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
1978年在湖南創立的機構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Agriculture,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的前身是中國科學院桃源農業現代化研究所,成立於1978年6月19日。1979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長沙農業現代化研究所。2002年5月,研究所整體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序列。2003年10月更名為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
研究所學科方向為亞熱帶複合農業生態系統生態學,重點開展農業生態系統格局與過程調控、畜禽健康養殖與農牧系統調控技術和作物耐逆境分子生態學機理及其品種選育等三個方面的研究。
據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有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1個,省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中心2個;有職工280人,在讀研究生198名。
1978年,湖南、河北、黑龍江三省分別組建中國科學院桃源農業現代化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欒城農業現代化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海倫農業現代化研究所。
1979年6月11日,中國科學院同意將中國科學院桃源農業現代化研究所遷至長沙市,並改名為中國科學院長沙農業現代化研究所,在桃源建立桃源試驗站。同年,中國科學院撤銷中國科學院遺傳所海南試驗站,該站12名科研及管理人員來所工作。
1979年,研究所正式提出二級機構設置方案,即設所長辦公室、業務處、後勤處和資源利用研究室、農業生態研究室、農業機械研究室、農業經濟研究室、新技術應用研究室和理化室。新接收了李文祥等26名大學畢業生,又分別從全國各地調入了部分科技骨幹,研究所的科研隊伍逐漸壯大。
2002年5月,亞熱帶所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序列,並擬改名為中國科學院亞熱帶區域農業研究所,后因名稱涵蓋面太廣等原因國家編委未予以批准。
2003年10月16日,中國科學院科發人字[2003]287號,研究所被正式批准更名為“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
2013年底,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在編職工總數為280人。其中科研人員209人,占職工人數的75%;技術支撐與服務人員39人,占職工人數的14%;管理人員17人,占職工人數的6%。
在編的科研人員中,研究員30人,副高級51人,中初級156人,其中“百人計劃”入選者8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百千萬”一、二層次人選2人,湖南省科技領軍人才和跨世紀學術帶頭人6人,具有博士學位者佔63%,具有碩士學位者佔25%。
流動人員中,客座研究員、高級訪問學者20人,博士后等項目聘用人員128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印遇龍(專職)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 | ||
---|---|---|
研究員 | 入選年度 | 研究方向 |
姚康 | 2014年 | 單胃動物(豬)的營養研究 |
李德軍 | 2013年 | 區域生態與景觀生態 |
徐憲立 | 2012年 | 區域生態與景觀生態 |
陳彩艷 | 2009年 | 作物及微生物逆境分子生態學 |
李勇 | 2009年 | 土壤生態與農業環境 |
魏文學 | 2006年 | 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態 |
夏新界 | 2004年 | 作物耐逆境分子生物學 |
印遇龍 | 1999年 | 動物生態營養與環境 |
吳金水 | 1998年 | 土壤生態與農業環境 |
根據2016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設有區域農業生態、畜禽健康養殖、作物耐逆境分子生態等三個研究中心,擁有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1個,省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中心2個,設立有4個野外站。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亞熱帶農業生態過程重點實驗室
省重點實驗室:農業生態工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省級工程中心:湖南省畜禽健康養殖與環境控制工程中心、廣西石漠化治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所級研究站:桃源農業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洞庭湖濕地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長沙農業環境觀測研究站
• 設施設備
根據2016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主要有基因晶元儀、飛行時間質譜儀、植物生長箱、熒光定量實時PCR儀、生化分析儀、氨基酸自動分析儀、C/N分析儀、地理信息系統工作站、行質譜儀、碳氮分析儀、高效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ICP-AES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儀、熒光定量PCR儀、氨基酸分析儀、高速冷凍離心機、飛行質譜儀、超微量分光光度計、植物培養室、田間觀測儀器主要有光合作用測定儀(LI-6400)、熒光作用測定儀(MINI-PAM)、冠層分析儀、葉面積儀、中子水分測定儀、攜帶型水質分析儀、E601蒸發測定系統 穩定性同位素質譜儀、氣-質聯用儀、高效液相色譜儀、時間飛行質譜儀、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ICP-OES)、探地透視儀、定量PCR儀、基因晶元系統、人工氣候培養箱等儀器設備。
• 館藏資源
根據2016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圍繞所的研究方向與學科發展需要,研究所收藏農業、生物、經濟、地理、化學、環境等22大類中、外文圖書17527種,25057冊;中外、文期刊1202種,已形成明顯具有農業學科特色的館藏體系,實現了與院內外文獻信息系統的系統互聯和資源共享。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簽約儀式
根據2016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先後承擔國家973和支撐計劃項目(課題主持)、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百人計劃項目、中國科學院院知識創新重大項目和重要方向項目等重要科研任務共173項,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85項,出版學術專著51本,發表學術論文639篇,申請專利77項。
該所在進入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后,科技產出數量快速增長。其中,“廣西喀斯特地區生態環境建設與農村經濟發展模式”成果入選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科技成就進展90項成果之一;4項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其中“亞熱帶丘陵區農業有機資源利用與土壤養分調控研究”新近獲得2005年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培育並通過審定3個適合我國南方種植的玉米新品種,申請與授權發明專利15項。研究所和長沙縣人民政府、湘豐茶廠簽訂了共建“農業環境與農產品安全試驗站”的合作協議。試驗基地茶廠各項指標全部達到出口歐盟的標準,新建立的600畝有機茶園通過了有機認證,成為湖南省農業龍頭企業。
項目豬日糧功能性氨基酸代謝與生理功能調控機制研究榮獲2016年自然科學二等獎。
項目名稱 | 獎項名稱 | 獲獎年份 |
仔豬腸道健康調控關鍵技術及其在飼料產業化中的應用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2010 |
畜禽氮磷代謝調控及其安全型飼料配製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2008 |
豬飼料養分迴腸消化率及有效氨基酸需要量 | 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 1995 |
《農業現代化研究》
《農業現代化研究》
1990年獲中國科學院優秀科技期刊表揚獎,1996年獲中國科學院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2000年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執行優秀獎;1987年、1990年兩次分別獲湖南省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1997-2004年連續4次被評為湖南省一級期刊。2012年榮獲“第二屆湖湘優秀出版物獎”。在第三屆中國學術期刊評價中被評為“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
據2016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擁有博士后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3個。
博士后流動站(1個):生態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生態學
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畜牧學
二級學科碩士點(3個):生態學、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環境工程
據2016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有在讀研究生198名,其中研究所獨立培養研究生141名(含獲CAS-TWAS獎學金的外國留學博士研究生2人),博士研究生74名,碩士研究生67名,聯合培養研究生58名。研究生髮表的科研論文佔全所科研論文總數的65%以上。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所徽
《再創輝煌》
作詞:研究所集體
作曲:鄒佳圻
我們是中國科學院團隊中的一員,誕生在改革開放科學的春天。為實現祖國農業現代化,五湖四海匯聚三湘寫華卷。艱苦創業,橘火桃源,綜合研究科學實踐,細看科研碩果滿園,展望未來無限燦爛。
我們是中國科學院團隊中的一員,馳騁在農業生態領域的前沿。邁上新征程迎接新挑戰,唯實求真協力創新譜新篇。整合資源海納英賢,知難而進潛心攻關,認知農業生態規律,促進科學和諧發展。
ISA,敢為人先,ISA,一往無前,用智慧為祖國貢獻力量,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
《再創輝煌》已入選“感動中國”-2008全國第二屆新創詞曲大賽金曲榜,並榮獲大賽一等獎。該歌曲於2009年5月出版發行,音樂CD由二炮文工團青年男高音歌唱家喬軍演唱。
“團結拼搏、求真務實、開拓進取、求索奉獻”
所長:吳金水
黨委書記:王克林
副所長、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新洪
副所長:譚支良
姓名 | 任職時間 | 職務 |
李慶逵 | 1978.12—1981 | 所長 |
何電源 | 1983.08—1986.12 | 所長 |
何添福 | 1986年12月—1992.05 | 所長 |
陳朝明 | 1994.05—1997.07 | 所長 |
王克林 | 1999.08—2013.02 | 所長 |
楊大志 | 1979.08—1982 | 黨委書記 |
吳曉明 | 1983.08—1986.12 | 黨委書記 |
陳禮御 | 1995.06—1999.07 | 黨委書記 |
李文祥 | 1995.06——2013.08 | 黨委書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