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陵街道

成都市龍泉驛區下轄街道

十陵街道是成都市龍泉驛區下轄街道,屬成都市中心城區,位於東三環路兩側,幅員面積27.38平方公里,轄7個社區,5個行政村,城市化率90%。截至2020年11月1日,十陵街道常住人口為160009人。

十陵街道在“成都東村”、成都東部新城起步區的規劃範圍內,還是成都市面向市域內東郊,市域外重慶、南充等地的交通重地之一。同時,十陵街道擁有成都中心城區內的“綠肺”——青龍湖公園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蜀王陵博物館

歷史沿革


明初時期,十陵隸屬華陽縣積善鄉(見《大明蜀僖王壙志》)。十陵街道辦事處
清順治至嘉慶年間,為華陽縣三甲,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至清光緒年間,為華陽縣西河鎮(三區)。清宣統三年(1911年),十陵屬華陽縣的西河鎮轄區。
民國初期,華陽縣第八區區署駐西河場,轄西河鎮、大面鎮。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華陽縣分區設置。西河、大面鄉屬第一區,區署駐隆興鎮(現龍潭寺)。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鄉改稱聯保。民國三十年(1941年),華陽縣整編保甲,改聯保為鄉,西河鄉轄31保。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華陽縣調整4區為6指導區,西河鄉改屬第三區。
1949年12月27日,成都和平解放,西河鄉屬第八區。
1952年4月11日,十陵從西河鄉劃出,駐地青龍堙(現位於成洛路以南),定名為青龍鄉。
1954年8月,撤銷第八區,青龍鄉隸屬第三區,區公所駐大面鎮。
1956年,華陽縣撤銷第三區,由縣直管青龍鄉。
1958年10月1日,成立青龍人民公社。
1959年10月31日,成都市龍泉驛區成立,青龍人民公社從華陽縣劃歸成都市龍泉驛區管轄。靈龍路和平路口
1961年2月,青龍人民公社因與金牛區青龍人民公社同名,且境內有石靈寺,故更名為石靈人民公社。
1968年7月26日,成立東風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
1971年6月,因東風公社同名較多,引起通信混亂,恢復石靈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0年8月,石靈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更名為石靈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3年12月,石靈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恢復為石靈鄉人民政府。
1994年10月26日,新建十陵鎮人民政府,轄原石靈鄉所屬行政區域。
2004年10月25日,撤銷十陵鎮,設置十陵街道辦事處,轄原十陵鎮所屬行政區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十陵街道位於成都市東郊,龍泉驛區西北,十陵街道西與成華區保和街道辦事處接壤,北臨成華區龍潭街道辦事處、聖燈街道辦事處,南面和龍泉驛區大面街道辦事處對接,東部是龍泉驛區西河鎮,總面積27.38平方公里,城鎮建成面積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十陵街道位於成都平原東部,以平原為主,兼有部分淺丘。海拔高度基本在400~500米之間。 

氣候

十陵街道屬於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日照較少。年平均氣溫為16℃,最熱月出現在7~8月,最冷月出現在1月;年總降水量約為918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7~8月,降雨最少月份為12月和1月,暴雨期普遍出現在5~9月。冬無嚴寒,冬干、寡照比較明顯,降雪天氣較少見。 

水文

十陵街道境內有東風渠穿流而過。 

行政區劃


十陵街道轄10個居委會2個村委會,十陵街道辦事處駐十陵下街67號。 
居委會·石靈社區天興社區和平社區華川社區江華社區
友誼社區千弓社區青龍社區草坪社區寧江社區
村民委員會大梁村來龍村

人口民族


2021年6月28日,龍泉驛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十陵街道常住人口為160009人。

經濟


2018年,十陵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6.2億元,比2017年增長6.9%。其中,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1億元,同比增長2.3%;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8.77億元,同比增長6.6%;三產業增加值26.33億元,同比增長10.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0.39億元,同比增長9.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41805元,同比增長8%;農民人均可支配收人29627元,同比增長8.3%。 

文化


客家文化

據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謝桃坊研究員講:客家話、族譜、祖先神位是辨識客家人的重要標誌。客家話又稱“土廣東話”,屬中國北方語系,也是中國最古老的語系之一。康熙年間,客家人從閩、粵、贛遷徙到四川,遵循祖訓:“寧賣祖宗田,不丟祖宗言。”
1991年以前,十陵有98%的人說客家話,在家裡、社會交往、農村集體開會等,全說客家話。僅有少數從外地到十陵中、小學校當教師的人,不會說客家話。在農村有人說湖廣話(客家人稱四川話)會被別人譏笑,從外地嫁到十陵的婦女,時間長了也自然會說流利的客家話。十陵的當地人,如游氏、吳氏等家族,與客家人長期居住在一起,也說客家話。
1991年到1998年,華川、天興、寧江、江華四家軍工企業從重慶搬遷到十陵,以重慶人、北方人居多,人口近3萬,故而在十陵的市場、商店、飯店等基本上聽不到客家話。從1999年至今,城市建設加快,流動人口增加較多,外地遷移到十陵的人數增加到6萬多人。僅在十季農民集中居住區、農村茶鋪或是在路上遇見幾位當地老年人散步,才會聽到客家話了。
由於地理區域和交通條件制約,十陵的客家話也有其特殊性。十陵與洛帶、黃土、龍潭寺等地方的客家話大體相同,客家人相互交流並無語言障礙。但是,在說話的聲調上仍然存在微小的差別。 

交通


公路

十陵街道境內成渝高速公路、成安渝高速公路、成洛路、城南高速公路、三環路、繞城高速公路形成“三橫三縱”公路主要框架。 

地鐵

十陵街道規劃有成都地鐵4號線、9號線經過。

公交

十陵街道的公交車主要由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團公司經營,均為無人售票的高檔車,票價二元,可以刷卡(部分線路次卡刷卡無效)
建築
建築
十陵街道主要的公交車首末站有:十陵公交中心站、大梁村公交站、公交東景康庭站等。
市區線路是指在中心城區內運行的線路,有5路、85路、94路、97路、120路、122路、136路、260路、857路等。郊區線路是轉換於中心城區及周邊組團的線路,有219路、854路、854A路、858路、858A路、869路等。支線線路是在十陵街道及相鄰街道(鎮)的各條中、小道路轉換的線路,或連接涉農的行政村部、學校等,有887路、888路、889路、L009路。

出租

十陵街道境內有幾個出租汽車候車點,分別位於靈龍路和平路口(紫晶廣場)、江華路明珠時代廣場、十陵客運站等地,地面上或路沿上都有明顯標線、標誌,乘客可以在這幾個候車點等候出租汽車。

社會


基礎設施

2018年,十陵街道推動明蜀新村二期菜市場、成大二期菜市場、平安家園一期老舊院落改造項目、來龍村城中村改造項目等“十大民生工程”。完成十陵河萬里橋泄洪能力提升工程、下土橋至成都大學段泄洪能力提升工程等防汛減災項目建設。 

舊城改造

2018年,十陵街道推完成“兩拆一增”項目16個,實施老舊院落改造、城中村改造等建設項目30個,實施道路建設、公廁建設、幼兒園、小遊園、微綠地等建設項目15個。 

環境整治

2018年,十陵街道開展背街小巷、揚塵、“有燈不亮”等專項治理,累計出動城管執法人員、保潔人員8.69萬餘人次,出動執法車輛4850台次,處理解決環境衛生問題300餘個,規範市容秩序8000餘起、裸土覆蓋2.97萬平方米。規範工地衛生30餘次,清理亂停放單車9000餘輛,查處露天焚燒垃圾40餘起。 

社會保障

2018年,十陵街道制定實施城鄉居民增收“十條措施”,開展線上線下招聘,達成用工意向千餘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輸出規模1萬餘人,超目標任務70%,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400餘人,實現人均勞務收人近2萬元,超目標任務30%以上;有就業意願的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100%。完成近5200餘套安置房分配,解決青龍湖景區項目等涉及7000餘人的農轉非進社保問題,落實來龍、千弓12個農轉非項目931人的參保。2個相對貧困村、4戶在冊相對貧困戶全部達到脫貧標準。 

旅遊


明蜀王陵博物館

十陵青龍湖公園北起成洛大道,南至成渝高速,西起蜀王大道,東至繞城高速。面積約10平方公里,綠化率80%以上。青龍湖濕地蓄水面積1600餘畝。青龍湖濕地野生鳥類眾多,現已記錄野生鳥類211種,其中稀有、易危、瀕危鳥類29種,全球僅有500隻的極危物種——青頭潛鴨、世界上體型最小的雁鴨類棉鳧等。 

明蜀王陵

明蜀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之皇室家族陵墓群,距今已五六百多年,位於成都中心城區東部的十陵青龍湖公園內的正覺山麓前後。上世紀90年代已建成明蜀王陵博物館,已將明蜀王陵核心區域包含在內。明蜀王陵以明蜀僖王陵為中心,周邊還分佈有十餘座明代蜀王府諸王及王妃墓群,發掘出的僖王陵和昭王陵規模宏大,附近還有青龍湖濕地和朱熹宗祠。這座發掘於1979年,於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明蜀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嫡孫蜀僖王朱友的陵寢。 2014年1月,明蜀王陵墓群及成都平原史前城址、十二橋遺址、羅家壩遺址、茶馬古道、蜀道6處大遺址新列入了國家“十二五”大遺址保護項目庫。 

獲得榮譽


2020年12月18日,入選“第四批智慧健康養老示範街道(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