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格拉城門又稱黑城門,位於德國特里爾,為古羅馬時期的城門,是特里爾城市的象徵。尼格拉城門是阿爾卑斯山以北保存最完好的古羅馬時代城門,1986年與特里爾其他古羅馬遺址及大教堂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尼格拉城門是著名古代遺跡,在德國西南部萊茵蘭——法爾茨州里爾市東北,小城特里爾市,它建於公元2世紀約180年,是保存的最為完整的羅馬式城門。建築寬36米,縱深23米,高30米,由巨厚的砂岩壘成,系古羅馬帝國輝煌時期的特里爾“城市之門”。尼格拉城門當時是羅馬人重要的防禦城門。它又砂岩方形巨石建成,由於多年的風化,最後導致了外表成為黑色,黑門故此由來。在城門的兩側各有巨型樓塔,由於風化都變成黑色,由於當時沒有水泥,所以石塊間都用鐵鏈連接。最重的可達6噸。
尼格拉城門
尼格拉城門稱“PortaNigra”,“PortaNigra”是
拉丁語,意思是“黑城門”,這個名稱起源於中世紀,由於城門由灰 色的砂岩砌成,經風化變得深色,因而得名。另一個名稱“PortaMartis”意為“戰神之門”,特里爾人也將其簡稱為Porta。“大黑門”和“戰神之門”的名稱第一次出現在12世紀的一部作品《GestaTreverorum》中:“特雷維爾人以戰神
瑪爾斯的名字命名這座城門,他們從這座城門出征作戰;而當他們從戰場上戰敗歸來,也從這座城門入城,黑城門即因悲傷得名”,這部作品認為特里爾是凱爾特族特雷維爾人在公元前2003年建造的,而非古羅馬人。除了特里爾城北的黑城門,特里爾還有城東的“白城門”、城南的“中城門”和羅馬人橋上的“著名的城門”。
尼格拉城門背面
尼格拉城門位於德國的特里爾,特里爾(又稱特雷維斯)位於德國萊因蘭--普法爾茨州,有“北方的羅馬”之 稱,城內有大量古迹,使該城成為古羅馬文明的傑出見證,1986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座古羅馬城市建於公元41-45年,當時名為“科隆·奧古斯都·特雷維羅魯姻”。
大約公元2世紀中葉,特里爾四周修築起6500米長的城牆,並構築碉堡和城防工事,鞏固其軍事重鎮的地位。公元293年羅馬建立“四頭政治”,特里爾成為首都之一,從此繁華起來,被稱為“第二個羅馬”,康斯坦齊奧·克洛羅進行城市重建工程,公元306年由君土坦丁繼續進行,修復了露天劇場和公共浴池,修建了馬克西姆馬戲院和宏偉的皇宮。公元326年,君土坦丁為紀念其執政20周年,建造了大教堂和聖瑪麗亞教堂。
特里爾
哥特人入侵后,帝都遷往米蘭,特里爾開始衰落。但它一直保持著2世紀的城建布局。城內兩條主要街道交叉組成拉丁十字形,構成整座城市的兩條主軸線,名勝古迹按十字分佈,其中有摩澤爾河上建於公元45年的羅馬橋,有“巴巴拉”公共浴場和皇家浴池,依佩特里斯山而建的安菲劇場、大會堂和波塔尼加廣場。波塔尼加廣場僅為一塊空地,旁有一座名為“波塔尼加”的城堡,人稱尼格拉城門。“波塔尼加”在拉丁語中意為黑門,據說是因建築用料中的黑色沙石而得名。黑門建於公元2世紀,是羅馬人為抵禦日耳曼人進攻而修築的,長36米,寬21米半,高30米,由兩座半圓城門和上面的雙層碉堡構成。1041年黑門被改建成教堂。
尼格拉城門初建於約180年,是凱爾特族特雷維爾人的奧古斯塔特雷維羅倫城市,即現在的特里爾的北城門,當時古羅馬人喜歡用大塊的立方形磚石建造建築,尼格拉城門中最大的一塊重達6噸。從附近開採的砂岩塊由青銅鋸切割,不用水泥堆積而成,水平的石與石之間用鐵鉤固定。尼格拉城門的建造經歷了2到4年的時間,但並沒有完全完工。比如用於安裝鉸鏈的孔眼已經鑽好,但是城門轉軸仍未處理完畢,使得一直沒能安置上可以移動的城門。
尼格拉城門 內部
拜占庭的希臘僧侶西蒙在1028年後隱居在尼格拉城門建築中,他在1035年去世后被葬在城門底樓,並被奉為聖人。為了紀念他,特里爾人在尼格拉城門中建造了兩層樓的教堂,如今仍能見到城門上教堂半圓形的後殿。因為教堂只需要一座塔樓,城門的另一座塔樓當時便被拆除了,這一重大的改建至今仍在城門上留下了痕迹。尼格拉城門作為城市北門的作用,被緊挨尼格拉城門東側的西蒙城門替代,西蒙城門比尼格拉城門小,由一座建於1389年的塔樓防禦。直至1804年至1809年城門內的教堂建築被拿破崙下令拆除。1986年,尼格拉城門和特里爾的其他古羅馬時代文化遺跡,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
尼格拉城門作為特里爾的城市象徵,尼格拉城門經常出現在德國的郵票上。
尼格拉城門
1940年尼格拉城門第一次出現在
德意志帝國的郵票上;1947年和1948年又作為
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的標誌先後兩次出現在郵票上;德國聯邦郵政在1984年特里爾建城2000年時,發行了一枚80芬尼的尼格拉城門特種郵票;2002年又發行了一枚尼格拉城門的1歐元普通郵票。2006年起德國每年發行一枚以各聯邦州為主題的
2歐元紀念幣,2017年為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紀念幣計劃將以尼格拉城門作為該州的主題。公元1世紀是羅馬帝國的城鎮,後來的一個世紀成了商業中心,3世紀晚期被稱為第二個羅馬。從保存的記功碑的數量和質量可以看出當時羅馬文明的繁榮。現在是德國保存羅馬時期建築最多的城市。
特里爾位於歐洲中心充滿魅力的摩澤爾河谷地帶,是德國西部邊境的一個小城,雖然是個小城,
尼格拉城門 所在城市
人口只有10萬但卻擁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在歐洲,特里爾是排在倫敦、巴黎、羅馬之後的四大古都之一,它是德國最古老的城市。特里爾也是獨一無二的擁有8處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這在歐洲也是獨一無二的。其中“尼格拉城門”是特里爾城的標誌。這座建於公元二世紀的古羅馬城門由沙岩方形巨石砌成,巨石間只用鐵夾子連接固定。城內教堂林立,還有歷代羅馬皇帝下令修建的豪華宮殿、大浴池、氣勢恢弘的競技場和十幾里長的城垣。身處這些古迹之中,好象依稀觸摸到古代先人的脈搏,不得不感嘆時間的流逝。值得一提的是,特里爾還是卡爾·馬克思的故鄉。1818年5月5日,馬克思就誕生在這座千年古城裡。特里爾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9.3攝氏度,平均年降水量719毫米。最熱的時間是6月到8月,平均氣溫16.1到17.8攝氏度;最冷的月份是12月到2月,平均氣溫0.6到1.6攝氏度。降水最多的月份是6月到8月,平均降水量70-80毫米;最少的月份是3月,平均降水量37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