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升街道

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東升街道

東升街道位於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北部。2014年3月8日,納溪區東升街道辦事處舉行成立揭牌儀式,區領導為東升街道黨委、辦事處揭牌。新設的東升街道辦事處所轄的5個行政村原屬棉花坡鎮管轄,后划五頂、大溪、大林、柿子、九川、朱坪、五頂山社區與永寧街道辦,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快速推進,永寧街道辦事處的管轄範圍和服務半徑增大,管理對象增多,城市建設管理的任務非常繁重。通過增設東升街道辦事處,增加管理力量,縮短服務半徑,滿足服務需求,不斷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更好服務於城鎮化建設的需要。辦事處機關駐納溪區藍安路三段19號。常住人口13283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簡介


東升街道位於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是2014年新成立的街道,全街道面積11.7平方公里,轄5個行政村。鄰江陽區藍田街道和鄰玉街道,距瀘州中心城區5公里、瀘州藍田機場2公里、瀘州港國際集裝箱碼頭8公里、瀘州站15公里。瀘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藍(田)安(富)大道、321國道等公路縱橫交錯、長江黃金水道等在此交匯,具備完善的水陸交通體系。
東升街道地處川、滇、黔、渝結合部,位於長江之濱。自街道成立以來一直以“三服務三發展”為發展思路。以建設“商貿都市、人文街道”為工作目標,對接瀘州核心城區,融入江南新區,傾力建設“瀘州南部新城”
東升街道地處江南新區核心區,浙江產業園區、納溪輕工業園、西南節能產業城等重要產業基地坐落境內。於是,東升街道依託園區,立足特色,著力從“服務城市建設推動經濟轉型發展、服務園區建設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服務群眾需求推動民生突破發展”三方面入手,傾力建設“商貿都市、生態新城、人文街道”,著力打造“瀘州南部新城”。

區劃


同意增設東升街道辦事處,轄柿子村、九川村、大林村、大溪村、五頂村5個行政村,5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9925人,幅員面積11.738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納溪區藍安路三段19號。
保留永寧街道辦事處,轄建陶社區、永寧路社區、人民路社區、勝利街社區、較場壩社區、打漁山社區、五頂山社區、朱坪村、紫陽村、先農村7個社區,3個行政村,84個村(居)民小組,常住人口13283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幅員面積20.971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仍駐納溪區永寧路328號。
保留棉花坡鎮,轄安富村、柑灣村、竹林村、方水村、棋盤吃、高洞村、伏龍村、金鳳吃、龍蟠村、韓橋村,面積43.2平方公里。鎮鎮府搬遷到五頂村牛馬場孔雀山莊。
請認真做好行政區劃調整的相關工作,妥善處理機構設置,人員調配等問題,切實維護行政區劃調整后的社會穩定,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地址


東升街道辦事處位於納溪區藍安路三段19號。

資源


東升街道森林覆蓋率達到45%以上,境內的倒流河景區、江南生態公園等也是近郊旅遊觀光、休閑避暑的好去處。倒流河景區幅員面積6.2 平方公里,河水清澈,自然景區層層疊疊,擁有以天然奇石群為主的漁劍灘、以天然植物園著稱的羅漢峽和擁有飛瀉直下瀑布群的大橋浦為主的秀麗自然風光。江南生態公園佔地2000畝,是集文化體驗、旅遊觀光、活動休閑、會議度假、療養住宿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公園,是納溪區高標準打造的園林綠化重點工程,也是江南新區“城市綠核”。
2014年,東升街道對藍安大道、護國公園進行了綠化提升,全力推進張崖公園建設。同時,依託倒流河打造長江生態濕地公園,增綠添彩,保護好生態環境,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生態城市。”
落實民生工作,建設人文街道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東升街道也落實好民生工作,儘可能多的讓群眾享受到城市化發展的好處,實現經濟發展和人文社會發展的雙重超越。
為有效緩解納溪城區小學大班額問題,東升街道目前已啟動建設倒流河學校。據了解,倒流河學校規劃佔地160畝,計劃總投資1.98億元,項目建成后,可容納90個教學班。今年,將先期投入8000萬元,力爭6月底前完成征地拆遷等前期工作,年底前完成平場,預計2018年倒流河學校可投入使用。

設施


江南文體中心也是東升街道重要的民生工程,該項目規劃佔地200畝,集劇院、圖書館、博物館、數字電影院、游泳館、體育館等為一體,能有效地為群眾提供一個優質的學習和休閑健身平台。同時,瀘州市中醫院分院也落戶於東升街道,預計2018年建成投用,屆時也能有效滿足群眾看病問題。
“今後,我們還將利用護國戰爭紀念館、護國公園等紅色文化資源,因地制宜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充實群眾文化生活,發揚“文明、豁達、開放、進取”的東升精神!以更優的環境優勢,更強經濟實力,更快的發展速度,提升城市品質,促進納溪與中心主城區一體發展。”

四個常態化


服務管理體系常態化
東升街道按照“黨委政府主導、政法綜治協調、以信息化為支撐、四級整體聯動、服務管理高效、社會平安和諧”的網格化服務管理建設總要求,結合街道實際,在“網格覆蓋、定向聯繫、強化監督、全面幫扶”的原則上建立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區領導、區級部門聯繫指導街道、街道聯繫指導村、村聯繫指導村民小組的三級網格體系。
街道共劃分5個網格化服務管理責任區,1名區級領導、5個區級部門(區住建局、區地稅局、區就業局、納溪工行、區中醫院)包干街道,7名黨委班子成員連片,26名聯村幹部包干5個村,重點聯繫200戶788人。各區級部門均到所聯繫村進行了走訪調研,開展了項目協調、資金投入、慰問困難群眾等一系列幫扶活動。
如區住建局將所聯繫大林村辦公室列入社區規劃建設項目;在“七一”之際,區領導張巍深入到九川村開展慰問貧困黨員活動,並為村上贈送了電腦、印表機等辦公設備;區地稅局投入資金為五頂村添置辦公設備、硬化便行道;區就業局為柿子村失地農民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品牌培訓、實用技術培訓等,讓受訓農民“學有所長”、“學有所用”,成為有文化、懂技術的現代農民。
服務管理機制常態化
按照定格、定人、定責的“三定原則”,街道成立了以黨委書記、辦事處主任為組長,班子成員為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在黨政辦,具體負責落實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建立了民生訴求、困難群眾和穩定工作“三本台賬”,做到村情社情、戶情民情、期盼願望、問題困難“四大清楚”。
同時,街道還建立了區領導、街道領導,區級、街道部門網格化聯繫指導村工作制度,明確了網格化服務管理日常工作內容與職責,主要包括項目建設、安全生產、民生改善、應急管理、社會穩定、基層黨建等六項工作,並將此項工作納入綜合目標考核,確保各項工作有人牽頭、有人督促、有人落實。
矛盾糾紛調解常態化
今年,東升街道針對轄區內重點項目多、時間緊、人力少、壓力大的實際,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的屬地管理原則,實行常態化的“人員、職責、任務”三落實工作方法,並整合現行的“依法治區”、“一標三實”、“三務進村”(流動黨務、流動政務、流動警務)與工作,加強政策法律法規宣傳、積極調解處理網格內矛盾糾紛、強化組織治安防範、特殊人群的監管和幫教、流動人口信息收集等工作。
同時,建立了黨委班子成員接訪群眾來訪工作日制度。在敏感時期抓好信訪維穩反恐工作,實行坐班、包案制度,及時解決群眾訴求,調解群眾矛盾糾紛,保證了聯繫服務指導工作實現全覆蓋。特別在“一年起步、三年變樣”項目推進中,結合當前中心工作,聯合群工辦、派出所、司法所編印《法制知識讀本》3000本,發放到每家每戶,讓廣大群眾知法、懂法、守法、依法辦事。
為民辦實事常態化
結合“走基層”、“群眾路線”活動,認真梳理收集的意見、建議,將群眾反映急切的問題按“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原則進行分類辦理。對於需要整改的問題,制定整改措施,明確責任人及時辦結、並進行後續跟進。
同時,以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對涉及全局性、矛盾突出的問題,專項研判,多方協調解決,加大資金投入和督查督辦力度,確保民生工程的順利建設。每月定期組織互派人員參加專題研究工作會,重點了解聯村工作動態情況、聯村重點工作推進情況,認真完成網格化管理工作推進一覽表,並由各聯絡員於每月28日前報黨政辦,確保網格化管理有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