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濁揚清

漢語成語

激濁揚清,漢語成語,拼音是jī zhuó yáng qīng,本意為衝去污水,讓清水上來。比喻抨擊壞人壞事,褒揚好人好事。出自《屍子·君治》。

解釋


激:衝去;濁:髒水;清:清水。衝去污水,讓清水上來。原來比喻除去壞人,獎勵好人。現在比喻發揚好的,去除壞的。

出處


《屍子·君治》:揚清激濁,盪去滓穢,義也。
三國·劉劭人物誌》:“其功足以激濁揚清;師範僚友。”
《舊唐書·王珪傳》:“至如激濁揚清,嫉惡好善,臣於數子,亦有一日之長。”
元 無名氏《陳州米》第二折:待製為官,盡忠報國,激濁揚清。
侯方域 《朋黨論下》:“朝廷有頑鈍無恥之大臣,而後草茅有激濁揚清之名士。”
《花月痕》第四六回:“今日之事,必先激濁揚清,如醫治疾,扶正氣,始可御外邪。”

示例


1、相聲,這被侯寶林先生稱之為"笑的藝術"的藝術形式,利用捧、哏、逗、說等等手法,其中精彩的片斷,風趣的對白,熔高雅詼諧於一爐,合寓意和風趣共一體,常常會使得"台上台下呵成一氣",大有"一個小丑進城勝過十個名醫"之妙呢!至於相聲段子中那意思是針砭時弊、革故鼎新也好;是嘲諷世事、激濁揚清也罷;是忍俊沉吟、陶冶性情也行,其意味、意趣都是極濃的。
2、在沉寂多年之後,文藝理論開始顯露出它應有的生機與活力,勇敢地承擔起文藝界清除林彪、"四人幫"思想餘孽激濁揚清、撥亂反正的歷史任務。
3、這些文章充滿濃郁的政治熱情,緊密地聯繫社會現實,切中時弊,激濁揚清,入木三分,讀者拍案驚嘆。

典故


西晉時期司空從事中郎牽秀好說大話,他說如果他居於督察百官的地位,就一定像沖除髒水浮上清水那樣除掉惡人獎勵好人。他只是說說而已,實際上並沒有那樣去做。在“八王之亂”中,作為尚書的他見哪個王有勢力就投靠哪個。河間王司馬顒(讀“yóng”,八王之一)很信任他,封為平北將軍,後來他被司馬顒長史楊騰所殺。
晉書》原文:
“牽秀,字成叔,武邑觀津人也。祖招,魏雁門太守。秀博辯有文才,性豪俠,弱冠得美名……太康中,調補新安令,累遷司空從事中郎……惠帝西幸長安,以秀為尚書。秀少在京輦,見司隸劉毅奏事而扼腕慷慨,自謂居司直之任,當能激濁揚清;處鼓鞞之間,必建將帥之勛。及在常伯納言,亦未曾有規獻弼違之奇也。”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清除壞的。

詞語辨析


【成語】:激濁揚清
【拼音】:jī zhuó yáng qīng
【簡拼】:jzyq
【近義詞】:彰善癉惡、隱惡揚善
【反義詞】:諱疾忌醫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清除壞的
【英文】:drive out evil and usher in good
【英譯】drive out evil and usher in good
【結構】聯合式
【感情色彩】褒義詞
【同韻詞】撥草瞻風、以聾辨聲、如履薄冰、聞寵若驚、石破天驚、積久弊生、神色不驚、素昧平生、靡靡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