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小凡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宗教學研究所副教授

傅小凡,1957年10月生,男,籍貫遼寧省,1971參加甘肅省天水市歌舞團工作,先後擔任演員,編導等職務。1986年12月,通過自學考試,獲得蘭州大學漢語語言文學專業大專畢業證書。1989年考取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原理研究生班攻讀碩士學位課程。1998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宗教學研究所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擔任中國哲學、倫理學、美學與中國文化等專業的教學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的研究工作。

傅小凡: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宗教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擔任中國哲學、倫理學、美學與中國文化等專業的教學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的研究工作。

人物經歷


1971參加甘肅省天水市歌舞團工作,先後擔任演員,編導等職務。
1986年12月,通過自學考試,獲得蘭州大學漢語語言文學專業大專畢業證書。
1989年考取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原理研究生班攻讀碩士學位課程。
1991年在甘肅省天水師範學院任教馬列教研室與音樂系任教。
1993年7月通過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的碩士學位論文答辯並獲得哲學碩士學位。
1995年考取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
1998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宗教學研究所教授,研究生導師。
2014年2月17日—3月2日,主講《崇禎那些年上部》。
2014年4月6日—4月16日,主講《崇禎那些年下部》。
2015年6月13日—6月30日,主講《大明疑案上部》。
2015年10月22日—10月25日,主講《走近朱熹》。
出版了《晚明自我觀研究》《東方微笑——麥積山石窟佛教造像藝術的歷史背景、風格演化及其美學意義》《社會轉型與道德重建——先秦諸子對“道德何以可能”問題的哲學思考》《宋明道學新論》《朱子與閩學》《李贄哲學思想研究》《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中華民族精神概論》等專著,在國內各類期刊發表文章50餘篇。
2010年,傅小凡受央視邀請,登陸CCTV10《百家講壇》節目,主講《大明悲歌》。目前,節目正在錄製之中。
廈門大學傅小凡教授做客《百家講壇》,主講系列節目:《崇禎那些年》(原名《大明悲歌》),將於2014年2月16日,農曆正月十七在中央電視台第十套開播。首播:每天中午12:45分,重播:每晚10:40分。
廈門大學傅小凡教授帶您步入大明王朝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為您精彩講述系列節目《大明疑案》上部第三集。百家講壇:《大明疑案》(6月13日-6月21日)播出。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傅小凡
傅小凡
主要科研領域在宋明理學、閩學、李贄思想、中國藝術美學等。
主要從事中國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的研究工作。

教學成就

擔任中國哲學、倫理學、美學與中國文化等專業的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