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翔安國際機場
我國最大的單體航站樓之一
廈門翔安國際機場(XiamenXiang'anInternationalAirport),位於中國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大嶝街道大嶝島東南端,西距廈門高崎國際機場約22千米,西南距離廈門本島市中心約25千米,南距金門尚義機場約14千米,為4F級海峽西岸區域國際樞紐機場、海絲門戶樞紐機場。
2007年7月,廈門翔安國際機場開始選址工作;2014年,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大嶝島場址獲批。
廈門翔安國際機場航站樓面積為55萬平方米,2條遠距平行跑道分別長3600米和3800米;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4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75萬噸、飛機起降38萬架次的使用需求。
2007年7月,廈門翔安國際機場開始選址工作。
2010年2月10日,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發《關於廈門翔安國際機場項目前期工作有關問題的函》。
2011年,廈門翔安國際機場附近海域開始進行退養等填海前的準備工作,並進行機場用地的土地徵收工作。
2013年7月,廈門翔安國際機場總體規劃送交中國民用航空華東地區管理局和空軍南京軍區進行審批;12月,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大嶝航空城基地二期工程海域使用申請獲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
2014年11月,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大嶝島場址獲中國民用航空局批複。
2015年7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評估機構正式出具《關於廈門新機場工程項目(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諮詢評估報告》。
2018年5月,國務院印發《進一步深化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明確加快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建設。
2019年5月,廈門翔安國際機場獲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批複立項;9月13日,廈門翔安國際機場總體規劃獲批;9月29日,廈門翔安國際機場軌道交通工程全面開工。
2021年1月,廈門翔安國際機場空管工程可研報告修訂上報審批。
據悉,翔安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F級,跑道長度3800米,屬國際最高等級,能滿足空客A380、波音747等大型飛機的起降要求。2014年廈門高崎機場的總旅客吞吐量為2086.4萬人次。
廈門翔安機場將分期建設。規劃至2030年,建設兩條近距平行跑道,航站樓面積55萬平方米,預測年旅客吞吐量4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70萬~80萬噸的運輸需求。遠期規劃至2040年,在兩條近距平行跑道外增加兩條近距平行跑道,使翔安機場擁有4條跑道,航站樓面積達85萬平方米,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7000萬~7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60萬~200萬噸的運輸需求。
建設新機場有其必要性。
據悉,現有的廈門機場,也就是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已經成為國內最繁忙的機場之一。
根據預測,2025年,閩南地區航空旅客年吞吐量將達4500萬人次,雖然廈門機場目前正在積極擴建,但由於地理環境及現有設施的限制,終端運能也只能滿足年旅客吞吐量2500萬人次的需求。
廈門翔安國際機場
據介紹,廈門翔安新機場的設計,融合了船、榕樹、綠島、花園、音樂等地域文化要素,多層次多視點地反映廈門特色。
此外,還提取“大厝”出挑飄逸的屋頂作為設計元素,在地域文化和歷史記憶上一脈相承,構成閩南建築發展的鏈條。
同時,新機場以鋼筋混凝土的結構為主,局部採用鋼結構屋面,可以達到安全性、經濟性和藝術性的平衡統一,在有效增強抗颱風性能的同時,降低了臨海環境對於結構構件的腐蝕作用。
新機場採用一個主樓和6個輻射式指廊相結合的創新構型,可以獲得最短的旅客步行距離、足夠的近機位和高效的站坪運作空間。
同時,採用空間梯度層次的設計,一改目前我國機場設計一味追求大空間大尺度的鋪張做法,節省造價,降低能耗。
廈門翔安國際機場本期按照2025年為建設目標年,旅客吞吐量4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75萬噸、飛機起降量38萬架次的目標設計。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新建南、北兩條平行跑道,長度分別為3600米和3800米,新建55萬平方米的航站樓以及公用工程等。除機場工程還將同步建設新機場空管工程、供油工程、廈航基地工程及山航基地工程。
根據《廈門新機場總體規劃(2019年版)》,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定位為定位為區域性樞紐機場、大型機場,近期可滿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62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0萬噸、飛機起降51萬架次的使用需求,共有北一、北二和南一三條跑道;遠期可滿足2040年旅客吞吐量8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00萬噸、飛機起降63萬架次的使用需求,形成一個主航站區、兩端進場、三座航站樓、四條跑道。
2007年,鑒於廈門高崎機場以及泉州晉江機場兩個閩南地區的航空樞紐都行將飽和並且難以擴建(均已被市區建築包圍)的情況,福建省政府決定在閩南地區修建一個新的大型機場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航空旅行需求。初始規劃為一期設計3000萬年旅客流量,二期建成后達到設計流量6000萬。由於對廈門以及閩南地區航空旅客預估不準確(大幅偏低),機場容量後來屢次修改。
2007年7月,新機場選址工作開始,分別有位於廈門漳州泉州三地共五處地點被納入考慮範圍。
后經反覆論證認定廈門翔安區大嶝島附近凈空條件較好,並且噪音影響較小,是最佳的地點。
2010年2月10日,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發《關於廈門翔安國際機場項目前期工作有關問題的函》。
2011年,翔安區大嶝島廈門新機場選址附近海域進行退養等填海前的準備工作,並且開始機場用地的土地徵收工作。
廈門市長劉可清后在北京向記者澄清不會共用,但表示未來台灣民眾到廈門乘機也會很方便。
機場設計規劃團隊訪問金門時曾表示在機場技術以及空間容量上會給台灣乘客來此乘機、轉機預留空間,待兩岸在政治上有所突破時,台灣乘客可以很方便地到廈門機場乘機。
2013年7月,廈門翔安機場《總體規劃》送交中國民航局華東管理局以及空軍南京軍區進行審批。
2013年12月,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提交的《關於報請審批大嶝航空城基地二期工程海域使用申請的請示》,獲得省政府同意,廈門翔安機場以及配套航空城項目的填海工作正式開始實施。
2014年,機場高速路項目開始施工。
2015年7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評估機構正式出具《關於廈門新機場工程項目(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諮詢評估報告》。
2018年5月,國務院印發《進一步深化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明確加快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建設。
2019年5月,廈門翔安國際機場獲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批複立項;9月13日,廈門翔安國際機場總體規劃獲批;9月29日,廈門翔安國際機場軌道交通工程全面開工。
2021年1月,廈門翔安國際機場空管工程可研報告修訂上報審批。
2021年4月,廈門新機場工可正式獲國家批複。
造地初步選址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大嶝街道大嶝島與小嶝島之間,利用周邊海域淤泥吹填造地,新增土地面積10平方公里,圍堰12公里,容泥面積12平方公里,容泥量6000萬立方米,新增土地面積約10平方公里。
廈門翔安機場項目機場部分規劃面積約17.5平方公里,全部建成后將有4條3800米跑道,可同時供A380空客在內的177架客機和28架貨機停放,航站樓面積將達55萬多平方米,高峰期間旅客人數為1.8萬人,設計年旅客吞吐量3500萬人次,7500萬人次。它的定位為滿足廈、漳、泉、龍、金區域和粵東、贛南地區需求的區域性樞紐機場。
廈門翔安國際機場有廈門軌道交通3號線、廈門軌道交通4號線和廈漳泉城際鐵路R1線在此設翔安機場站,交通便利,以後有多條地鐵、高速路直通新機場。
新機場對於翔安新城意義重大,與現有的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將有功能分工,差異發展。高崎機場突出飛機維修業,服務高新技術產業,面向特殊客戶,以“點對點”國內航線為主,承擔公務機、專機、通用飛機等的起降;翔安機場將吸引航空貨運,極大緩解廈門本島客貨交通混雜的問題,主要集中國際航線、地區航線及國內主要幹線航班的起降,從地圖上不難發現,總長14.2公里的翔安機場快速路彎曲的地方不多,這條相對筆直城市快速路,從瀋海高速公路直接“插”入大嶝島,連通未來翔安國際機場的所在地。
它途經翔安的后垵、前垵、內頭、內塘邊、獅頭山、鵲垵等農村地區,將很好地承接從廈門北部地區以及閩南等地湧來的車流。
● 綜述
廈門翔安國際機場本期航站樓面積為55萬平方米,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4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75萬噸的使用需求。
● 航站樓
廈門翔安國際機場航站樓由1座主樓和6座輻射式指廊構成,主樓提取“大厝”出挑飄逸的屋頂作為設計元素,採用空間梯度層次設計,形成“如鳥斯革,如翚斯飛”的建築形態。航站區景觀設計營造具有亞熱帶海洋風情的植物空間,形成穩定的低能耗生態系統,室內設計以閩台海洋文化為主線展開,形如龍舟的船形天窗和內部棕櫚葉一般的木格柵相得益彰,靈動自然,成為了室內空間的核心軸。各指廊整體協調又兼具個性,在樓內引入“出磚入石燕尾脊”、花池景觀等具有濃郁閩南風格的元素。指廊盡端和交叉處形成的三角花園營造了典型的閩南村落意向,把“故土鄉情”的設計概念由內而外統一起來。根據飛機停靠、工藝流程等功能需要,主航站樓採用中央放射的六指廊構型,空側延展面大,可設置更多近機位,極大地縮短旅客步行距離。航站主樓、機場酒店及綜合交通中心呈品字形布局,交通中心屋頂線條優美,如海浪絲綢;酒店屋頂與兩座酒店間的“清涼谷”相匹配,層層疊退如梯田,延續了航站樓建築設計手法。航站樓的建設採用鋼筋混凝土主體結構+鋼結構屋面的模式,能有效抵抗颱風侵襲,降低臨海環境的腐蝕性。
廈門翔安國際機場本期飛行區等級為4F級,有南、北2條平行跑道,長度分別為3600米和3800米,可滿足年飛機起降38萬架次的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