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桃源縣的結果 展開

桃源縣

湖南省常德市轄縣

桃源縣,隸屬湖南省常德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介於北緯28°24'24″~29°24'00″,東經110°51'47″~111°36'41″之間,縣域面積4441.22平方公里。桃源縣域為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地段,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截至2018年末,桃源縣戶籍總人口為96.8692萬人。截至2019年,桃源縣轄2個街道、23個鎮、4個鄉,縣政府駐漳江街道。

桃源縣境內有國道319線,常吉、常張高速公路以及G319線、S311線縱貫全境。境內有桃源站、牛車河站。境內有桃花源、三閣三塔、星子宮、馬援石室、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景點。 

2018年,桃源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68.7297億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73.3269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19.0291億元,增長7.9%;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76.3737億元,增長11.8%。2020中國凈水百佳縣市。2021年1月29日,入選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的地區名單。

歷史沿革


桃源縣[湖南省常德市轄縣]
桃源縣[湖南省常德市轄縣]
春秋戰國時期,桃源地域屬楚國洞庭郡(洞庭郡郡治位於今桃源縣青林回維鄉黃楚村的采菱城遺址)。
秦朝時,屬黔中郡。
西漢時,為臨沅縣的一部分。東漢建武二十六年(50年),從臨沅縣析出,置沅南縣,隸屬武陵郡。縣治設於武陵縣治西南70里(約合35公里)的古城山(今鼎城區長茅嶺鄉),漢殤帝延平一年(106年)遷至潯陽坪(今漳江鎮潯陽坪村)。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縣名均為沅南縣,其隸屬關係變動頻繁。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廢武陵郡,改為朗州,合臨沅、沅南、漢壽三縣為武陵縣,隸屬朗州。
唐、五代時期均為武陵縣。
宋太祖乾德一年(963年),析武陵縣,按轉運使張詠的建議,以其地有桃花源而置桃源縣。縣治由沅水南岸遷至沅水北岸(今漳江街道),隸屬朗州。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朗州改名為鼎州,桃源隨之改屬鼎州。宋孝宗乾道一年(1165年),桃源屬由鼎州改置的常德府。
元成宗元貞一年(1295年)升桃源為州,屬常德路。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復改常德為府,桃源仍降為縣。
清初因明之制,清聖祖康熙三年(1664),桃源縣屬湖南布政使司岳常澧道常德府。
民國三年(1914年),湖南省廢除“府”、“廳”、“州”制,保留“道”一級,桃源屬武陵道。民國五年(1916年),裁撤武陵道,桃源改屬辰沅道。民國十一年(1922年),廢“道”,僅存省、縣兩級。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全省劃為10個行政督察區,桃源屬第四行政督察區。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后,桃源隸屬常澧區行政專員公署。
1950年8月,常澧區行政專員公署改名為常德區行政專員公署,桃源仍屬其下。
1969年,因“文化大革命”的動亂而成立常德地區革命委員會,桃源隸屬其下。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撥亂反正中,於1980年撤銷常德地區革命委員會,成立常德地區行政公署,桃源隸屬其下。
1988年4月,常德地區改為湖南省地級市,實行市領導縣制,桃源屬其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桃源縣位於湖南省西北部,西與懷化地區的沅陵縣、張家界市的慈利縣、永定區交界,東與常德市的臨澧縣、鼎城區接壤,北枕石門縣,南抵益陽市的安化縣。縣境西起牛車河鄉高峰村萬家河,東至三汊港鄉仁豐村草鞋洲,直線距離約75公里;南起西安鎮薛家沖村獅子嶺,北至熱市鎮老棚村,直線距離約118公里,縣域面積4441.2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桃源縣域屬湘贛丘陵的一部分,處於湘西山地向洞庭湖濱湖平原的過渡帶上,為雪峰、武陵兩大山系支脈夾峙,形成三面環山,由南部和西北部山地向中部及東部傾斜,呈“C”字形不完整的山間丘陵盆地。地勢西峻東緩,南北高、中間低。從山地、丘陵到平原的過渡中有梯級降低現象,在100~200米、300~400米、500~700米、800~1000米四級間常見陡坡過渡形式,呈明顯的梯級遞低地形。境內丘陵分佈較廣,主要集中於盆地中部,與山地存在著明顯的地形轉折,一般切割較深,起伏頻率較大。丘陵的海拔高度100~300米,相對高度20~100米。崗地海拔高度為50~100米,相對高度20~30米。山地海拔高度300~800米以上。
武陵山脈余脈自西向北蜿蜒於縣境北部,海拔超過800米的山峰有萬陽山(918.1米)、星德山(842.5米)。向東漸降為丘陵,一般海拔在300米以下。再東為低丘崗地,海拔一般在100米以下。最東部的河谷平原海拔僅50米左右。南部山地為雪峰山脈支脈,群峰突起,山勢陡峻,為中山山地,自西南向東逐漸降低。南部山區為地勢最高地區,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有43座,其中高於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胡家嶺(1051.9米)、雷公尖(1020.8米)、牯牛山(1104.2米)、仙池界(1024.3米)、烏雲界(1028.1米)等8座,不足1000米而高於800米的山峰有天台山(960.1米)、古佛山(902.6米)、大別界(828.9米)、眉毛山(864.6米)、轎頂山(902.2米)、雲霧山(862.1米)等35座。

水文

桃源縣域地處沅水中下游,沅水幹流自西南至東北橫貫全境,縣內段長99公里,落差15米多,年平均流量2080立方米/秒,相應逕流量655億立方米。自沅陵與桃源交界處(界首)至馬石鄉凌津灘屬中游,河道平均比降0.35‰;凌津灘以下屬下游,平均比降0.185‰。
桃源縣境內共有大小河流48條,均匯入沅水,構成樹枝狀輻聚式水系。水系以沅水幹流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部河流發源於雪峰山脈,河床坡度陡,落差大,因南部山區降水量大,平均每平方公里集水量比沅水以北大1/3,故河流水量充足,水能資源豐富。主要河流有夷望溪、大楊溪、澄溪、水溪4條。沅水以北河流發源於武陵山脈,流經丘陵和平原地區,除白洋河、大狀溪等落差較大外,其餘各條河流落差均小於500米。主要河流有白洋河、陬溪、延溪、仙人溪、大袱溪、小袱溪等6條,其中白洋河為除沅水幹流外縣內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積1780平方公里。其它38條較小河流單獨匯入沅水,共有集水面積460平方公里。

氣候

桃源縣風景圖片
桃源縣風景圖片
桃源縣域為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地段,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點是冷熱四季分明,乾濕兩季明顯,春多寒潮陰雨,夏多暴雨高溫,伏秋易旱,冬少嚴寒。多年平均氣溫為16.5℃。年平均氣溫分佈除南部和西北部山區低於16℃之外,其餘均在16.0~16.5℃之間。月平均氣溫以1月最低,為4.5℃,7月最高,為28.5℃,3~10月皆在10℃以上。縣域位於雪峰山北端以安化縣為中心的多雨區邊緣,雨量由南向北遞減。年平均降水量為1437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2%。年日照時數1529小時,年平均日照率為5%。

自然資源


動物資源

哺乳類
桃源縣主要野生哺乳動物有刺蝟、臭鼠、蝙蝠、穿山甲、華南兔、中華竹鼠、褐家鼠、獐豬、狐、貉、豺、黃鼬、狗獾、豬獾、水獺、野豬、小麂等。 
鳥類
桃源縣內鳥類品種主要有小鵬鴆、鸕鶿、中白鷺、野雞、錦雞、竹雞、紅腹錦雞、苦惡鳥、斑雞(鳩)、布穀鳥、貓頭鷹、翠鳥、啄木鳥、雲雀、家燕、粉紅山椒鳥、白頭翁、棕背伯勞、黑枕黃鸝、八哥、白頸鴉、烏鴉、喜鵲、百舌、鵲鴝、畫眉、黃眉柳鶯、大山雀、貼樹皮、暗綠綉眼鳥、麻雀、山麻雀、金翅雀等。 
爬行類
桃源縣內主要爬行類動物有:烏龜、閉殼龜、鱉、多疣壁虎、石龍子、北草蜥、兩頭蛇、赤鏈蛇、黑眉錦蛇、雞冠蛇、翠青蛇、水律蛇、烏梢蛇、中國水蛇、銀環蛇、眼鏡蛇、五步蛇、蝮蛇、竹葉青、烙鐵頭、菜花蛇。 
兩棲類
桃源縣內主要兩棲動物有:大鯢(娃娃魚)、大蟾蜍、雨蛙、青蛙、泥蛙、棘胸蛙。由於過量捕捉,青蛙、泥蛙的數量銳減,大鯢亦瀕臨絕跡。 
魚類
桃源縣共有魚類84種,隸屬9目16科57屬,其中鯉科佔66.7%。主要經濟魚類有青魚、草魚、鱅魚、鯉魚、鯽魚、長春鯿、三角魴、花鯖、唇鯖、蛇鮑、吻鯛、銀色頜須鯝、黃尾鯝、銀鯝、鰓魚、鯰魚、青板、鱖魚、赤眼鱒、蒙古紅鮊、翹嘴紅鮊、長吻鮑、南方馬口魚、銅魚、烏鱧等21種,另外還有短頜鱭、鰻鱺、細尾魚、泥鰍、花鰍、黃沙鰍、黃顙魚、黃鱔等。 
昆蟲類
桃源縣內昆蟲類動物除各種農作物害蟲外,用材林害蟲有馬尾松毛蟲、松梢螟、松實小卷蛾、杉梢小卷葉蛾、粗鞘雙杉天牛、黃夾竹蝗、竹筍夜蛾、灰頂竹毒蛾、竹鏤舟蛾、檫白輪蚧、櫟毛蟲、毛楊毛蟲等;建築物害蟲有家白蟻、黃胸散白蟻、竹長蠹、竹粉蠹等;倉庫害蟲有麥蛾、玉米象、谷蠢、赤擬谷盜、鋸谷盜、大谷盜、蠶豆象、綠豆象、豌豆象、粉斑螟等;醫學及家畜害蟲有中華按蚊、致乏庫蚊、三帶喙庫蚊、白紋伊蚊、庫蠓、舍蠅、紅頭麗蠅、溫帶臭蟲、頭虱、人蚤、蟑螂等。
益蟲及資源昆蟲除養殖的蜜蜂、家蠶、蓖麻蠶、赤眼蜂、金小蜂等外,還有稻虱纓小蜂、縱卷葉螟絨繭蜂、螟蛉絨繭蜂、稻苞蟲賽寄蠅、大紅瓢蟲、大草蛉等。 
蝦、貝類
桃源縣內蝦類動物有沼蝦、長臂蝦、白蝦和米蝦4種。貝類資源較為豐富,主要品種有背角無齒蚌、豬耳麗蚌、魚尾楔蚌、河蜆、中國圓田螺、中華圓田螺、方形環棱螺、犁形環棱螺、銅銹環棱螺、蝸牛等。 

植物資源

桃源縣植物資源主要科屬有:殼斗科的栲屬、青岡櫟屬、櫟屬、板栗屬、石櫟屬計29種;樟科的潤楠屬、楨楠屬、檫木屬、木姜子屬、山胡椒屬等29種;山茶科的厚皮香屬、茶屬、石筆木屬等13種;杜英科的杜英屬3種;薔薇科的石楠屬、花楸屬、櫻屬等26種;蝶形花科的香槐屬、黃檀屬、皂莢屬、紅豆樹屬等15種;胡桃科的胡桃屬、山核桃屬、青錢柳屬等7種;榆科的榆屬、櫸樹屬、朴樹屬、青檀屬等7種;槭樹科10種;椴樹科的椴樹屬等5種;山茱萸科的徠木屬、四照花屬等8種;金縷梅科6種;樺木科3種。還有裸子植物的松、杉、柏科。以上區系成分構成植被的骨幹。石灰岩植被區系有較多的榆科、桑科、馬桑科、馬錢科、山茱萸科、芸香科、大戟科、木犀科植物。華中區系的中國特產種杜仲、猴板栗、香果樹、湖南山核桃、鞘柄木、小楝木、包石櫟、武岡白蘭花亦常見於縣內山地。 

礦產資源

桃源縣內有石煤、油頁岩、鐵、釩、銅、鉛、鋅、銅一多金屬、白鎢、銻、秉、金、黃鐵礦、重晶石、碘、石膏、鈾(醉鈾礦)、金剛石、瑪瑙、含鉀岩石、桃花岩(大理石,能潤士等20多種礦產,共有礦床、礦點、礦化點102處,其中中型礦床3處、小型礦床6處、礦點61處、礦化點32處,此外還有溫泉、石灰岩、白雲岩、粘土(陶土)等。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自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置桃源縣后的一千餘年間,縣內政區劃分,常撤常合,異動較大。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半個世紀以來,就經歷了6次大的易動。
1984年春,全縣公社改為鄉,大隊改為行政村,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8月13日,設立桃花源、黃石、三陽港、西安、沃溪等5個建制鎮(其中沃溪鎮於1986年12月隨同湘西金礦的行政劃歸沅陵縣管轄)。1986年1月,撤銷楓樹鄉、茅草街鄉,設立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
1988年,全縣政區劃為9區、51鄉、8鎮(其中城關、陬市兩鎮為縣直屬鎮)。 
1995年,桃源縣撤銷9個區公所,將原有59個鄉鎮調整為8個鎮、32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漳江鎮、三陽港鎮、西安鎮、沙坪鎮、陬市鎮、桃花源鎮、黃石鎮、漆河鎮、九溪鄉、木塘垸鄉、馬鬃嶺鄉、牛車河鄉、太平橋鄉、太平鋪鄉、車湖垸鄉、雙溪口鄉、龍潭鄉、寺坪鄉、觀音寺鄉、興隆街鄉、蘆花潭鄉、佘家坪鄉、楊溪橋鄉、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泥窩潭鄉、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鄭家驛鄉、牯牛山鄉、架橋鄉、鍾家鋪鄉、茶庵鋪鄉、郝坪鄉、熱市鄉、凌津灘鄉、浯溪河鄉、理公港鄉、黃甲鋪鄉、剪市鄉、深水港鄉、盤塘鄉。總面積4441平方千米,總人口約96.6萬人,縣政府駐漳江鎮。
截至2008年12月31日,桃源縣轄40個鄉鎮(鎮18個、鄉20個、民族鄉2個),822個村,55個居民委員會。
2015年,根據桃源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調整后轄鄭家驛、木塘垸、雙溪口、泥窩潭、佘家坪、楊溪橋、九溪、牛車河8個鄉,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2個少數民族鄉;漳江、陬市、觀音寺、龍潭、架橋、盤塘、馬鬃嶺、漆河、黃石、熱市、理公港、剪市、三陽港、沙坪、茶庵鋪、西安、夷望溪、桃花源18個鎮,共10個鄉(其中2個少數民族鄉)、18個建制鎮。
2017年2月,桃源縣楊溪橋、鄭家驛、雙溪口、牛車河、九溪等5個鄉將撤銷鄉建制,並在各自原行政區域基礎上設鎮。
2018年2月,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政府批准,原桃源縣漳江鎮撤銷,設立漳江、潯陽2個街道。

區域詳情

截至2019年,桃源縣轄2個街道、23個鎮、4個鄉:漳江街道、潯陽街道、陬市鎮、盤塘鎮、熱市鎮、黃石鎮、漆河鎮、理公港鎮、觀音寺鎮、龍潭鎮、三陽港鎮、剪市鎮、茶庵鋪鎮、西安鎮、沙坪鎮、桃花源鎮、架橋鎮、馬鬃嶺鎮、夷望溪鎮、雙溪口鎮、九溪鎮、牛車河鎮、楊溪橋鎮、鄭家驛鎮、木塘垸鎮、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佘家坪鄉、泥窩潭鄉,縣政府駐漳江街道。
陬市鎮盤塘鎮熱市鎮黃石鎮
漆河鎮理公港鎮觀音寺鎮龍潭鎮
三陽港鎮剪市鎮茶庵鋪鎮西安鎮
沙坪鎮桃花源鎮架橋鎮馬鬃嶺鎮
夷望溪鎮雙溪口鎮九溪鎮牛車河鎮
楊溪橋鎮鄭家驛鎮木塘垸鎮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佘家坪鄉泥窩潭鄉
街道漳江街道潯陽街道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末,桃源縣戶籍總人口(公安數、自然年度)為968692人,其中城鎮人口229029人、鄉村人口739663人,年末總人口比上年減少2856人。全縣男性人口497787人,女性人口470905人。年內出生8059人、死亡9114人,全年自然減少人口105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8‰。年末常住人口85.0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5.66萬人、鄉村人口49.43萬人;城鎮化率為41.91%,比上年提升1.0個百分點。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桃源縣常住人口為809220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桃源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687297萬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733269萬元,增長3.3%;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190291萬元,增長7.9%;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763737萬元,增長11.8%。三次產業結構比由上年的21.1:32.8:46.1調整為19.9:32.3:47.8。第一產業對GDP的貢獻率為8.2%,拉動GDP增長0.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為33.0%,拉動GDP增長2.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為58.8%,拉動GDP增長5.0個百分點。工業對GDP的貢獻率為31.0%,拉動GDP增長2.6個百分點。
2018年,桃源縣固定資產投資2314174萬元,比上年增長17.1%;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2177839萬元,增長16.2%。按經濟類型分,國有投資1083184萬元,增長53.3%;非國有投資1230990萬元,下降3.0%;民間投資1222090萬元,下降2.8%。按投資方向分,工業投資1005488萬元,增長18.5%;民生投資97861萬元,下降25.7%;生態投資204932萬元,增長40.8%;基礎設施投資699945萬元,增長18.4%;高新技術產業投資150778萬元,增長6.2%;工業技改投資746520萬元,增長30.1%;房地產開發投資136335萬元,增長33.3%,其中住宅投資110300萬元,增長51.1%。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45829萬元,下降41.9%;第二產業投資1005488萬元,增長18.5%;第三產業投資1262857萬元,增長20.4%。
2018年,桃源縣施工項目共347個,同比增長3.3%;其中本年新開工282個,增長10.6%;全年投產項目共180個,下降19.3%;全年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共有107個,減少1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佔總投資的比重為67.2%,下降3.7個百分點。
2018年,桃源縣有資質以上房地產企業共18家。商品房銷售面積439206平方米,同比下降18.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413145平方米,下降10.9%。房屋施工面積1482209平方米,下降10.0%;商品房銷售額194292萬元,下降2.3%;其中住宅銷售額171222萬元,增長4.6%。房屋待售面積63205平方米,減少49.3%,其中住宅2368平方米,減少94.8%;商品房銷售均價4424元,增長19.9%。
2018年,桃源縣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5712萬元,比上年增長7.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30531萬元,增長14.1%。地方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92860萬元,增長23.3%;非稅收入37671萬元,下降3.6%。上划中央“兩稅”43996萬元、所得稅24045萬元。上划省級收入17140萬元。
2018年,桃源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56043萬元,增長18.5%。主要支出項中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115201萬元,增長22.6%;教育支出105569萬元,下降1.0%;農林水支出164024萬元,增長40.2%;醫療衛生支出70472萬元,增長4.7%;一般公共服務支出46122萬元,增長27.8%;科學技術支出3086萬元,增長162.4%;節能環保支出9261萬元,下降10.8%;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7392萬元,下降22.3%。
2018年,桃源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67元,同比增長9.8%;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21元,增長8.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38元,增長9.6%。城鄉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5333元,同比增長7.4%;其中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2502元,下降13.6%,占人均生活消費總支出的12.6%。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2076元,增長2.1%;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927元,增長11.2%。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57.8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61.5平方米。
2018年,桃源縣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1.8%,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102.0%。 

第一產業

2018年,桃源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38273萬元,比上年增長3.1%;其中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42906萬元,增長10.4%。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758820萬元,增長3.2%;其中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25551萬元,增長10.4%。
2018年,桃源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12.4萬畝,比上年增長3.0%;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81.8萬畝,增長1.0%。糧食作物面積中早稻面積59.8萬畝,減少0.7%;中稻及一季晚稻40.8萬畝,增加4.1%;雙季晚稻63.3萬畝,減少0.6%。油料播種面積79.3萬畝,增長0.9%;油料中油菜籽面積75.7萬畝,增長1.2%。棉花播種面積6.5萬畝,減少33.2%。煙葉播種面積2.7萬畝,減少16.7%。蔬菜播種面積30.6萬畝,增長4.6%。
2018年,桃源縣糧食總產量753974噸,比上年增產1.8%;其中早稻產量224906噸,減產1.1%;中稻及一季晚稻產量208269噸,增產7.3%;晚稻產量263490噸,減產0.9%。油料產量114482噸,增產4.6%;其中油菜籽產量108559噸,增產5.9%。棉花產量6463噸,減產10.7%。煙葉產量3438噸,減產17.5%。蔬菜產量794926噸,增產2.4%。茶葉產量9977噸,減產2.2%。水果產量209758噸,增產8.4%;其中柑橘類產量175845噸,增產14.6%。
2018年,桃源縣共造林4.0萬畝,零星植樹18.79萬株,完成造林面積40005畝,年末實有封山育林面積34995畝。採伐木材3.49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48.5%;採伐竹材320萬根,增長146.2%;油茶籽產量7067噸,增產3.9%;油桐籽產量438噸,減產13.6%。
2018年,桃源縣出欄生豬83.19萬頭,下降2.5%;存欄43.95萬頭,下降19.7%。牛出欄3.91萬頭,增長6.0%;存欄10.75萬頭,增長0.4%。羊出欄76.13萬隻,下降0.6%;存欄44.27萬隻,下降5.0%。家禽出籠2189.41萬羽,增長5.3%;存籠1213.66萬羽,下降2.5%。禽蛋產量114627噸,增產2.8%。
2018年,桃源縣水產品養殖面積130673畝,增長1.4%。水產品總產量35940噸,持平;其中鮮魚產量34683噸,持平。名優特水產品養殖面積1.26萬畝,產量1184噸。稻田綜合種養1.18萬畝。土地流轉面積53.87萬畝,土地託管面積33.0萬畝。
2018年,桃源縣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00.79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0%。農用柴油使用量33058噸,增長2.3%。全縣化肥實物施用量124216噸,下降1.0%。農藥施用量1007噸,減少0.8%。農村用電量24064萬千瓦時,增長2.6%。全年開工各類水利工程3650處,投入資金4.76億元,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900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90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7.17萬畝。全縣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863個,增長20.9%;其中聯合社6個、省級示範社7個、國家級示範社7個、部門評級合作社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戶12.3萬戶。全縣共有種養專業大戶7407戶,家庭農場680個;家庭農場中工商註冊433個。全縣有農產品加工企業613家,市級以上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37家,其中省級10家,市級27家。
2018年,桃源縣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68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5個、綠色食品45個、有機食品13個、農產品地理標誌5個。8月9日,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批准茶庵鋪鎮開展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 
2020年9月,被確定為湖南省綜合油料大縣、湖南省茶油大縣。 

第二產業

2018年,桃源縣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2473547萬元,同比增長7.7%;其中製造業完成產值2345886萬元,增長8.0%,其中農副產品加工業產值769547萬元,增長5.2%;電力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產值127661萬元,增長2.8%。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企業完成產值1791568萬元,增長9.2%,其產值佔全部規模工業產值的72.4%,下降3.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58333萬元,增長18.7%;實現銷售產值2430756萬元,增長8.1%;產銷率98.3%,提高0.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增長面為55.0%,其中生產水泥110.0萬噸,減產4.4%;罐頭9.41萬噸,增產7.4%;精製食用植物油3.22萬噸,增產4.3%;飼料16.18萬噸,增產20.8%;精製茶3.56萬噸,減產4.6%;大米21.05萬噸,減產14.1%;發電量22.24億度,下降2.5%;服裝51.20萬件,減產3.2%;鞋1910.1萬雙,增產19.7%。規模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2.78億元,增長9.6%,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8.5元;利潤總額7.13億元,增長3.8%;規模工業企業中虧損企業7個,虧損面5.4%,下降0.6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總額0.52億元,增長24.9%;規模工業企業平均用工人數1.88萬人。
2018年,桃源縣工業完成增加值1021671萬元,比上年增長8.4%。規模工業企業戶數達到130家,比上年凈增加14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規模工業企業61家,比上年增加12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68012萬元,增長8.5%;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企業增加值408135萬元,增長7.8%,園區增加值佔全部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71.9%,下降3.8個百分點。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大中型企業增長1.4%、股份制企業增長9.4%、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3.9%。分行業看,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增長2.9%;有色金屬冶鍊及壓延加工業下降4.4%;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38.4%;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9.7%;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36.1%;電力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9%。1月7日,湖南桃源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揭牌暨科技孵化器項目開工儀式舉行。2月22日,湖南省園區辦公布,桃源工業集中區排名第19位,成為我市進入全省30強的兩個園區之一。
2018年,桃源縣建築業完成增加值169539萬元,比上年增長4.0%。全縣有資質以上建築企業23家,其中四級及四級以上建築企業13家,有勞務建築分包企業10家。全縣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35.5萬平方米,增長25.3%;其中新開工面積199.2萬平方米,增長16.5%。房屋建築竣工面積93.6萬平方米,下降19.4%。 

第三產業

2018年,桃源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17054萬元,比上年增長10.8%。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1328681萬元,增長13.2%;餐飲消費額488373萬元,增長5.4%。從銷售單位所在地區的經營形式看,城鎮零售額1502703萬元,增長11.6%;鄉村零售額314351萬元,增長7.1%。按企業經營規模大小劃分,限額以上實現零售額167093萬元,增長29.1%;限額以下實現零售額1649961萬元,增長8.0%。限額以上法人批發零售企業實現商品零售額162223萬元,增長30.0%;其中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5783萬元,增長6.6%;日用品類3428萬元,增長39.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19509萬元,增長18.8%;石油及製品類40928萬元,增長18.8%;汽車類15803萬元,增長6.2%。通過網際網路實現的商品零售額為9096萬元,增長1.2%。全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法人銷售彩色電視機9788台,電腦1267台,家用冰箱4966台,房間空調器5349台,汽車900輛,其中轎車281輛。
2018年,桃源縣引進內外資總額936327萬元,同比增長14.1%;其中外資到位16080萬美元,增長51.7%;引進市外境內資金826983萬元,增長10.6%。引進內資中省外資金378983萬元,增長19.2%。全年新批外商投資項目2個,合同利用外資33626萬美元,增長380.0%。實際利用外資16080萬美元,增長51.7%
2018年,桃源縣完成進出口總額17363萬美元,同比增長68.5%;其中,出口17111萬美元,增長71.8%;進口252萬美元,下降26.0%。
2018年,桃源縣完成交通運輸郵電倉儲業增加值228395萬元,比上年增長4.6%。
2018年,桃源縣完成郵電業務總量50453萬元,比上年增長11.5%,其中郵政業務總量為8868萬元,增長17.2%;電信業務總量為14500萬元,增長31.0%。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4.69萬戶,其中住宅電話用戶4.50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65.67萬戶,本年凈增8.16萬戶,其中移動35.53萬戶、聯通9.87萬戶、電信20.27萬戶。年末擁有網際網路寬頻用戶14.37萬戶。
2018年,桃源縣接待海內外遊客806.39萬人次,同比增長51.3%,其中桃花源景區接待海內外遊客210.80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56.21億元,同比增長54.6%,其中桃花源5.84億元。全縣星級賓館1家,旅行社5家。旅遊等級景區3個,其中4A級及以上1個。
截至2018年末,桃源縣金融機構年末本外幣存款餘額359.16億元,比年初增長0.6%。存款中住戶存款餘額為277.64億元,增長9.1%;非金融企業存款34.80億元,下降73.9%。金融機構年末各項貸款餘額為164.66億元,比年初增長10.9%。貸款中住戶貸款為67.58億元,增長12.9%;中長期貸款為130.77億元,增長8.0%;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97.07億元,增長9.6%;房地產開發貸款31.64億元,增長18.6%;中小微企業貸款97.08億元,增長10.6%。農村商業銀行貸款48.58億元,增長7.6%。
2018年,桃源縣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61859萬元,比上年增長16.2%;其中壽險保費33468萬元,增長14.9%;財產險保費28391萬元,增長17.7%。保險業務支出40145萬元,增長10.0%;其中壽險給付23097萬元,增長10.4%;財產險賠款17048萬元,增長9.4%。

文化


桃源方言

桃源方言是北方話與江西話融匯后產生的語種,與四川話、重慶話、湖北話發音相近,屬於西南官話常澧片。
桃源方言與北方方言和江西中部(吉水、樟樹、豐城一帶)的贛方言都有密切的歷史淵源關係。從宋到清,桃源一直是京都通往雲、貴一帶官方驛道必經之地,縣人所操語言受北方話影響很深;江西中部人在明代及清初陸續大批遷居桃源,江西吉水、樟樹、豐城話便滲入桃源語言。桃源方言按實際語言可分為中心區和滲透區兩大類。中心區方言是縣內的地道方言,覆蓋縣境中心區域,包括漳江鎮及其郊區,陬市鎮、漆河鎮、三陽鎮及剪市鎮的一部分。滲透區包括桃源與鄰縣接壤的一些狹長地帶。

擂茶

桃源地處漢民族與少數民族的過渡地帶,其民風民俗有其自己的特色。在飲食上,桃花源一帶流行喝“擂茶”。相傳東漢時伏波將軍馬援率兵南徵到桃源時,士兵水土不服,瘟疫流行,民間獻“五味湯”(即用茶葉、生薑、茱萸、綠豆和食鹽研末熬湯),服后痊癒,擂茶即由此演變而來。

民間曲藝

武陵戲是深受桃源人民喜愛的地方劇種。縣裡有專業的戲劇團。1979年該劇團作為湖南省唯一被選拔進京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獻禮演出的縣級劇團,演出的現代戲《發霉的鈔票》獲全國演出二等獎和劇本創作獎。為了後繼有人,縣委縣政府撥專款成立了小演員班,使該劇團煥發出勃勃生機。儺戲被稱為戲劇的“活化石”,桃源儺戲在民間仍廣為流傳並保留著原始的特色。2000年在桃源召開了國際儺戲研討會,2002年還舉行了全縣儺戲會演。三陽港鎮被譽為儺戲之鄉。
民間流行舞龍、舞獅、尤以節日為盛。九溪鄉一帶流行的板龍燈,由木托組成,一人一節,一般長數十節,最長近百節,舞起來頗有氣勢。同時,縣內有三棒鼓、漁鼓、老絲弦等民間曲藝流傳。

交通


桃源縣素有“滇黔孔道”之稱。國道319線,省道1848、1801線縱貫全境。過境桃源縣的常張(常德至張家界)高速公路、常桃(常德至桃源)高等級公路已經建成通車;石長鐵路桃源站已經全面啟用。沅水黃金水道過境99公里,逆水至貴州,順水入洞庭至長江各碼頭。
2018年,桃源縣公路水路客運量1436萬人次,客運周轉量6.7億人公里;貨運量829萬噸,貨物周轉量12.4億噸公里。全縣公路線路年末里程達4455.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為116公里。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6.95萬輛,其中本年新註冊汽車0.81萬輛;私人汽車6.63萬輛。11月30日,桃源港陬市港區千噸級碼頭通過交工驗收。

社會


科技事業

截至2018年末,桃源縣擁有檢測檢驗機構1個,法定計量檢定機構2個,發放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7張,強制檢定計量器具3336台件,重點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116批次,重點工業產品定期抽查合格率為94.7%。
截至2018年末,桃源縣有高新技術企業85個,全年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達2023374萬元,同比增長6.1%,其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427667萬元,增長7.6%;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319788萬元,增長8.8%。全年專利申請248件,其中發明專利46件;授權專利148件,其中發明專利19件;簽訂技術合同24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1.02億元。建有地震宏觀觀測點4個。
截至2018年末,桃源縣企事業單位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3018人;按職稱分,高級職稱968人、中級職稱4995人、初級職稱及其他7055人。5月4日,在湖南省科技創新獎勵大會上,桃源人印遇龍榮獲湖南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桃源縣共有學校154所,其中職業學校5所,普通中小學148所,特教學校1所;在校學生93427人,其中職業學校7234人,普通中小學86041人,特教學校152人;在職教職員工6832人,其中專任教師6135人;專任教師中,職業學校349人,普通中小學5710人,特教學校31人。
截至2018年末,桃源縣共有幼兒園148個,學前教育班792個,其中實驗幼兒園16個;在園人數22584人,其中實驗幼兒園572人;教職工2032人,其中實驗幼兒園44人;教職工中專任教師957人,其中實驗幼兒園39人。從辦學類型看,公辦幼兒園37個,288個班,在園人數8808人,教職工594人,其中專任教師332人;民辦幼兒園111個,504個班,在園人數13776人,教職工1438人,其中專任教師625人。
2018年,桃源縣為大中專院校輸送新生4552人,4人獲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大專以上畢業證書。全縣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9.8%,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為93.2%,高中畢業生升學率為90.8%。發放中職國家助學金193.4萬元,資助學生1792人次。落實中職免學費資金1752.5萬元,資助學生13587人次。發放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297.6萬元。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桃源縣擁有藝術表演團體239個,其中漢劇藝術團1個,民營演藝團體238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3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4個。擁有廣播電台1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100%;電視台1座,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8%;擁有有線電視用戶11.8萬戶,其中鄉鎮用戶7.8萬戶。全縣共有電影院5個,放映農村公益電影9156場。桃源被列為全國首批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試點縣。出版圖書32種,印數30萬冊;出版報紙5種,印數13.5萬份;出版期刊23種,印數22萬冊。縣文管所收藏文物6262件,其中一級文物11件。檔案館1個,已開放各類檔案39581卷(件)。 

醫療衛生

截至2018年末,桃源縣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17個,其中綜合醫院10個、中醫院1個、鄉鎮衛生院35個、村衛生室675個、門診部診所醫務室90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1個、衛生監督所1個、其他機構3個。全縣衛生專業技術人員4301人,其中綜合醫院1780人、中醫院393人、鄉鎮衛生院1447人、村衛生室158人、門診部診所醫務室198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72人、婦幼保健院190人、衛生監督所10人。全縣有鄉村醫生和衛生人員共614人。全縣擁有床位4908張,其中綜合醫院1953張、中醫院306張、鄉鎮衛生院2458張、婦幼保健院191張。

體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桃源縣有體育場地1244個,其中運動場29個;經常參加全民健身運動人數20萬人;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行政村17個;電腦體育彩票布點29個,全年完成銷售額1180萬元。8月20日至23日,第15屆全國獨輪車錦標賽在桃源開賽,這是它首次入湘與湖南結緣。9月14日,湖南省第十三屆運動會,桃源獲31.5枚金牌,列全市第一。 

社會保障

2018年,桃源縣新增城鎮就業人員5909人,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2975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81%。全縣外出農民工37.3萬人,其中外出鄉外縣內12.9萬人、外出縣外省內2.9萬人、跨省外出21.5萬人。
2018年,桃源縣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859940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60805人,其中在崗職工30465人,退休人員30340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08460人。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97987人,其中在崗職工61433人、離退休人員36554人。參加生育保險的人數28672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29125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422人。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49731人。
2018年,桃源縣獲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鎮居民3264人,發放金額1544萬元;農村居民14534人,發放金額3139萬元。有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床位3875張,收養人員達1272人。城鎮各種社區服務設施134個。銷售社會福利彩票5725萬元,籌集福彩公益金635萬元。直接接收社會捐贈1828萬元。新改建公辦養老機構2所。

友好縣市

山東青島市城陽區2006年6月3日
台灣桃園縣2007年3月28日
湖南醴陵市2007年12月8日

旅遊


桃源文物古迹眾多。離縣城不遠的采菱城是春秋晚期的遺址,為省級重點保護單位。桃花源不僅是風景名勝,也是文化古迹,遺有唐代以來眾多大詩人如孟浩然、劉禹錫、李白、王昌齡等碑刻詩文及古建築,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外有“三閣三塔”、星子宮、馬援石室等古迹遍布縣內,還有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在桃源縣城西南15公里水溪附近。面臨沅水,背倚群山,蒼松翠竹。相傳因東晉詩人陶淵明所寫的《桃花源記》和《桃花源詩》而得名。自唐代開始建寺觀,宋時更盛,元末毀於火,1455年(明景泰六年)又建殿宇,明末復毀於火。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重修淵明祠,沿山配置亭閣,按陶淵明詩文命名,此後又屢經修葺。解放前荒蕪殆盡。1950年後除對原有建築物進行加固維修外,並對已經傾圮的部分亭閣,也陸續進行整修和復建。修復桃花觀、秦人洞、高舉閣等古代建築,拓展桃林10餘里。

桃源八景

自縣城下約十華里的潼舫,溯沅江而上至桃花源,共約四十華里。
1.桃川仙隱:(即今桃花源,包括桃花山、桃源山,桃仙嶺、秦人村)。
2.潼舫晚渡:縣城下十里,相傳曾有仙人在此渡江。
3.漳江夜月:沅水流經這一段稱漳江。相傳江底晦(三十)朔(初一)都有月光。另,原有漳江閣(今已毀),江中倒映的閣窗之中,白天黑至天明,都有一輪明月,賞月之人無不稱奇。
4.潯陽古寺:遺址在沅江東岸八字路的潯陽坪,據傳寺內有一古井,井中有龍泉劍一口,時現劍光,故寺亦名龍泉寺。
5.楚山春晚:縣東南四里,此山狹而卑、園如彈丸。氣曖春早、花木先發,雞亦先鳴。
6.綠蘿晴畫:在縣南三里,沅江之濱。峭岩削立、具畫理、雨時常有晴色。
7.梅溪煙雨:在縣南四里、雖久晴、溪中煙生如雨。
8.曰馬雪濤:縣南七里,沅江至此處、山狹水急、雲奔石怒,放眼遠望、雪浪衝天。此地被道家譽為“三十五洞白馬玄光之天”。

代表人物


桃源有眾多知名人物。歷史上有北宋詩人張顒;明代詩人文澍、江盈科;清代學者羅人琮。近現代有中國民主革命先驅、第一任政黨內閣總理宋教仁,同盟會元老覃振,曾任紅四軍秘書長的陳協平,全國第一個經濟學博士、上海中央分局宣傳部長董維鍵,歷任新四軍第一師政委、蘇中軍區政委的劉炎,歷任西藏軍區副政委、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書記的王其梅,著名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翦伯贊,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情報總署副署長、政務院副秘書長兼周恩來總理辦公室主任的張唯一,中國汽車工業的奠基人孟少農,農業專家、著名勞動模範李光慶等。

獲得榮譽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桃源縣在其中。
2019年11月14日,桃源縣被生態環境部評為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2020年1月,入選2020中國春季休閑百佳縣市;入選2020中國凈水百佳縣市。 
2021年1月18日,獲“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2021年1月29日,入選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的地區名單。 
2021年3月25日,被湖南省文明委授予“湖南省文明城市”稱號。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