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37條詞條名為張強的結果 展開

張強

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

張強,漢族,1984年出生,黑龍江人,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獲得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015 年)、英國皇家學會“牛頓高級學者基金”等榮譽。

2018年8月,張強教授入選“2018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2020年8月30日,人選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名單。

重要事迹


清華化工系張強課題組在鋰硫電池金屬鋰負極形核和無枝晶生長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原創性研究。張強團隊提出親鋰性設計準則。張強團隊所研製複合金屬鋰能夠構築高比能二次電池。
2018年4月18日,清華大學化工系張強教授課題組在能源領域知名期刊《焦耳》(Joule)上發表了論文《用於金屬鋰電池的珊瑚狀碳纖維基複合鋰金屬負極》,報道了課題組在高安全高容量的複合鋰金屬負極領域的研究取得的重要進展。該研究被《焦耳》選為本期封面文章,並刊登了封面圖片。

人物生平


博士后 德國馬普協會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研究所,德國 2011
博士后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美國 2010
博士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中國 2009
學士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中國 2004

主要成就


2018.8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2015 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2015 英國皇家學會“牛頓高級學者基金”(Newton Advanced Fellowship)
201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

人物榮譽


2020年5月4日,榮獲第三十四屆“北京青年五四獎章”。
2020年8月30日,人選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名單。

研究方向


1)高性能鋰硫電池、鋰金屬電池研究
2)電催化

人物評價


2011年9月,張強毅然辭去德國馬普協會弗里茨 - 哈伯(Fritz Haber)研究所的職位,回到母校清華任教。張強的抉擇中,有對中國工業化發展進程的自信,也有對清華工科在世界大學排名中躍升榜首的自豪,更有作為一名青年黨員,面對祖國和母校的快速發展而獻身獻力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回校任教后,張強苦思冥想的是如何發揮教師的崗位優勢,通過開設新課程、建立新研究方向,將自己的所學所成在清華的土壤里播種結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