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龍類
霸王龍類
霸王龍類又稱暴龍類(Tyrannosaurs),是暴龍超科的成員之一,一種肉食性動物,攻擊也是比較兇猛的恐龍,虛骨龍類中一支兇猛的類群。生存於晚侏羅世至晚白堊世的北美、歐洲、蒙古和中國。
霸王龍類是肉食性恐龍中體格最大的一類,具有強有力的後肢和長度超過1米的,其領上布滿十幾厘米長的鋒利牙齒。霸王龍名稱中的“暴君”之意,就是從它的這種恐怖形象中來的。與異龍類相比,霸王龍類的前肢更加退化,但後肢卻變得更長,適合於猛衝出去捕提猜物。恐龍的牙齒容易脫落,但是脫落之後新的牙齒很快就會長出來。所以同一個恐龍個體的牙齒也是長短不一的,霸王龍也不例外。
霸王龍類的主要特徵在於寬大沉重的顱骨、短而有力的頸部,以及退化的二指手臂,頭骨粗大、頸部短而有力、前肢兩指,身表可能覆蓋原始羽毛。全世界最完整的暴龍科化石為稱為「Jane」,是一隻年輕的暴龍(T. rex)。暴龍科最重15.4噸,長度最多15公尺,生活於白堊紀晚期。化石可見於西歐、北美、中亞以及東亞,各地物種不盡相同。最早的祖先來自三疊紀晚期的始盜龍(eoraptor)。
霸王龍類是最引人關注的恐龍類群之一,它不僅包括晚白堊世晚期個體巨大的霸王龍科( Tyrannosaurrdae)的典型屬種,還包含早白堊世甚至晚侏羅世個體小到中等的霸王龍超科( Tyrannosauroidea)的成員。霸王龍科的有效屬種僅分佈於北美西部和亞洲東部,它們的成年個體體形龐大,長達9~13m;而早白堊世及之前的霸王龍超科的類型,目前發現於亞洲、歐洲和美國,身體全長1.6-5m。關於霸王龍科的起源與演化,長期以來一直存在有不同的觀點個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該科早期類型的化石材料。最近發現於遼寧西部早白堊世熱河生物群中的一件大型霸王龍類化石,為研究霸王龍類的演化、霸王龍科的起源與遷徙等提供了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