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87年
公元987年
公元987年是農曆丁亥年。中國傳統紀年:北宋太宗雍熙四年;遼聖宗統和五年·
林默娘“羽化生天”
林默娘為北宋平安軍(泉州府)節度轄下的莆田縣湄洲嶼之民女,960年生。父親林帷愨、母親王氏平生注意積德行善,樂於助人,年紀都在四十有餘,雖生了一男五女,單枝難以傳宗接代,向觀音菩薩祈求再生一男。王氏不久懷孕,降生之時,王氏見到一道光從西北面射人房內,光輝耀眼奪目,香氣四處飄蕩,久久不散。
林默娘長大,幼而神異,決心終生以行善濟人為務,矢志不嫁,專心致志精研醫理,為人消災防病。她性情和順,熱心助人,排憂解難。當時,莆田地區瘟疫大流行,林默娘想盡辦法施藥搶救鄉民,果然立愈,鄉民感激。
987年重陽節,林默娘父兄駕舟北上,遇風暴,林默娘預感到父兄的遇難,親臨救駕,將父親救起,而兄長與自己不幸身亡。因默娘生前與民為善,“羽化”后被沿海人民尊為海上女神,立廟祭祀。民間稱之為媽祖。后屢顯靈應於海上,渡海者皆禱之,被尊為“通靈神女”,廟宇遍海甸。媽祖歷來備受治國者的褒封,從1156年起至清朝,歷代皇帝先後36次冊封,封號由2字累至64字。爵位由“夫人”、“妃”,明永樂年間封“天妃”,立廟京師,而至清康熙二十三年(1648年)封“天后”。據資料顯示,現今世界上約有一億多人信奉天后,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有天后宮,足見其影響深遠。
媽祖廟
位於福建省中東部沿海地區,東與台灣省隔海相望,因處海陸之際,形如眉宇,故稱湄洲。
莆田地處閩南、閩北水陸的交通要道,是重要的經濟開發區之一。湄州島位於莆田湄州灣灣口的北部,是一個面積約為16 平方公里的小島。島上的媽祖廟,創建於公元987年,祀海上女神林默,歷代朝廷還敕封她“天妃”、“天后”、“天上聖母”等尊號。他死後,即被鄉人尊奉為海神並且建廟祭祀,從此此廟的香火不斷,成為閩中香火最為鼎盛的廟宇之一。媽祖廟的寺院規模隨歷代的整修、擴建而日顯雄偉。尤為一提的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鄭和七下南洋前,曾經專程來到湄州島主持御祭大典,並大規模將廟宇修繕一新,成為海內外同胞共同的膜拜聖地。湄州島的媽祖廟是海內外上千座媽祖廟的公認史尊,有“天后宮湄州祖廟”之稱,時逢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壽辰,前來進香拜祭的遊客絡繹不絕,甚是熱鬧。
全島林木蓊鬱,港灣眾多,岸線曲折,沙灘連綿,風景秀麗。環島優質沙灘長達20多公里,可建海濱浴場;還有6千餘畝防風林帶,是理想的度假勝地。島域盛產石斑魚,乃魚中之珍品,遠銷港澳。
廟后岩石上,有“升天古迹”、“觀瀾”等石刻。廟前岩岸海床有大片輝綠岩,受風濤沖蝕,形成天然凹槽,潮汐吞吐之聲,由遠而近,初似管弦細響,繼如鐘鼓齊鳴,再若龍吟虎嘯,終則象巨雷震天,驟雨瀉地。扣人心弦的“湄嶼潮音”因而弛名。
太宗置三班院
宋初,以供奉官、殿直、殿前承旨為三班,設點檢三班公事,隸屬宣徽院。太宗雍熙四年(987),因人員眾多,又置三班院,職掌武官三班使臣的注擬、升移、稿賞等事宜。元豐改制後為吏部侍郎右選。
李益伏刑
秦州長道縣酒場官李益家財萬貫,僮僕數百,為富不仁,交通朝貴,收買官吏,無惡不作。觀察推官馮伉清正廉潔,不為所屈。一日,馮伉騎馬外出,李益遣奴僕將馮伉從馬上拖下,百般羞辱。馮伉兩次上書申訴,均被邸吏藏匿。後來市馬譯者附表上奏,太宗大怒,責地方官將其拘捕。詔令未到,李益從朝中得到消息藏匿起來。太宗更怒,限期追捕。三月後,從河內富豪家將其拘捕,押送御史台審理,雍熙四年(987),處斬,州人聞訊,飲酒相慶。
沈倫卒
沈倫,原名義倫,因避太宗諱改今名。字順宜,開封太康(今河南太康)人。後周顯德初,趙匡胤領同州節度,沈倫為其幕僚。趙匡胤領滑、許、宋三鎮,為其掌留使財貨。宋初,召為戶部郎中。建隆三年(962),遷給事中。次年,為陝西轉運使。乾德二年(964),宋軍伐蜀時,為隨軍水陸轉運使,以廉遷戶部侍郎、樞密副使。太祖親征太原,領大內都部署、判留司三司事。開寶六年(973),拜中書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兼提點荊南、劍南水陸發運事。太平興國元年(976),加右僕射兼門下侍郎,監修國史。四年(979),太宗親征太原,召為留守、判開封府事,班師后,加左僕射。六年,加開府儀同三司。盧多遜事發后,責授工部尚書。未幾,復授左僕射。卒於雍熙四年(987),時年七十九歲,贈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