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設計中心

2010年正式投入使用的建築

上海國際設計中心,位於同濟大學科技園園區內,北依中山北二路、內環高架;南臨國康路同濟大學本部;東望四平路。整個地塊佔地9127平方米,項目由同濟科技出資4.7億元進行打造,總建築面積近5萬平方米。

簡介


上海國際設計中心
上海國際設計中心
國家首批現代服務業引導資金支持的重點項目,位於同濟大學科技園園區內,作為環同濟周邊設計產業基地載體之一,它的面世將吸引更多的國內外設計領域的機構及人才落戶,並推動區域社會經濟發展。

項目介紹


地理位置

上海國際設計中心位於同濟大學科技園園區內,該地區出行方便,高架、公交、軌道10號線(在建)構成立體的交通系統。整個地塊佔地9127平方米,項目由同濟科技出資4.7億元進行打造,總建築面積近5萬平方米,於2008年底竣工。建成后將是國內最大規模的設計中心,功能以辦公為主,兼具輔助性商業文化設施。
作為同濟科技園國康基地二期工程,“上海國際設計中心”建成后將成為同濟大學產業帶的區域中心。它與已經竣工的一期工程同濟科技大廈和由舊廠房改造成的同濟設計產業樓、同濟設計工場,加上國康路上的上海市政設計研究院、郵電設計院,形成名副其實的設計產業集聚地帶,將有效提升整個地塊的社會效應。

項目設計

上海國際設計中心金鋼獎圖片
上海國際設計中心金鋼獎圖片
上海國際設計中心是世界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在上海的首個辦樓建築作品,也是他為中國建築設計 的第一個公共項目。安藤忠雄希望上海國際設計中心能夠符合這個城市“驚人的速度感和生命力”,成為“屬於上海的風景”。中心設計線條簡練,體塊清晰,通過單體之間交錯,遞進,形成動感的整體節奏。外牆將全部採用玻璃,呈幾何結構,如同幾個立方體的組合,超薄的屋頂加蓋,整個建築充滿了力量感,被認為是大師的神來之筆。
安藤忠雄是活躍在當今國際建築設計界的頂尖設計師之一。1941年出生於日本大阪,主要作品包括著名的“住吉的長屋”、北海道“水的教會”等。他曾經獲得1989年法國建築學院建築金獎、1995年普立茲克建築獎、1997年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金獎以及2002年美國建築師協會金獎。

交通狀況


軌道交通

軌交8號線、10號線。

公共交通

910路、55路、61路、307路、817路、325路、147路。

發展史


在9月13日舉行的“2009上海設計產業發展論壇”上,上海國際設計中心作為安藤忠雄在華首個辦公作品驚艷亮相,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業界精英和建築大師蒞臨關注。論壇就“中國建築設計市場現狀和發展趨勢”、“楊浦區設計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環同濟設計產業集群的發展方向”等相關問題詳盡介紹及解讀。據了解,位於楊浦區國康路中山北二路口的上海國際設計中心,前身是上海第十二服裝廠廠區,現今它在世界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完美打造下華麗轉身,並已於2009年8月底正式結構封頂,預計於2010年6月即可正式投入使用運營。上海國際設計中心,位於環同濟研發設計服務特色產業基地核心圈內,同時是同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區二期工程,共享同濟大學、園區及產業基地資源體系。項目在同濟大學設計類學科群優勢的依託下,集合同濟大學設計院、上海市政設計院、同濟規劃設計院、上海郵電設計院四家大型設計企業的力量,將為上海這座城市留下更多具有歷史意義的記憶。這座代表亞洲設計新引擎建築的出現,也將刷新城市建築的新高度,成為“中國現代設計中心、設計聖地”。

未來規劃


作為世界級大師,安藤忠雄的眼光和經驗是國際性的。他曾說過,“我希望上海國際設計中心能夠成為一個通過對話向全世界推廣創意的場所。它不僅是一個具有深度和廣度的空間形態,更可以通過與環境的融合,來承載人們的活動,成為一座城市中富有生命感的風景,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上海元素和歷史回憶。”

中心落成


上海國際設計中心落成典禮暨入駐儀式於在其挑高11米的大堂里舉行,楊浦區人民政府、同濟大學等相關領導應邀參加。
上海國際設計中心在結構上分為東、西、南、北四棟,通過空中連廊將東西樓連為一體,兩樓間的錯落高差清晰界定出主入口方向,11米挑高大堂描繪設計的美感與力度;西樓以24層的高度,傲視整個設計產業園區;東、西樓框架式結構,打造700-800平方米稀缺整層辦公空間,充分滿足現代大型設計集團的功能需求;110-280平方米主力分割辦公空間,為中小型設計類企業提供可供長期發展的空間;南北樓合圍成的中式創新庭院式設計則為設計類企業提供了一個自由靈活的創意空間。無論是初創期的創業企業還是拓展期的成熟企業,都可以在上海國際設計中心找到為自己度身定製的非凡個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