqi Tushuo Luzui. The Chinese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7 (2006), No.4, pp.330-339】。
田淼,張柏春. 王徵——歐洲科學技術與文化的傳播者,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9卷 第6期,2007年。
田淼. 張柏春. 《大禹治水圖》所反映的技術和力學知識,《技術發發展與文化遺產》. 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8.
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部分)
Westernization of Chinese Mathematics, Cas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Duoji method in 19th century. 第八屆國際中國科學史學術討論會,1998,柏林。
Algebra knowledge in Qing China,數學與傳播國際數學研討會大會報告,1998,武漢。
同文館算學副教習貴榮,第四屆少數民族科技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1998,南寧
Adoption and Rejection, Study on Li Rui’s Gougu Suanshu Xichao. Seminar on History of Proof. 2002, 巴黎。
明末清初的勾股術研究,秦九韶數學研討會宣讀。2004,湖州。
汪萊方程論研究來源再探,第十一屆中國科學技術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2004,哈爾濱。
Qing scholars’ approach to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and astronomy: the cases of Qian Daxin, Li Rui and Ruan Yuan”, “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 exploratory Workshop: Sciences in Asia: representations and historiography, 17th to 20th centuries”, 2005,劍橋。
Research on the theories of motion in ancient Chinese Cosmology, 第二十二屆國際科學史大會,2005,北京。
The transmission of Calculus in 19th century China, 法國科研中心邀請報告,2001年1月9日,PARIS。
The Reception of Western Mathematical Symbols in 19th Century China, 愛爾蘭根大學邀請報告,2001年1月22日,ERLANGEN。
The Nine Chapters of Mathematical Procedure, 英國劍橋李約瑟研究所,2002年5月。
Algebra in China, 愛爾蘭根大學報告,2003年5月,ERLANGEN。
著作:
郭書春,田淼,鄒大海:《成就卓著的中國數學》,遼寧古籍出版社,1995。
李兆華,《中國數學史·清末卷》(參與寫作,兩節:清末數學教育綜述,劉彝程與求志書院,兩萬餘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校點《四元玉鑒》,傳世藏書,1997。
參加了《李儼錢寶琮科學技術史全集》的編輯校訂工作,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譯文:
謝和耐,“龍華民與萊布尼茨論‘理’”,《萊布尼茨國際會議論文集》(李文潮,波塞爾主編),2001。
林力娜,“數學與註釋:九章算術注研究”,法國漢學,第七輯。
詹嘉玲,是在“中國的歐洲科學還是西學”,法國漢學,第七輯。
詹嘉玲,清代初期和中期的數學教育,法國漢學,第八輯。
不定方程,天元術與四元術,大衍術等十一條(兩萬四千字),話說中國古代科技史(宋正海主編),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