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

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

自1949年至1979年,共召開過四次。大會是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召開的,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全面總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30年文藝戰線上正反兩方面經驗,明確了新的歷史時期文藝工作的任務,一致決心為建設祖國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貢獻力量。這是經過“文化大革命”后召開的第一次代表大會,是又一次團結誓師的大會。大會修改了“文聯”和各協會的章程,選舉了“文聯”和各協會新的領導機構。這次大會在中國文藝運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第一次


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今北京)召開,名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最初由郭沫若在華北文化藝術工作委員會、華北文藝工作者協會在北平舉行的文化界茶話會(3月22日)上提議發起,並推舉全國文藝工作者協會在北平的理事、監事和華北“文協”理事召開聯席會議產生籌委會。5月1日,籌委會通過了《大會代表資格與產生辦法》,6月27日,郭沫若就大會的方針和任務發表了談話,7月2日正式開幕。出席這次大會的代表來自國民黨統治區、解放區和部隊,分十個代表團,共824名。在開幕式上,朱德代表中國共產黨中央、董必武代表華北局和華北人民政府、陸定一代表中共中央宣傳部向大會致詞。周恩來向大會作了長篇政治報告。郭沫若作了題為《為建設新中國的人民文藝而奮鬥》的報告,茅盾周揚分別作了關於國統區和解放區文藝運動的報告。大會期間,毛澤東主席親臨會場向代表們致意歡迎。大會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一致擁護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的文藝新方向,並確定為今後文藝運動的總方針。大會選舉產生了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全國委員會,郭沫若為主席,茅盾、周揚為副主席。同時分別建立了中國文聯下屬的各個協會,選舉產生了各協會的領導機構。這次大會是國民黨統治區與解放區長期被分割開的兩支文藝大軍的勝利會師,是中國文藝運動史上一次空前大團結的盛會。

第二次


1953年9月23日至10月6日在北京召開,改名為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出席代表581人,列席代表189人。全國文聯主席郭沫若致開幕詞,周恩來向大會作了關於過渡時期總路線和文藝工作任務的政治報告,周揚作了題為《為創造更多的優秀的文藝作品而奮鬥》的報告,茅盾作了題為《新的現實和新的任務》的報告。這次大會是在黨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國家開始執行第一個五年計畫的新形勢下召開的,大會號召文藝工作者為實現新的歷史任務而奮鬥,強調繁榮創作,用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創造新英雄形像。

第三次


1960年7月22日至8月14日在北京召開。出席代表2444人。黨和國家領導人周恩來、朱德、宋慶齡、鄧小平等出席了開幕式。郭沫若致開幕詞,陸定一代表黨中央和國務院致祝詞,周恩來總理在大會上作了國內外形勢的報告,陳毅、李富春副總理分別作了國際形勢和國家經濟建設問題的報告。周揚、茅盾分別作了《我國社會主義文學藝術的道路》、《反映社會主義躍進的時代,推動社會主義時代的躍進》的報告。大會主要回顧總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文藝工作的成就,肯定“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學藝術是在兩條道路的鬥爭中成長起來的”。關於今後任務,強調反對帝國主義、反對現代修正主義和批判資產階級人性論和人道主義,提倡掌握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方法。會上選舉了新的領導機構。

第四次


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在北京召開。出席代表3200人。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以及黨和國家其它領導人出席了開幕式。茅盾致開幕詞,鄧小平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大會致祝詞,周揚作題為《繼往開來,繁榮社會主義新時期的文藝》的大會報告,夏衍致閉幕詞。大會閉幕後,在中宣部、文化部聯合舉行的招待出席這次大會全體代表的茶話會上,胡耀邦講了話,充分肯定大會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