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骨贅的結果 展開

骨贅

骨贅

骨刺在醫學上稱為骨贅,又稱骨質增生,徠是軟骨被破壞后,軟骨膜過度增生而產生的新骨,經骨化后形成骨贅,這是骨性關節炎病理過程中的一種代償反應。增生的骨贅通常在骨骼的兩端四周同時存在,但投影在平面的X線片上,可能僅表現為基底寬、尖端細的粗刺形狀。

成因


骨贅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骨膜受到過份刺激,或者骨骼的生長平衡受到破壞,令骨骼過度生長。骨贅是一種常見的骨退行性病變。其產生與骨的力學環境改變、炎症誘發甚至遺傳都有關係。
骨贅是關節因種種原因造成軟骨的磨損、破壞,並促成骨頭本身的修補、硬化與增生,是一種自然的老化現象,一般長骨贅就表示此人的脊椎進入老化階段。然而,骨贅並非老人家的專利,由於工作型態改變,許多人必須久坐、久站,若是加上姿勢不正確,很容易年紀輕輕就使脊椎提早發生退化現象,而誘發骨贅的發生。
在以往的研究認為,骨贅是一種多成分的混合體,包括退變骨組織血腫及韌帶,也有學者認為椎體的骨贅來自於退變椎間盤組織的纖維環。

研究進展


2010年10月,上海中醫藥大學脊柱病研究所和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教授王擁軍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美國骨骼與礦物質研究學會(ASBMR)年會上,介紹了該所博士卞琴等人完成的一項有關骨贅形成機制的研究,研究人員揭示了力學環境誘導骨贅緩慢形成過程中的兩大特徵,骨量增加和軟骨終板鈣化,該研究對骨贅的防治具有重要價值。
研究人員通過誘導大鼠直立,增加了大鼠腰背部力學負荷。並設定了直立5、7、9個月3個觀察窗進行觀察,發現直立早期(5個月),大鼠的腰椎椎體骨量顯著增加,這種增加持續到9個月,但中後期的增加幅度顯著低於早期。進一步研究發現,這種骨量的增加其實是骨贅的早期信號,伴隨骨量增加的還有椎間盤軟骨終板的肥厚性鈣化。這種肥厚性鈣化表現為軟骨終板增厚、內源和外源性增生,而內源性增生因為無法通過X線等影像學檢查出,因此往往被忽略,且軟骨終板的肥厚性鈣化程度與壓力時間呈正比。
研究還發現,在骨贅發生髮展過程中,碎裂性膠原、血管生長因子和轉化生長因子發揮了重要作用。專家認為,控制適當的力學刺激,控制力學持續時間,合理應用各種傳統導引方法等有助於防治骨贅的發生與發展

影響


骨贅不見得一定會產生癥狀,要看是否有壓迫到神經根或是脊椎,如果沒有的話就不會有什麼讓人不適的癥狀產生。相反的,如果骨贅剛好壓迫到附近的神經根或是壓迫到脊椎,就可能會有身體僵硬不能靈活彎身、疼痛、紅腫、麻痹、關節變形、肌肉無力等癥狀。人體脊椎在長時間反覆使用下很容易發生退化情形,由於年紀的關係,中老年人較一般年輕人容易長骨刺。不過,隨著生活工作型態改變,像一些必須久坐、久站,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或是姿勢不正確及反覆使用某個關節的工作族群,如家庭主婦、老師、金融工作者、計算機族、工廠作業員等等,都可能因為過度使用及使用不 當,造成關節部位的骨骼與軟組織過度磨損。因此,骨刺可以說是每個人都可能發生。

治療


藥物治療
骨贅如果癥狀不是很嚴重的話,可以使用單純的止痛藥、消炎藥、鎮靜劑及肌肉鬆弛劑或非類固醇抗炎止痛劑,如阿斯匹靈、普拿疼等,減輕疼痛,使癥狀獲得緩解。
復健治療
治療骨贅也可以采熱敷、超音波、電刺激、頭部牽引術等方法。熱敷是為了增加局部病態組織血液循環,改善肌肉的缺血現象;電刺激與超音波則是為了促進較深部肌肉構造血液循環;頭部牽引則有拉開神經孔、增加局部血液循環與減少關節負擔的作用。
手徠術治療
當藥物治療或是復健治療3個月以上,仍無法改善癥狀時,就必須進一步施以手術治療。初期可以進行后減壓手術,將壓迫神經的骨贅移除,這些手術包括椎板切除術、椎間盤切除術及椎體切除術;中期可接受脊椎內固定手術,以內固定氣固定脊椎骨,再加上自體骨移植,以達到骨融合的目的。
此外,利用“椎體護架”,可同時達到神經減壓及脊椎矯正的效果。對於長期退化的脊椎,在作手術修復時,可重整變形的脊椎,降低病變處的負荷;而若是關節已經全面性遭到破壞時,就須施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以恢復關節的功能。

預防


1、儘可能避免長時間久坐、久站,如果無法避免可適時活動筋骨; 2、平時也應注意坐姿及站姿,避免因為不正確的姿勢,增加腰椎負荷;
3、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
4、日常的飲食對預防骨刺的發生也能有所幫助,因此可以多多攝取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
5、而生物類黃酮可以預防自由基的破壞、減緩發炎反應、加速 運動傷害的復原及強化膠質的形成,也能經由補充這些物質達到預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