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鎮

吉林省長春市下轄鎮

永春鎮,隸屬於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地處朝陽區南部,東與新湖鎮隔新立城水庫相望,南與樂山鎮接壤,西與富鋒街道相連,北與南關區幸福鄉毗鄰,距朝陽區人民政府10千米, 區域總面積57.21平方千米。 

清嘉慶元年(1796年),永春鎮一帶為長春堡屯;1997年,由永春鄉撤鄉設鎮,改為永春鎮。截至2018年末,永春鎮戶籍人口為20105人。截至2020年6月,永春鎮下轄7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長春堡村3299號。 

2018年,永春鎮有工業企業13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個。

歷史沿革


清代,這裡是滿族人的“柳條邊牆”界外,早在嘉慶元年,即公元1796年,甘、谷、李、戴四戶人家來此開荒種地,在長春堡安家,形成村落,人們希望這裡四季常青,五穀豐登,故取名為長春堡屯。
1948年解放后已發展到50多個村落,有長春堡鄉、永春堡鄉、平安堡鄉,歸大屯區政府管轄。
1959年成立人民公社
1961年公社駐地永春堡屯,因而名為永春公社。當時,南起長嶺子大隊,北至光明大隊。
1978年紅嘴子、八一兩個大隊,共19個自然屯被划入幸福人民公社。
1983年變為永春鄉。根據郊區政府規定,1986年將鄉址遷往長春堡村,1995年划入朝陽區,1997年撤鄉設鎮。
永春鎮地處長春市南部,幅員面積71平方公里,北面與南關區幸福鄉相連,東面與凈月區新立城鎮隔伊通河相望,南面與朝陽區樂山鎮為鄰,西面與公主嶺市響水鎮接壤。全鎮下轄7個行政村,33個自然屯,57個村民小組。基層黨支部15個,黨員383人。耕地面積3761公頃。總人口17836人,其中農業人口16092人,勞動力8401人。
永春鎮現有中學1所,小學1所,中小學在校學生1325人,有教職工152人。鎮政府有黨校1個,多功能圖書室1個,各村都建有農民夜校、圖書室、信息室、文體活動室,每個村都建有衛生保健站,每個屯都建有農民書屋。實現三個村村通:遠程教育村村通、鄉村水泥路村村通、電視電話網際網路村村通。

地理環境


永春鎮地處朝陽區南部,中心位置位於東經125°15ˊ,北緯43°45ˊ,東與新湖鎮隔新立城水庫相望,南與樂山鎮接壤,西與富鋒街道相連,北與南關區幸福鄉毗鄰,距朝陽區人民政府10千米,區域總面積57.21平方千米。

位置境域

永春鎮地處朝陽區南部,中心位置位於東經125°15ˊ,北緯43°45ˊ,東與新湖鎮隔新立城水庫相望,南與樂山鎮接壤,西與富鋒街道相連,北與南關區幸福鄉毗鄰,距朝陽區人民政府10千米,區域總面積57.2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永春鎮地處松遼平原,東部為低山丘陵,地勢平坦,南略高北略低;境內最高點位於高家店,海拔204.9米;最低點伊通河出境點位於義和村,海拔158米。

氣候

永春鎮地處中熱帶,屬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受蒙古冷高壓控制,氣候比較寒冷,降水少;夏季盛行暖濕氣流,雨量較多;秋天西南風南撤,冷暖交替,多為秋高氣爽天氣;全年主導風向為西南風,平均風速為3.3米/秒。冬季受蒙古冷高壓控制,氣候比較寒冷,降水少;夏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開始北眺,盛行暖濕氣流,雨量較多;秋天西南風南撤,冷暖交替,多為秋高氣爽天氣;全年主導風向為西南風,平均風速為3.3米/秒。

水文

永春鎮境內河道屬松花江流域;境內有伊通河、永春河兩條水系。

自然災害

永春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低溫;旱、澇災害出現概率48%;嚴重的一次大旱發生在2001年6月,嚴重的一次大澇發生在2006年8月。

自然資源


(1)氣象氣候永春鎮地處中熱帶,是歐亞大陸東部季風大陸性氣候,冬季受蒙古冷高壓控制,氣候比較寒冷,降水少;夏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開始北眺,盛行暖濕氣流,雨量較多;秋天西南風南撤,冷暖交替,多為秋高氣爽天氣。全年主導風向為西南風,平均風速為3.3米/秒。
(2)地質地貌永春鎮低處松遼平原,地勢平坦,東部為低山丘陵,地勢南高北低,境內以長春堡為界,排水方向東部由柳家排入伊通河,西部由鎮區—楊家堡—蔡家窪子—公主嶺—新開河。本區域最高點高家店,海拔高程為204.9米,境內相對高差36.1米平均海拔高程為222.9米。本區域從地貌類型上看為第四季黃土層,為長白山麓洪積台地。永春鎮屬於伊通河水系。根據吉林省水文地質資料調查,本區域地下水分佈為富水亞區,水量充足,且分佈面較廣。

行政區劃


2011年,永春鎮下轄長嶺子、平安、農豐、向陽、長春堡、義和、柳家7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永春鎮下轄7個行政村:長春堡村、平安村、向陽村、長嶺子村、柳家村、義和村、農豐村,鎮人民政府駐長春堡村3299號。
下轄村莊
2011年,永春鎮下轄長嶺子、平安、農豐、向陽、長春堡、義和、柳家7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永春鎮下轄7個行政村:長春堡村、平安村、向陽村、長嶺子村、柳家村、義和村、農豐村,鎮人民政府駐長春堡村3299號。

人口民族


2011年,永春鎮總人口1901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853人,城鎮化率15%;另有流動人口538人。總人口中,男性9664人,佔51%;女性9348人,佔49%;14歲以下2532人,佔13%;15—64歲15011人,佔79%;65歲以上1469人,佔8%;以漢族為主,達18632人,佔98%;有滿、朝鮮、蒙古、回4個少數民族,共380人,佔2%,其中滿族202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53%;朝鮮族151人,佔39.7%。2011年,永春鎮人口出生率6.25‰,人口死亡率4.4‰,人口自然增長率1.8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31人。
2017年末,永春鎮常住人口為17148人。截至2018年末,永春鎮戶籍人口為2010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永春鎮財政總收入0.46億元,比2010年增長8.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12億元,比2010年增長13%;人均財政收入0.21萬元,比2010年增長8.4%。2011年,永春鎮農民人均純收入8920元 。
2018年,永春鎮有工業企業13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個。 

第一產業

2011年,永春鎮有耕地面積56415畝,林地面積3900畝。2011年,永春鎮農業總產值2.6億元,比2010年增長2.8%,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4.3%。永春鎮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2011年,永春鎮生產糧食31500噸。永春鎮經濟作物有蔬菜等。2011年,永春鎮蔬菜種植面積2400畝,產量6890噸,主要品種有黃瓜、西紅柿、茄子等,其中黃瓜1200噸,西紅柿450噸,茄子230噸。永春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永春鎮生豬飼養量1.8萬頭,年末存欄1.1萬頭;牛飼養量1700頭,年末存欄810頭;家禽飼養量31萬羽,上市家禽16萬羽。2011年,永春鎮生產肉類11195噸,其中豬肉6389噸,牛肉1342噸,禽肉3228噸;鮮奶141噸;畜牧業總產值1.7億元。2011年,永春鎮水果種植面積100畝,產量100噸,主要品種有西瓜、甜瓜、杏、李子、葡萄、海棠等。永春鎮漁業以淡水養殖為主。2011年,永春鎮漁業總產值500萬元。
永春鎮
永春鎮

第二產業

永春鎮初步形成了以飼料加工、機械製造、建築材料加工、汽車零配件為主的工業體系,規劃了飼料加工、新型建築材料加工產業集群;工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2萬元,增加到1978年的400萬元,2011年達到4.8億元,比2010年增長10.2%,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5.5%。

第三產業

2011年末,永春鎮有商業網點60個,職工123人。2011年,永春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2億元,比2010年增長10%;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4億元,比2010年增長8%。
金融
2011年末,永春鎮有2家銀行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存款餘額為1.7億元,比2010年增長3%,是1978年的700倍,人均儲蓄8941元;各項貸款餘額0.36億元,比2010年下降13%。
永春鎮
永春鎮

文化


地名由來
永春鎮因轄區曾有永春堡屯而得名。

交通


永春鎮有撫長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7千米,雙向6車道;長伊公路過境,境內長7千米,雙向2車道。2011年末,永春鎮有縣鄉(鎮)級公路6條,總長36千米。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永春鎮有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436人,專任教師4人;小學5所,在校生637人,專任教師10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60人,專任教師3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技

2011年末,永春鎮有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700人。

文體

2011年末,永春鎮文化隊2個,文化體育協會1個;有文化專業戶2戶,建築面積145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7個,建築面積420平方米,藏書2萬餘冊。2011年末,永春鎮有體育場地2個;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2%。2011年末,永春鎮有線電視用戶數為25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永春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9個,其中有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所7個;病床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張,固定資產總值0.1億元;專業衛生人員16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3人。2011年,永春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500人次,住院手術90台次,出院病人3500人次。2011年,永春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8.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54萬人,參合率96%。

社會保障

2011年,永春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35戶,人數44人,支出16.2萬元,比2010年增長12.7%,月人均30元,比2010年增長10.1%;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06戶,人數504人,支出74萬元,比2010年增長43%,月人均122元,比2010年增長28%;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4人,支出15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4人,支出21.6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2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12人次,共支出4896元;國家撫恤、補助優撫對象2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6萬元,比2010年增長21.4%;社會福利費15萬元,比2010年增長6%。2011年,永春鎮新增就業人員150人,有335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9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9%,全年共幫助10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

領導簡介


職務姓名個人簡歷工作職責
黨委書記王福鐸男,1964年10月生,中共黨員,碩士學歷。曾任朝陽區農業局科長,永春鎮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鎮長。負責全鎮黨委、政府的全面工作。
人大主席周景平男,1962年9月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曾任清河街道辦事處副書記。協助書記處理黨務工作。負責組織、人事、宣傳、紀檢、監察、人大、政協、工會、婦聯、團委、信訪穩定、統戰、綜治、司法、武裝等工作,協調派出所、駐鎮部隊。
副鎮長譚維生男,1965年10月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曾任樂山鎮武裝部長。負責民政、殘聯老齡委、民生、勞動保障、企業辦、科協、科技、安全防火、統計。
副鎮長謝東華男,1976年11月生,中共黨員,碩士學歷。曾任樂山鎮副鎮長。負責農業、水利、林業、畜牧、經管、農機、土地等工作。
副鎮長高明達男,1980年7月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曾任清河街道辦事處城建科長。負責城建、衛生、愛衛辦、食品安全、環保、計生、文體、教育,聯繫執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