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37條詞條名為張強的結果 展開

張強

革命烈士(1916-1946)

河北省肅寧縣人,1916年出生於邵庄東高口村一個貧民家庭。一家六口僅靠父親打短工度日,雖家境貧寒,也節衣縮食供張強讀了二年書。並給他取了個響亮名字,希望他日後有出頭日子,使張家富強起來,終因經濟拮据,失學隨父種田。

目錄

正文


抗日戰爭爆發后,肅寧縣有了領導抗日的共產黨組織,年已20歲的張強抱著“參加抗日,趕走日本鬼子”的決心,找到黨組織,要求參加革命,被批准擔任一區助理員,很快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后又任區委秘書,縣財政科科員,不久提升為財政科科長。
1942年5月,日寇在冀中搞慘絕人寰的“五·一大掃蕩”,敵後抗日根據地遭到極大破壞,許多黨員幹部被敵人殺害,肅寧縣黨組織損失嚴重。為了堅持敵後鬥爭,縣委決定派張強到二區任區長,恢復二區工作。
二區是敵情最嚴重的一區。張強到任后,恢復黨的基層組織和抗日武裝,在二區又燃起了抗日鬥爭的烈火。他的行動,引起了日偽的極大恐慌。敵人對他狠之入骨,派出特務到處偵察他的行蹤,伺機對他下毒手。敵人幾次到他家搜索,找不到張強,就亂翻亂砸。全家人擔經受怕,只得東躲西藏,受盡了白色恐怖的折磨。但張強沒有被日偽的反動氣焰下倒,繼續堅持鬥爭。他帶領群眾抗稅抗糧,建立、發展堡壘戶,為抗日武裝籌糧籌款,破壞日軍交通線,襲擊搶糧的日偽軍,剷除漢奸走狗,以頑強的革命意志同敵人進行殊死的鬥爭。
1945年抗戰勝利后,組織上決定派他參加赴東北幹部工作隊。當時父母年邁,妻子體弱,小妹才13歲,兩個孩子年幼,父親流著淚對他說“你要是走了,家裡可怎麼著哇!”。他知道家裡離不開他,但也知道革命更需要他,毅然與親人告別,踏上挺進東北的征程。
1945年12月,張強隨同一批冀中幹部被分配到康平縣,任五區區長。到任后,放手發動好群眾,開展反奸清算鬥爭。該區大黃家窩堡陳夢齡三兄弟,曾投靠日寇分別當上了開明、二酉、立德3逐步形成村的偽村長,霸佔良田百餘垧,騾馬50餘匹,魚肉鄉里,稱霸一方,被人們稱為“西霸天”。張強調查了解到陳夢齡一家殘害百姓的罪惡事實,決定清算“二陳”,逮捕陳夢齡,沒收陳家浮產。並於1946年1月15日,召開全區群眾鬥爭大會,有60餘人登台控訴陳夢齡罪行,會場群情激憤,高呼“清算陳夢齡”、“打倒西霸天”的口號。會後,區政府決定扣押“二陳”,罰款抵罪,限期交款。陳夢齡預感到末日來臨,3月7日夜越獄逃竄。區政府發現后立即組織區小隊搜捕,但沒有抓到陳夢齡。張強區長與區小隊指導員陳宜華、龐庚喜研究決定,沒收陳家全部資產,並決定4月10日由“農民掃蕩隊”查抄陳家大院。
陳夢齡逃跑后,秘密組織了一夥匪徒陰謀暴動,並潛回家中,準備用武力抗拒清算鬥爭。
4月10日清早,陳宜華、龐庚喜及通訊員劉廣林3人去陳家大院偵察情況,準備偵察后帶“農民掃蕩隊”查抄陳家大院。3人走到陳家大院“卡子門”里,早有準備的陳家東西兩炮台同時開槍,龐庚喜、陳宜華、劉廣林中彈犧牲。匪徒們將3位烈士屍體拖至院內掩藏,準備待“農民掃蕩隊”到來時,進行更大規模的武裝反清算。
早8時過後,張強帶領通訊員武鳳彩、滿海山來到大黃家窩堡。發現街上無人行走,情況異常,唯恐“掃蕩隊”查抄行動有差,決定進村看看情況。他們策馬從街頭進入陳家“二卡子門”,見院門緊閉,院內無聲無息,更覺有疑,3人下馬向陳家大院走去,沒走幾步,陳家炮台突然開槍,張強隨槍聲倒下,武鳳彩跑過去一看,張強已中彈犧牲,滿海山見此情景忙喊:“武鳳彩快撤!”話音剛落,武鳳彩前胸中彈,栽倒在張強身上,滿海山急忙上馬向“卡子門”外衝出,沒跑多遠,也中彈落馬。負傷的武鳳彩蘇醒過來,帶傷突圍,在群眾的掩護下,甩掉追敵,趕到四區向縣政府報告。滿海山被抓進陳家大院后遇害。“農民掃蕩隊”聞槍聲撤回,倖免於難。
當天,康平縣政府得知張強遇害的消息后,立即報告地委,地委即刻調分區十四團攻打陳家大院。陳夢齡從地道潛逃,更名改姓藏匿於北京。1951年被公安部門逮捕處決。
為表彰與紀念張強等烈士,上級決定將哈拉沁屯命名為張強鎮,1959年在張強鎮建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