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流杯

詞語

曲水流杯,是中國古代漢族民間的一種傳統習俗,後來發展成為文人墨客詩酒唱酬的一種雅事。夏曆的三月上巳日人們舉行祓禊(fúxì)儀式之後,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意為除去災禍不吉。

目錄

正文


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證明周代已有到水邊洗滌污濁、消災去病之俗。所謂修禊,即指臨水洗濯以除不祥。到晉代,變為臨水流杯的文人聚會。《荊楚歲時記》:『三月三日,四民並出江渚池沼間,臨清流,為流杯曲水之飲。』東晉時,王羲之曾於上巳在會稽山陰蘭亭舉行修禊之會,並作有《蘭亭敘》。
晉·流觴賦詩:“修禊文會聚溪頭,羽觴酒麴水流。酣飲賦詩聯佳句,留得美名在士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