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52條詞條名為王靜的結果 展開

王靜

中國人民大學教師

王靜,女,山東煙台人,1974年10月生,北京大學獲博士學位,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教師。

主要從事隋唐五代史、中國古代都市社會史方面的研究。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時間院校專業學位
xx-1998年杭州商學院企業管理學士
1998年-xx北京大學歷史碩士
xx-2004年北京大學歷史博士

工作經歷

2004年—2006年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史論系,與教授合作,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6年6月至今在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工作。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領域
隋唐五代史、中國古代都市社會史方面的研究。
論文
(1)、《唐代長安新昌坊的變遷——長安社會史研究之一》,榮新江主編《唐研究》第七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229—248頁。
(2)、《唐大明宮的構造形式與中央決策部門職能的變遷》《文史》2002年第4輯,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101—119頁。
(3)、《唐大明宮內侍省及內使諸司的位置與宦官專權》,《燕京學報》新16期,2004年5月,89—116頁。
(4)、《終南山與唐代長安社會》,榮新江主編《唐研究》第九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29—168頁。
(5)、榮新江、王靜《隋唐長安研究文獻目錄稿》《中國唐代學會會刊》第22輯,2003年,57—86頁。
(6)、榮新江、王靜《韋述及其〈兩京新記〉》《文獻》2004年第2期,31—48頁。
(7)、《唐代進奏院》,收入鄧小南主編《政績考察與信息渠道:以宋代為中心》,“唐宋中央考察地方的信息渠道問題”,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8)、《靖恭楊家——長安城官僚家族之個案研究》,榮新江主編《唐研究》第11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389—422頁。
(9)、《昭陵六駿與十四國君長像》《文史》2005年第4期,187—198頁。
(10)、《唐長安城中的節度使宅第——中晚唐中央與方鎮關係的一個側面》《人文雜誌》,2006年第2期,125—133頁。
(12)、《一個神話的嫁接——東魏鄴城布局研究》,《北京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年第3期,86—90頁。
(13)、《節愍太子墓《升仙太子圖》考——兼論薛稷畫鶴的時代背景》《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4期,110—118頁。
(14)、《唐墓石室規制及相關喪葬制度研究——復原《喪葬令》第25令文釋證》《唐研究》第14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439—464年。
(15)、《唐代進奏院》,鄧小南主編《政績考察與信息渠道:以宋代為中心》,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7月,235—274頁。
(16)、《唐代長安的空間與社會流動》《光明日報》2009年4月21日第12版。
(17)、《長安——絲綢之路上的絢麗之都》《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5月19日第7版。
(18)、《試論平城郭城建制的來源》《國學學刊》2009年第2期,77—83頁。
(19)、《城門與都市——以唐長安通化門為主》《唐研究》第15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23—50頁。
(20)、《“洛出龜”的傳說與東魏鄴南城的營建》《光明日報》2010年7月6日第10版。
(21)、《唐代長安的空間與社會流動》,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索引《魏晉南北朝隋唐史》2009年第4期,2009年7月,73—75頁。
(22)、《唐章懷太子的兩京宅邸》《唐研究》第17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271—286頁。
(23)、《唐墓埋葬告身的等級問題》《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3期,35—41頁。
(24)、《德宗朝皇室塔葬的爭議問題》《神聖空間——中古宗教中的空間因素》,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年。
(25)、《中晚唐蜀地藩鎮使府與繪畫》《藝術史研究》2014年第16輯。
(26)、《歲時與秩序——唐代的時間政治》《唐研究》第21卷,2015年。
(27)、《唐李壽墓寺觀壁畫再考察》,張達志主編《中國中古史集刊》(第二輯),2016年,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