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道區

黑龍江省雞西市市轄區

滴道區是黑龍江省雞西市的市轄區。位於雞西市境西北部,東與城子河區相連,南與雞冠區、恆山區麻山區接壤,西北與林口縣分界,北與雞東縣毗鄰。滴道區政府駐地距市中心雞冠區15公里。滴道區轄2個鄉(蘭嶺鄉、滴道河鄉),19個村,4個街道,19個社區。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滴道區共有人口65980人(2020年)。滴道區土地總面積517.66平方公里(蘭嶺鄉206.64平方公里,滴道河鄉311.02平方公里)。

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20元,同比2011年增長14%;農民人均純收入11910元,同比2011年增長16%。

歷史沿革


滴道區,以境內滴道河得名。
清末,始有墾民到滴道溝墾荒,隸屬密山府管轄。
民國十七年(1928年),隸屬密山縣第六保管轄。
東北淪陷后,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后改設滴道村。
民國三十年(1941年)九月,劃歸雞寧縣管轄。
1946年5月,設置滴道區。
1950年7月改稱第三區,改隸雞西縣管轄。
1956年5月,撤區劃鄉,設置滴道鎮。
1957年3月,撤銷滴道鎮,正式設置雞西市滴道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滴道區位於雞西市西北部,距市中心15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30°31'48”—130°57'0”,北緯45°11'54”—45°28'55”。東與城子河區毗鄰,西北、西南分別和林口縣、麻山區交界,南與雞冠區、恆山區和麻山區北緣接壤,北與雞東縣興農鄉相連。東西最大橫距31公里,南北最大縱距33公里,轄區土地總面積517.66平方公里(蘭嶺鄉206.64平方公里,滴道河鄉311.02平方公里)。

氣候

滴道區地處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受極地大陸氣團和季風的影響,四季明顯,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溫熱多雨。年平均氣溫3.7℃,活動積溫2500℃以上。無霜期143天以上。降雨量400~600毫米。

水文

滴道區有穆棱河、牤牛河、大通溝河、滴道河、暖泉河等約20條河流,地表逕流總量1.6億立方米。其中,牤牛河自西向東縱貫全境,為影響區域最大的河流。團山子、大同2座水庫,總庫容6120萬立方米。

地形地貌

滴道區境內地勢北高南低,海拔195~600米,主要山峰有青龍山、四平山、峰煥山及拉哞山等。土壤類型多,以暗棕土壤為主。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1年,滴道區土地總面積776494.2畝。其中,耕地面積199084.2畝(蘭嶺鄉耕地102585.4畝,滴道河耕地74757.9畝,廠礦企業耕地21704.9畝),占滴道區土地總面積的25.64%,農業計劃內耕地72150畝;園地面積4218.2畝,占滴道區土地總面積的0.54%;林地面積449941.4畝,占滴道區土地總面積的57.95%,滴道區森林覆蓋率54.03%;牧草地面積32817.6畝,占滴道區土地總面積的4.23%;居民點及工礦用地面積43379.4畝,占滴道區土地總面積的5.64%;交通用地面積8255.1畝,占滴道區土地面積的1.06%;水域面積12699.9畝,占滴道區土地面積的1.64%;未利用土地面積25698.4畝,占滴道區土地總面積的3.31%。
礦產資源
2011年,滴道區賦存資源礦種主要有16種。包括煤炭、石墨、硅線石、黃金、鐵礦石、白灰石、石英石、金屬硅石、大理石、玄武岩、花崗岩、黃砂石、凝灰岩(白泥)、粘土、河砂、礦泉水。其中,煤炭、硅線石、石墨資源較為豐富。滴道區煤炭資源已探明的地質儲量為1.6468億噸,大多為優質焦煤;硅線石已探明的地質儲量為72萬噸;鐵礦石已探明的地質儲量為70萬噸;黃金已探明的地質儲量為1.6噸。

行政區劃


2009年,滴道區轄2個鄉(蘭嶺鄉、滴道河鄉),19個村,4個街道(東興街道、礦里街道、洗煤廠街道、大通溝街道),19個社區。
2009年滴道區行政區劃
名 稱管轄下轄
蘭嶺鄉8個村永勝村新建村河北村大同村 新立村 蘭嶺村 平安村 永台村
滴道河鄉11個村
金鐵村 金剛村 金山村 王家村 南甸子村 榮豐村 大通溝村
新民村團山子村 同樂村 新興村
東興街道5個社區白雲社區 新華社區 光華社區 電廠社區 路南社區
礦里街道7個社區
小半道社區 大半道社區 紅旗社區 西安社區 立井社區 東風社區
暖泉社區
洗煤廠街道4個社區花園社區 吉祥社區 白灰窯社區 河北社區
大通溝街道3個社區中心社區 新建社區 和平社區

人口民族


人口

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滴道區共有人口121216人。其中城鎮人口89858人,占滴道區總人口的74.1%;農村人口31358人,占滴道區總人口的25.9%。2個鄉4個街道的具體人口數量為:蘭嶺鄉14345人;滴道河鄉18261人;東興街道23494人;礦里街道53054人;洗煤廠街道6305人;大通溝街道5757人。人口密度234人/平方公里。
2021年6月1日,雞西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布,滴道區人口數為65980人。

民族

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滴道區共有13個少數民族。其中滿族1753人;朝鮮族1508人;回族486人;蒙古族268人;錫伯族17人;藏族10人;維吾爾族9人;鄂倫春族6人;壯族6人;布依族5人;赫哲族2人;達斡爾族1人。少數民族總人口4072人,占滴道區總人口3.36%。區域內有同樂、同化2個朝鮮族村。

政治


政府領導
職務姓名
滴道區書記錢言考
滴道區區長孫文遠
滴道區副書記林森
滴道區常委劉艷
滴道區常委周宇

經濟


綜述

2011年,滴道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96080萬元,同比增長17.8%;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34528萬元,同比增長20.8%,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6188萬元,同比增長31.1%;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8184萬元,同比增長96.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2980元和10268元,同比分別增長15.2%和27.6%。
2013年,是全區上下經受考驗、攻堅克難的非常之年,面對經濟下行的形勢,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區政府與全區人民知難而上,負重前行,較好地完成了區人大十五屆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2.2億元,下降0.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1.6億元,下降24.8%;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444萬美元,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6302元、13700元,分別增長10%、15%。

第一產業

滴道
滴道
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到51000萬元,年均增長16.9%。
農業
2012年,滴道區蔬菜種植面積擴大到6545畝,蔬菜總產量達到300萬斤。滴道區糧食總產量1.4億斤,農業總產值達到5.6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0%。
畜牧業
2011年,滴道區豬、牛、羊、禽飼養量分別達到5萬頭、1.4萬頭、1.2萬隻、39.8萬隻,總產值達1.89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7%。

第二產業

2011年,建設了佔地面積400公頃的滴道煤電化循環經濟園區,累計引資142000萬元,新上項目28個。其中,投資超億元項目5個,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9個。2011年,工業增加值實現99736萬元,年均增長20.4%。

社會


教育

滴道區
滴道區
2011年,滴道區擁有各類中學3所、小學1所,在校生9319人,教師729人。主要中學有滴道學校雞西市天華高級中學、雞西市第十七中學。
2013年,深化辦人民滿意教育目標,滴道學校被評為省級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和安全文明和諧校園,區中心幼兒園正式開園,全民健身活動中心投入使用。

交通

滴道地處鶴大高速、建雞高速及方虎公路交匯處,哈密鐵路貫穿東西,有滴道、蘭嶺兩個戰略裝車點,鶴大公路、201國道、方虎公路縱橫交錯,距興凱湖機場40分鐘車程。
2012年,滴道區內國有鐵路線路(林密線74km330m至52km0m)全長22公里。設有3個車站,滴道站(三等站)設在林密線71km480m處;蘭嶺站(四等站)設在林密線57km608m處;南甸站(五等站)設在林密線64km500m處。地方鐵路2條,一條設在蘭嶺至五龍站間53km200m處。

衛生

2013年,滴道區有大型醫院3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586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民養老保險的參保率分別達到100%、90%。

旅遊


1966年12月,滴道礦在煉人爐遺址上建起了200多平滴道礦史館方米的,2011年更名為侵華日軍雞西罪證陳列館。現為黑龍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雞西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