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艦凱恩號

叛艦凱恩號

《叛艦凱恩號》是由愛德華·迪麥特雷克執導,亨弗萊·鮑嘉、何塞·費勒、范·強生、弗萊德·麥克莫瑞等聯合出演的戰爭劇情片。該片於1954年6月24日在美國上映。

這部經典巨片改編自獲普利策獎的同名小說,網羅不少當時巨星,內容圍繞一艘海軍艦上所發生的一場叛變。

影片講述了一位陸軍上尉的軍事法庭審理事件。神經質的艦長奎格,在二戰期間一次颱風中,他幾乎精神崩潰,手下的一群士兵千鈞一髮之時發起兵變,果敢地化險為夷,但也因此遭到軍事法庭的審判。他的律師如果想拯救他,唯一的辦法就是證明奎格軍官精神失常,無法很好地控制船艦……本片法庭戲堪稱全片高潮,另外關鍵的颱風襲艦劇情,也十分震撼、緊扣人心。

劇情簡介


影片講述了一位陸軍上尉的軍事法庭審理事件,嚴格說來這已經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叛變,依照軍規“在特殊情況下,可以不經上級批准解除艦長的指揮權”,在凱恩號軍艦因奎格艦長的錯誤指揮而面臨沉船危險的時候,他原本忠心耿耿的副手馬克當機立斷接管了軍艦,馬克也因此和支持他的同僚受到了嚴格的軍事審判,他的律師如果想拯救他,唯一的辦法就是證明奇格軍官精神失常,無法很好地控制船艦。這部電影中的法庭辯論戲是全片高潮,冷靜睿智的律師在關鍵時刻扭轉了局勢,讓一直精明的掩蓋自身性格缺陷的奇格在法庭上暴露了自己的弱點,使馬克得到了無罪判決……影片到這裡看似大團圓結局,但實際又另有內情,引出了更深刻的思考。

拍攝花絮


• 為呈現出颱風場景中的驚險畫面,影片主創本想將船開進真實的風暴中,後來才決定由特效完成。
• 理查德·韋德馬克非常希望得到艦長奎格的角色,但斯坦利·克雷默最終選擇了亨弗萊·鮑嘉,由於哥倫比亞影片公司不願支付高額片酬,所以鮑嘉的簽約過程頗費周折。
• 作為曾參加過一戰的海軍老兵,亨弗萊·鮑嘉對這一角色情有獨鍾,在影片拍攝期間,鮑嘉的身體已經出現了喉癌的早期癥狀。
• 在表演法庭場景中的高潮戲時,亨弗萊·鮑嘉曾贏得在場劇組人員的熱烈掌聲。
• 李·馬文之所以能得到水手的角色,是因為他對艦船的了解,馬文曾在海軍陸戰隊服役,參加過二戰初期的塞班島之戰並光榮負傷,他還因此成為了影片的非官方技術顧問。
• 在拍攝《叛艦凱恩號》之前,製作人斯坦利·克雷默曾讓愛德華·迪麥特雷克執導了多部小成本電影,而本片的成功讓他徹底擺脫了政治犯的陰影。
• 在美國海軍決定協助拍攝本片之前,好萊塢各大片商都不願買下小說的改編拍攝權,無奈之下,製作人克雷默只好自掏腰包。
• 影片的籌拍工作歷時15個月,海軍起初對片中精神錯亂的艦長和帶有“叛變”字樣的片名非常不滿,經過修改,海軍同意向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提供軍艦和飛機,並讓劇組得以進駐珍珠港和舊金山港拍攝。
• 片中“凱恩”號其實是“湯普森號”掃雷驅逐艦。
• 雖然片頭字幕標明影片故事並非虛構,可美國海軍根本沒有“凱恩號”戰艦,而且從沒有哪位艦長執行過這種任務,更沒發生過叛變。唯一的“索莫斯號”事件也早在謀划階段便宣告夭折。

幕後製作


劇本

《叛艦凱恩號》根據1951年獲普利策獎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小說作者赫爾曼·沃克雖然成功改編了1954年1月在百老匯首演的舞台劇《The Caine Mutiny Court—Martial》,卻對電影劇本無能為力。導演愛德華·迪麥特雷克認為讓沃克改編劇本簡直是場災難。斯坦利·羅伯茨後來接任編劇,卻因製片方要將影片縮短為兩小時而退出。最後接手的邁克爾·布蘭克福刪減了劇本初稿中50頁的內容。

重拍

1988年的電影《肯恩航叛變》根據原著重拍,將重點放到法庭戲,主要是律師質疑奎格的紀律狂性格,由羅伯特·奧特曼導演,是重拍片中的優秀之作。

獲獎記錄


時間屆次獎項名稱獲獎人員結果
1955第2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斯坦利·克雷默提名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亨弗萊·鮑嘉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湯姆·塔利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劇本斯坦利·羅伯茨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響效果John P. Livadary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剪輯William A. Lyon、Henry Batista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劇情、喜劇類)馬克思·斯坦納
1955第8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影片提名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外國男演員何塞·費勒

影片評價


法庭戲堪稱全片高潮,另外關鍵的颱風襲艦劇情,也十分震撼、緊扣人心。影片對海軍的人際關係及日常壓力有真實的描寫,鮑嘉的表演非常到位,沒有一絲醜化。(時光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