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陵鎮

十陵鎮

十陵鎮(舊地名,已撤銷)是中國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的一個以往的行政區域,面積27.38平方公里,位於成都市區東部、龍泉驛區西北角。西與成華區保和街道辦事處接壤,北接成華區龍潭街道辦事處、成華區聖燈街道辦事處,南臨龍泉驛區洪河鎮(已撤銷),以東是龍泉驛區西河鎮。十陵鎮已於2004年9月8日撤銷,並在原行政區域內設立十陵街道辦事處。

撤銷信息


撤銷時間

2004年9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4]36號)同意成都市龍泉驛區撤銷十陵鎮,並在原十陵所屬行政區域,實行街道辦事處管理體制。自此,十陵鎮成為歷史!

撤銷原因

十陵鎮 是已經不存在了的地名。十陵鎮是成都市龍泉驛區以往的行政區域之一,當時的全鎮行政區域即如今十陵街道辦事處的行政區域。總面積約27.38平方公里,2000年統計的總人口為53124人。
原十陵鎮政府駐地位於十陵下街67號,即如今成都市龍泉驛區人民政府十陵街道辦事處的駐地。
龍泉驛區成都繞城高速公路內側的土地(含十陵片區以及十陵南側的洪河片區)由市規劃管理局錦江分局負責,屬成都中心城區的規劃範圍。2004年將十陵撤鎮改設街道辦事處,十陵鎮以成為了歷史。
如今十陵片區仍有部分以“十陵鎮”命名的地點,多為歷史錯誤。

基本概況


歷史

十陵鎮,簡稱“十陵”,別名“石靈”,位於成都市區正東方向,因轄區內有十座明代蜀王之陵而遠近聞名。十陵是成都城市向東發展的主體區域,屬於成都市東部副中心,距成都市中心——天府廣場,約為10公里。
十陵鎮原名石靈鄉,後來根據1993年和1995的兩次考古調查發現,發現其境內一共分佈有明代的五座蜀王、二座郡王和三座王妃的陵墓,這就是如今人們常說的“成都明十陵”,故而此墓葬集中所在的原石靈鄉在1994年撤鄉建鎮時,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更名為十陵鎮(後於2004年在原行政區域內撤鎮設街道辦事處)。

文化古迹

明蜀王陵博物館
明蜀王陵博物館
成都明蜀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之皇室家族陵墓群,位於成都市區東部的十陵正覺山麓前後。這座發掘於1979年,於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明蜀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嫡孫蜀僖王朱友勛的陵寢。
明十陵以明代第三代蜀王僖王陵為中心,圍繞其四周及鄰近區域已形成最為集中的僖王趙妃墓、僖王繼妃墓、黔江悼懷王墓、懷王墓、惠王陵、昭王陵、成王陵、成王次妃墓、半邊墳郡王墓等十個陵墓,十陵也因此而得名。
十陵中現已發掘了僖王陵、昭王陵兩墓。僖王陵於1979年經考古發掘清理,出土了500多件彩釉兵馬俑、舞樂俑等珍貴文物。地宮全長28米、寬8.96米、高6.59米,僅恢復后的階梯就達44米。其後殿正壁中心鑲嵌的圓形鏤空描金彩釉雙龍盤堪稱明代藝術珍品,昭王陵中一對仿朱元璋之人頭龍為全國之絕。而西陵較王建墓(永陵)更顯雄偉,較北京十三陵更為精美,其雕刻之精美,書法之剛勁,地宮之富麗,陵墓之集中,被譽為中國古代帝王陵中最精美最集中的地下宮殿。1996年12月明蜀王陵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商業狀況

十陵因2000年成都大學新校區正式修建以及之後的正式投入使用,逐步形成了以成都大學后校門為中心的校園商圈。同時,在該商圈內還興建了明珠時代校園商業步行街、月香麗苑步行街等商業街區,靈龍路東段等道路也因此而慢慢形成了商業示範街。

旅遊資源

十陵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擁有明蜀王陵博物館等具有非凡歷史價值的景點,同時於2003年開始修建青龍湖濕地公園。

經濟建設

上世紀90年代后,十陵依託軍工企業內遷,國營第二〇四廠(華川廠)、國營第五六四廠(寧江廠)、國營第三五四廠(江華廠)和國營第五〇〇四廠(天興廠)在十陵建廠;依託東部副中心和東部新城建設,引進和建設了成都大學、十陵客運站等重大項目,經濟發展邁入快車道,水、電、路、氣、通訊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交通狀況

十陵客運站
十陵客運站
改革開放之初,十陵是一個傳統的農業鄉,城鄉二元結構相當明顯。據十陵街道的老人回憶,以前的十陵基本上都是農村,僅有的一條街,也是過路街(即老成洛路的一段,如今的十陵老街)。
隨著十陵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如今農業人口只剩1萬多人。經過不斷的建設與改造,農村交通已經四通八達,連接三環路的靈龍路、連接成洛大道的東洪路已經全部硬化、綠化、亮化和美化。

自然地理


十陵位於成都平原東部,全域土地總面積27.38平方公里,以平原為主,兼有部分淺丘。海拔高度基本在400-500米之間,東風渠從境內穿流而過。
十陵屬於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日照較少。年平均氣溫為16℃,最熱月出現在7~8月,最冷月出現在1月;年總降水量約為918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7~8月,降雨最少月份為12月和1月,暴雨期普遍出現在5~9月。冬無嚴寒,冬干、寡照比較明顯,降雪天氣較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