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

法國詩人魏爾倫詩歌

《夕陽》,現代詩歌,作者是19世紀法國象徵派代表詩人保爾·魏爾倫(Paul Verlaine,1844-1896),生於法國東部城鎮梅斯。其詩歌以優雅、精美且富有音樂性而著稱,是法國自然主義流派最著名的詩人之一,是象徵主義派別的早期領導人。他的父親是一位法國軍官,母親則是一個虔誠、富有的女人。他7歲時,舉家遷往巴黎。魏爾倫早年學過法律,做過保險公司的職員,他很快就對這份工作感到厭煩,並開始沉溺於酒精。1866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詩集。1870年,儘管他有同性戀的傾向,但他還是娶了一個16歲的姑娘,並育有一子。 1871年,他發現了蘭波的詩歌天賦,並不顧輿論,瘋狂地愛上他。他們在倫敦和布魯塞爾過了兩年的同居生活。1873年,在一系列爭執后,酒後開槍打傷了蘭波的手腕,因此入獄兩年。1881年,著迷於波德萊爾的詩歌,出版了詩集《智慧》。晚年,他沉迷於酒精,生活窮困潦倒,寫作陷入了更暗淡的主題。1894年,他出版了名為《死後書》的詩集,他的詩歌是自製的,一個豪飲苦艾酒的詩人的形象成為詩歌的主題。 1894年,其被法國的詩人推上“詩人之王”的寶座,那年他五十歲。其著作包括:《農神體詩》(1866年)、《美好之歌》(1870年)、《智慧》(1881年)、《過去》(1884年)、《平行》(1889年)。

魏爾倫寫這首詩時只有22歲,收錄在詩集 « 憂鬱的詩篇 » (Poèmes saturniens 1866 ) 中。詩歌前半部分通過視覺和聽覺印象表達凄涼,並由景色引發冥想。後半部分由外部景色轉入內心感知,主題由夢想變為惡夢。詩中描述的是數次夕陽而並非一次,且不是基於真實中的夕陽,是建立在幻想中的,是作者靈魂的寫照。

第一節前四行,日出與日落相比且混合在一起,給人一種時間短暫的感覺,突出時間的流失。“在田野上”立刻想到的是空曠,動詞“灑下”讓人聯想到淚水,啟示著人們的情感。“溫柔的歌聲中搖蕩”,如同一位慈愛的母親,詩人自己就像個嬰兒,在溫柔聲中搖擺著入睡。天空“清晨”, 大地“田野”, 光芒“減弱”和水“灑下”朦朧之間勾畫出一個女性的景象,她用陽光讓萬物健康成長。“在夕陽中淡忘”, 凄涼的景色變成了內心淡淡的憂傷,在溫柔的歌聲中,母性的撫慰讓他釋懷。“溫柔的歌聲”是用過去創造出的另一個世界。第二節有所不同,女性和自然景色消失了,落日誘發出另一個畫面,古怪的夢,是對現實情感。進入到主觀世界,惡夢是夢想的延續。“鮮紅的幽靈”, “鮮紅”是日落的顏色,也是血的顏色,夢想已消失了,過去所認識的人和物已經不在了。此刻他回到在現實中,但在現實中已經死去,如同那些幽靈一般在人群中“遊盪”,無休無止,漫無目的。“就像巨大的落日”,似乎看到了地平線,想到生活,一切可以看見的東西,萬物或生命的來源,都被落日帶走。時間上日出還是日落,晨曦代表白色和開始,純潔的夢。落日是金色和紅色,給人的思維一種刺激,瘋狂的想象。是生(嬰兒)還是死(幽靈),是模糊的。作者是典型的印象派詩人,通過夢想給人一種似夢似醒的感覺,讓人們感知到其中的畫面,再由畫面感受到現實中的悲傷。作者第一個畫面是對過去的悔恨,聯繫到他的童年,時光的流失。認識到當時的自己,父親離世,和母親關係的緊張,接下來他創造出夢想中的一位溫柔女人的形象,源於本身情感的欠缺。第二節回到現實,“古怪”是指當時艱難的處境,未來渺茫,毫無目標,但最後一個畫面“巨大的太陽落在沙灘上”,寓意著意識將會死去,另一種美好夢想將會重生。詩中大量的停頓加快了節奏,也表現出不同階段的夢想。存在於過去、現在和未來。

作品內容


漸弱的晨曦
透過田野灑下
夕陽的
凄涼。
凄涼在
溫柔的歌聲中搖蕩
我的心
在夕陽中淡忘。
然而一些怪異的夢,
如同那些日落,
在沙灘上,
鮮紅的幽靈,
無休止的遊盪,
遊盪,
正如巨大的落日,
在沙灘上。
Soleils couchants /Paul Verlaine, (Poèmes saturniens. 1866)
Une aube affaiblie
Verse par les champs
La mélancolie
Des soleils couchants.
La mélancolie
Berce de doux chants
Mon cœur qui s’oublie
Aux soleils couchants.
Et d’étranges rêves,
Comme des soleils
Couchants, sur les grèves,
Fantômes vermeils,
Défilent sans trêves,
Défilent, pareils
à des grands soleils
Couchants, sur les grèves.
第一節前四行,日出與日落相比且混合在一起,給人一種時間短暫的感覺,突出時間的流失。“在田野上”立刻想到的是空曠,寬廣的不知道自己在哪裡。動詞“灑下”讓人聯想到淚水,啟示著人們的情感,呈現出一副秋季鄉村的景色,田野的空曠與蕭條。“溫柔的歌聲中搖蕩”,自然的凄涼又如同一位慈愛的母親或一個女人,詩人自己就像個嬰兒,在溫柔聲中搖擺著撫摸著入睡。畫面讓人感到溫柔安康和平靜。天空“清晨”, 大地“田野”, 光芒“減弱”和水“灑下”朦朧之間勾畫出一個女人的景象,她用陽光讓萬物健康成長。在詩人的夢想世界中,缺少了第一人稱,在第七行出現的主有形容詞“我的”,才讓我們可以了解到他的情感、愛和知覺。詩人的世界是如此的憂傷,“凄涼”的重複讓內心和外界一樣,作者的憂傷浸泡在落日的凄涼中,在詩歌中他們都在屈服。“在夕陽中淡忘”, 凄涼的景色變成了內心淡淡的憂傷,在溫柔的歌聲中,母性的撫慰讓他釋懷,就讓那些隨風而去。是個人情感和自然景象的和諧。從一天的蘇醒,日出灑下了憂傷和日落連成一線。“溫柔的歌聲”是用過去創造出的另一個世界。第二節第二節有所不同,女性和自然景色消失了,落日誘發出另一個畫面,古怪的夢,是對現實情感。“一些奇怪的夢”主題的性質變了,完全進入到主觀世界,惡夢是夢想的延續。場景從田野轉到海邊。“鮮紅的幽靈”, “鮮紅”是日落的顏色,也是血的顏色,那個夢想已經消失了,過去所認識的人和物已經不在了。此刻他回到在現實中,但在現實中已經死去,如同那些幽靈一般在人群中“遊盪”,所有的東西都在遊盪,無休無止。沒有目標,找不到目標,找不到目的,沒有目的。“就像 巨大的落日”,似乎看到了地平線,想到生活,一切可以看見的東西,萬物或生命的來源,都融化在紅海之中,被落日帶走。兩個同義詞“如同”和“就像”把景色從田野鄉村帶到了海面,更加無限,更加朦朧。3/ 主觀印象中的畫面在詩歌中大量的自然循起到了一種朦朧的印象,用時間、地點、生和死的混亂來表達憂傷。時間上日出還是日落,晨曦 代表白色和開始,純潔的夢。落日是金色和紅色,給人的思維一種刺激,瘋狂的想象。從地點上是桑田(田野)還是滄海(沙灘),世界是未知的。是生(嬰兒)還是死(幽靈),是模糊的。作者是典型的印象派詩人,通過夢想給人一種似夢似醒的感覺,讓人們感知到其中的畫面,再由畫面感受到現實中的悲傷。詩歌聚焦在情感上,由情感帶來感知,由感知引發了創造。作者第一個畫面是對過去的悔恨,聯繫到他的童年,時光的流失。認識到當時的自己,父親離世,和母親關係的緊張,接下來他創造出夢想中的一位溫柔女人的形象,源於本身情感的欠缺。第二節回到現實,“古怪”是指當時艱難的處境,未來渺茫,毫無目標,但最後一個畫面“巨大的太陽落在沙灘上”,寓意著意識將會死去,另一種美好夢想將會重生。詩中大量的停頓加快了節奏,也表現出不同階段的夢想。存在於過去、現在和未來。

創作背景


保爾·魏爾倫 寫這首詩時只有22歲,收錄在詩集 « 憂鬱的詩篇 » (Poèmes saturniens 1866 ) 中。詩歌前半部分通過視覺和聽覺印象表達凄涼,並由景色引發冥想。後半部分由外部景色轉入內心感知,主題由夢想變為惡夢。詩中描述的是數次夕陽而並非一次,而且不是基於真實中的夕陽,是建立在幻想中的,是作者多次靈魂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