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華金店

中國以金銀製品銷售為主業的股份制公司

萃華金店,創始人關錫齡,姓瓜爾佳氏,大清鑲黃旗錫伯族人。他曾任大名府知府,清末民初官至東邊道道尹。關氏久官聚財家資豪富,因為瀋陽新城子區是錫伯族的故鄉,關氏決心要為故鄉做些貢獻,便於奉天城內四平街銅行衚衕的出穎衚衕又稱銀樓街路北(今瀋陽中街)選址,辟祖遺產開金店,名為“萃華新首飾樓”,聘請當了多年金銀店老闆的祝玉堂先生為經理,以經營首飾為主,兼營金銀條寶,珠石鑽翠。

簡介


萃華金店
萃華金店
萃華金店120年的變革
瀋陽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又稱盛京、奉天,至從162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遷都到這裡,作為“一朝發祥地,兩帝潛龍居”的瀋陽城便成了關外最大的商貿中心。八關九門內百業興旺,招幌牌匾不計其數,較之雲集的商賈,瀋陽金銀業興起比較晚。

官道經商


清同治元年,郁文等人合資在大西關創辦了“意德盛金店”,瀋陽出現了第一家銀樓。到了光緒年間,呼啦拉冒出來大大小小不少金店,將四平街上的出穎衚衕連成了一條銀樓街。隨著朝代更跌,歲月流失,優勝劣汰,夕日多如牛毛的店鋪朝現夕隱,早已被人們忘記,時至今日在為數不多的老字號店鋪中卻獨存一家百年金店,它就是建於1895年,坐落在中街,毗鄰故宮的萃華金店。

人道經營


開業之初,萃華金店資本並不充裕,關錫齡出資僅3.6萬吊(16枚銅錢為一弔)。祝玉堂很善經營,再加上雇傭了多是被稱作“關里幫”的技藝精湛的金銀匠,極講究質量和信譽。很快便在瀋陽的金銀業中佔據了一席之地,1912年至1921年之間,萃華金店陸續在哈爾濱道外三首街、五道街,安東市(今丹東市)中富街,本市南滿站(今瀋陽站)各設分號。
“萃華新首飾樓”改稱“萃華金店總號”。總號、分號共六處,其中尤以哈爾濱市的兩處分號最為興隆。哈市靠近產金地區,收買沙金數量多、價格低,該市行業對家又少,萃華兩個分號零售首飾,平均每天達七八千元。1914年,帳期分紅倍入9000吊,合為4.5萬吊,按當時市價六比一,折實為銀元7500元。1920年倍入2.25萬元,1930年倍入3萬元,至此財東的資本合為現大洋6萬元,相當於最初投資的10倍。
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成了金銀業超高速發展的催化劑,由於西方列強大量拋售黃金,競相來華搶購物資原料,乃使市場黃金價格下跌,每兩黃金不足50元。價格降低,首飾銷售增加,為金銀業創造發展的有利時機。再加上萃華經營有方、製作精良、質地純正、信譽頗高,又從金條小寶中取利,同時派有駐外人員到天津、上海了解黃金市場行情,在黃金交易上勝算較多,萃華進入鼎盛時期。此時的萃華金店使用資金和公積金已達15萬銀元,另由銀行、銀號貸款周轉金10萬銀元以上,僱用人員多達300餘人。此時庫存黃金和原材料經常保持在3000兩以上,白銀達4萬兩,從1918年、1919年到1929年,每年萃華金店獲純利可達10萬元。
看到這樣的賺錢機會,許多商人們紛紛將資金投入到金銀業,據《奉天通治》記載,到“九·一八”事變前,瀋陽共擁有金店、銀樓等商號共470多家。金銀業的迅猛發展,使商號之間的頃軋更加慘烈。面對競爭萃華金店不僅能立於不敗之地,並在同行中獨佔鰲頭,祝玉堂的經營策略確實有其高明之處。
此時,萃華有作坊(車間)4個,分佈於本市和外地,各有掌做人員負責監督生產。那時萃華金店採用的還是粗笨老式工具和設備進行手工生產,但對工匠技術要求是非常嚴格的。萃華日漸發展,行政業務管理不勝其繁,經關財東倡議,乃任命王恆安為副經理。祝、王二人協力,經營尤有起色。1921年前後祝玉常乃委以副手王恆安代理執掌柜事。
王恆安承襲總經理之職后,他穩健進取,更注重經營加強管理,同時能識人善用,金店愈加興旺。1922年成立金銀首飾同業公會,以求調整各店牌價,維護同行業利益,萃華金店經理王恆安被公舉為會長(后改稱理事長)。
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是萃華金店的鼎盛時期。瀋陽金銀首飾同業公會的會長一直由萃華的經理擔任,同業公議牌價也由萃華掛出,萃華成了瀋陽金銀業中公認的“龍頭老大”。

新道致勝


講究質量和保持信譽是萃華金店的經營之道與生財之道。萃華製作的首飾和器具種類繁多,有手鐲、戒指、耳環、項鏈、麒麟鎖、器皿、杯盤、爐具、匙箸、煙具等。在投料色度和質量上,一直保持國內標準水平,黃金是足赤,白銀是紋銀。各種飾品、器具計量精確,不少分厘。當時凡有萃華戳記的首飾,到外地金店出賣,都能不打折扣地兌換。連京、津、滬等大城市也對萃華金銀飾品倍加推崇。萃華刻意求新,所制飾物花色新穎,同行業中其它金店不能鑲嵌的飾物,萃華也能受理製作。使得萃華金店在行業中的更是出類拔萃,名聲鶴起。萃華還打出“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牌子,廣為宣傳,恪守不移,贏得越來越多顧主的信任,客戶為其傳名,生意更加興隆。
徠張作霖,這位赫赫有名的東北王張大帥,當年還是個獨霸一方的草寇王,一次奉天大將軍曾奇的夫人攜帶金銀珠寶進京被張作霖的手下劫獲。張作霖得知后不僅對曾奇夫人的首飾匣、珠寶箱絲毫未動,還將夫人奉為上賓,款待有佳。酒席間,張作霖向夫人訴說自己早有棄暗投明為大清效力之意,並親自護送夫人返回奉天。不久他們一夥便被收編,張作霖搖身一變成了省巡房營的管代,他的把兄弟們也都當上了幫代少長。這些人的女眷們聽說奉天大將軍曾奇夫人佩戴的首飾都出自萃華,便競相附庸風雅,成了萃華金店的上門財神。
隨著萃華名聲日起,軍政顯貴們的太太、小姐接踵而至。張作霖的五太太公館,以及孫烈忱、張作相吳俊升湯玉麟、汲金純、闞朝璽張景惠王永江張宗昌、齊恩銘等軍政要員的公館是萃華的定門主顧。萃華派專職店員前去聯繫,送貨到門,並辦理賒銷,每至年節清帳一次。

政局變幻


俗話說,樹大招風,萃華名聲在外又逢戰亂。祝玉堂自然時刻關注時局變化以防不測。1925年郭松齡起兵討閥張作霖,祝玉堂得到消息后立刻派人連夜將庫存黃金、白銀運到城外藏匿,店內只留少量首飾經營,後來郭松齡在居留河戰敗身亡,奉天城內不過是一場虛驚。
1930年祝玉堂因病隱退,特予保留原待遇,回原籍養老,王恆安繼任萃華金店經理。
萃華金店注意廣招人才。經理四處奔波,遍訪能工巧匠。1928年、1929年間,一次就從北京東安市場的志成銀樓聘請王征五為首的七八名技工,交流技藝,取長補短,使萃華受益良多。講究質量和信譽,使萃華金店很快成為皇宮中權貴定製首飾的首選,並逐漸成為皇室貴族的珠寶商。萃華金店也由此成為當時整個金銀行業中的珠寶皇帝。
1934年初,偽康德溥儀要舉行登基大典並要在長春郊外行告天儀式。在行告天儀式時必須穿龍袍,戴皇冠。宮內府立即按祖制趕製皇冠,經過仔細篩選,任務最終落在萃華金店頭上。這段歷史是灰暗而令人憤懣的,然而歷史讓萃華無從選擇,為了幾百名萃華人的生存,萃華金店只得集中當時最具名氣的工匠日夜趕製,終於如期完成了這件金質皇冠飾品。雖是不得以而為之,但萃華的無奈之舉卻為萃華的工藝製造史留下了一個傳世精品。為此溥儀胞弟溥傑日後為瀋陽萃華金店親筆題寫店名牌匾。
從文物鑒賞的角度來評價,為溥儀打造的皇冠嵌鑲鏤雕,精美絕倫,工藝十分複雜,堪稱是今日工藝品中的精品。真金冠柱巧奪天工,當年著名書法家、金石家李西對萃華金銀首飾的精美推崇備至,曾親贈隸書對聯一副,贊道:“萃列奇珍誇蜃市,華添藻飾奪龍紋”,充分展現了萃華乃至中華民族傳統金飾工藝的高超技藝。
商海浮沉
1939年9月,奉天的日偽當局借口日本大藏省發生黃金盜竊案,用暴力將各家金店的經理及骨幹全部抓到警察公署,拘押審訓、嚴刑烤打。後來萃華出重金聘請日本大律師辯護使兩位經理得以釋放,但金店卻在日偽當局的強令下被迫改營百貨。
靜寂年代
抗戰勝利后,萃華金店同仁帶著祖國光復后的喜悅,以東伙合作的形式重操舊業。由股東之一趙瑞馥任經理。但開業不久,國民黨政府下令禁止黃金交易,金店只得關閉。解放后萃華金店曾興盛一陣。可自1950年後,由於當時金銀買賣被認為是帶有投機倒把性質的行業,不符合國家經濟政策,因此金店股東響應政府號召自動停業轉行。
從頭再來
然而萃華這塊誠信為本的招牌卻久久刻在瀋陽人的心中,萃華金店的信譽還保留在人們的記憶里,尤其是在東北上了年紀的老人,對於萃華金店都有特殊的印象和感情。保留於民眾手中的萃華首飾仍不失昔日的光彩。
是金子就不會永遠埋在土裡。1985年,在歡慶改革開放的爆竹聲中,沉睡了幾十年的萃華金店,在瀋陽市政府領導的關懷下,由瀋陽金銀製品廠(現瀋陽萃華金銀珠寶股份有限公司)出資支持,終於在當年五月,萃華金店正式復業,80歲高齡的萃華金店前任經理趙瑞馥被聘為萃華金店顧問。

馭風展翅


復業后的萃華金店,在保持和發揚老字號傳統工藝的同時,以“質量第一、信譽第一、服務第一”為經營宗旨,認真改革,重振雄風。如今萃華設計的首飾定期更新,不下數萬種,或富而華貴,或典雅寧重,或玲瓏剔透,真是琳琅滿目,亦真亦幻美不勝收。沉寂了30餘年,人們對美、對首飾的購買慾格外高漲,產品供不應求,出現了消費者徹夜排隊等候的現象,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萃華金店不得不予以“發號”的形式以緩解人們擁攘的狀況。
壘土之夯
1988年,萃華金店進行第一次體制調整,目的是適應國家整體經濟改革。1995年,隨著民營經濟的不斷發展,萃華金店逐步落後了。觀念、思想、經營、體制等等都落後於民營的企業。九十年代前,萃華金店的市場佔有率達到70%,而到1995年後,一下子跌到20%,當時的萃華人還認為只要有萃華這個牌子在,萃華就不可能消亡,但殘酷的現實證明他們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經過三年的思索萃華人如夢初醒,老體制已經不適合萃華的發展,於是萃華於1998年進行嘗試性的改革,但還不是一次治本的改革。
新程起航
跨越2000年進入21世紀,國家經濟和金融體制改革持續深入,我國加入WTO,經濟與世界接軌,尤其是2001年4月國家取消了黃金統購統配的計劃管理體制,並於同年10月31日上海黃金交易所正式開業,中國黃金面向市場全面開放,這給萃華帶來一次難得的發展機會。
2004年萃華企業轉製成功,轉換為股份制公司,2008年改名為瀋陽萃華金銀珠寶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以金銀製品、金銀飾品、珠寶、鉑首飾、鈀首飾、工藝品、加工、批發、零售為主要經營項目。轉制后,萃華金店總號於2004年9月26日重裝開業。東北地區萃華金店率先通過ISO9001產品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萃華牌首飾為省市名牌產品;萃華商標為省市著名商標等各項國家、省、市級榮譽。2004年11月又獲得了“中國首飾馳名品牌”的榮譽稱號;2005年3月成功加入上海黃金交易所,成為108家會員單位之一;同時萃華企業還是中國黃金協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寶玉石行業協會副會長單位、瀋陽黃金珠寶首飾行業協會會長單位、瀋陽市老字號行業協會會長單位;萃華金店連續多年被授予“中國消費者協會誠信單位”是遼寧省專業金店中惟一一家獲此殊榮的企業;2006年9月萃華金店被國家商務部首批認定為“中華老字號”,長江以北首飾行業惟一一家;2007年萃華黃金首飾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2009年萃華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評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是東北首飾行業獲此殊榮的第一家。至此萃華股份公司“中華老字號、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三項殊榮集於一身,這在全國首飾行業乃至其他行業中可謂鳳毛麟角。2009年萃華股份在我國首飾的集散地和時尚前沿——深圳,再次投入巨資建立子公司,並於9月正式落成,代表了萃華正式走出東北,邁向全國。南北兩大工廠工藝共研、業務并行、品牌服務全國,更加突顯萃華金店前店后廠的特色優勢,同時公司引進先進的加工、檢測設備,確保每件產品都精益求精。
目前,萃華連鎖店銷售網路覆蓋全國大部分城市、地區。
2006年萃華公司率先研發的黃金轉運金珠,從東北開始一路席捲全國各地,形成了一股流行潮流,也為全國的黃金行業帶來了一個難得的黃金豐收年。截止2007年上半年,黃金轉運金珠在全國的銷售勢頭絲毫沒有減弱,而且愈演愈烈。
2007年9月的深圳國際珠寶展,萃華金店是東北首飾行業多年來惟一的參展企業,並創下了多個第一,整高12米的皇室風格展位設計、搭建、精緻的產品、清朝歷史風韻,展品中國內唯一的一套純黃金內衣成為了深圳珠寶展的最大亮點,引起了國內、國際行業及媒體的極大關注。2007年11月北京國際珠寶展,萃華金店再次讓人們感到了震撼,萃華黃金領帶再次將不可能變為了可能、變成現實。接下來的2009年、2010年深圳、瀋陽等多個國際珠寶展上萃華綻放出了更為華麗的光彩,誕生如黃金象棋、黃金老虎、黃金牡丹、黃金繡鞋、黃金花瓶、用黃金打造的瀋陽城市象徵的太陽鳥雕塑等等帶有北方特色的傳統拉絲、鏨花工藝的手工精品。
百歲回頭驚一夢,年輪商戲風雨同,老憶清滿偽日曲,店始如金人還誠。
歷史昭示未來,過去的萃華積澱了豐厚的民族文化底蘊,今天的萃華展示著現代企業文化的絢麗風采,未來的萃華必將全方位體現萃華品牌的最高境界。把萃華打造成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知名品牌,這是市場和未來的選擇,更是幾代萃華人的期待和夢想。以誠信為企業立業之本的萃華金店,在新的百年裡程中將再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