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河水庫

吉利河水庫

吉利河水庫,隸屬於 山東省 青島市 膠南市 理務關鎮 東北部,位於吉利河上游,理務關鄉窪里村北。流域面積103平方公里。1970年11月開工,次年8月竣工。總投資300萬元,完成土石、混凝土119萬方。

主壩為粘土心牆沙殼壩,長666米,高20.9米,副壩為粘土心牆,高8.4米,長420米,頂寬7米,壩頂高程51.70米;貼坡排水;有主副放水洞。
經1985年審定,總庫容7400萬方,興利庫容3248萬方;最大防洪水位51.06米;溢洪道上有溢洪閘7孔,最大泄量1077立方米/秒。
有養魚水面5300畝,年養魚80萬尾左右。有效灌溉面積為4.5萬畝。有水庫管理所、發電站各1處。
該流域總面積30平方公里,共有環庫區移民村15個。該工程的項目單位為膠南市理務關鎮政府。
吉利河附近的村莊有:潘庄村,衛東村,前王家莊村,和平村,向陽村,團結村,新建村,勝利村,紅旗村,新小庄村,窪里村等等。

地理位置


1、位置
吉利河水庫上游流域位於山東省膠南市理務關鎮東北部,吉利河上游。
環庫區有子羅山、范家山、重羅山,廟子嶺、紅旗嶺等山嶺相連,最高海拔166米,形成山丘地帶,地形北高南低。項目區東西最長6.0公里,南北最長7.8公里,總面積3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15平方公里。
2、地貌
(1)溝道狀況:流域內有主溝9條,毛溝26條,主溝比降為1.8~3.5‟,溝深5~10米,口寬由上游至下游為8~50米,支溝比降2.5~6.5‟,毛溝比降8~26‟。
(2)坡面情況:地面坡度組成為:<50佔39%,50~150佔290%,150~250佔15%,250~350佔11%,>350佔6%。
3、土壤:
土壤類型主要有棕壤和潮壤兩大類,包括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潮土、鹽鹼土等,土壤顆粒較均勻,粘粒含量低,膠結力很弱,易產生土壤侵蝕。
4、水文與氣候:
流域內多年平均年降雨量664.8毫米(73~98年統計數)。受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的影響,降雨具有區域分佈不均,年際變化較大和年內分配不均的特點。雨量多集中在6~9月份,佔全年總降雨量的70%以上。流域多年蒸發深960毫米(601標準蒸發器)。多年平均年徑流深291.0毫米,多集中在7、8、9月份,且洪水具有暴漲暴落之特徵。地表徑流除現有蓄水工程攔蓄和部分入滲補給地下水外,大部分徑流排泄入海,所以造成水資源緊缺,十年九旱。
流域內氣候屬暖溫帶沿海濕潤季風區,具有濕潤溫和、四季分明、春涼回暖晚,夏熱雨量多,秋暖降溫遲,冬冷雨雪少的氣候特徵。多年平均氣溫120C,歷年極端最高氣溫37.40C,極端最低氣溫-16.30C,年日照時數2355小時,平均無霜期215天。主要災害性天氣有大風、颱風、旱、澇、冰雹等。
5、植被:
流域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因受暖溫季風氣候影響,樹種、植物種類較多,但長期以來,由於不合理的農業生產及其它活動,使天然植被遭受徹底破壞,現有植被主要是人工林,主要樹種喬木有:松樹、刺槐、楊樹、旱柳等,主要灌木有:紫穗槐、荊條、胡枝子、野杜鵑等,主要種植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番薯、大豆、瓜菜、黃煙等。
流域內區總土地面積30平方公里,其中農耕地8.30平方公里(其中坡耕地7.94平方公里),佔總土地面積的27.67%,林地5.07平方公里,佔16.90%,水域6.53平方公里,佔21.76%,其它用地4.70平方公里,佔15.67%,未利用土地5.40平方公里,佔18%。

社會經濟概況


1、經濟狀況:
該流域農業經濟目前仍處於農業產業化的初級階段,發展潛力巨大,但抗禦自然災害能力有限,生產力水平還不十分發達,項目區總人口6500人,勞動力3100人,農民人均純收入4101元,農村經濟總收入5230萬元。
2、基礎設施狀況:
流域內有硬化道路(雙理路)1條,長28公里;環庫路1條,長20公里;環山路1條,長12公里;鄉村路若干條。交通狀況良好,供電設施健全。

水土保持情況


歷史上該流域水土流失十分嚴重,但經過當地幹部群眾的多年努力奮鬥,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到目前為止,該流域已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5平方公里,修環山路1條,建小(一)型水庫一座,塘壩8座,谷坊12座,已建水保林、用材林180平方公里,水平梯田0.40平方公里,這些工程有效地發揮了蓄水、保土、抗 旱、農業灌溉、人畜吃水等作用。
但該流域屬低山丘陵區,地形複雜多樣,水土流失歷史長且比較嚴重,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質地變粗,土層變薄,土地退化,庫塘淤積,生態環境惡化。此種狀況迫切需要解決。

塘壩工程

在子羅山與范家山山腳下及范家溝河南北兩岸現有自然小型蓄水塘壩三座。這基處塘壩工程量小,蓄水面積大,滲漏小,能自流灌溉,建築材料充足。

說明

本說明以1號壩做為典型設計計算說明如下:
根據《電力工業標準彙編·水電卷》《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設計標準(山區、丘陵部分)》(SDJ12-78),本塘壩設計洪水標準為10年一遇設計,50年一遇校核。
(一)、流域自然地理概況
該工程位於 理務關鎮吉利河上游流域子羅山與范家山山腳下,屬理務關鎮,子羅山、范家山與重羅山,廟子嶺、紅旗嶺等山嶺相連,最高海拔166米,形成山丘地帶,地形北高南低。
(二)、氣象
(1)、氣壓
本區域年平均氣壓1016.8hpa。歷年最高氣壓1017.4hpa,最低氣壓1015.2hpa。冬季氣壓高,月平均氣壓在1026.4~1025.9hpa。
(2)、風
年平均風速3.9m/s。1~5月份月平均風速較大,在4.0~4.5m/s間,其中,三月份最大,可達4.5m/s。6~12月份平均風速較小,在3.3~3.9 m/s間,其中九月份平均3.3 m/s,為全年各月份中風速最小月。該區強風向為NNW,最大風速23.0 m/s。次強風速為NW,風速為22.0 m/s。常風向為N方向,頻率為12%。
(3)、降水
流域內多年平均年降雨量664.8毫米(73~98年統計數)。受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的影響,降雨具有區域分佈不均,年際變化較大和年內分配不均的特點。雨量多集中在6~9月份,佔全年總降雨量的70%以上。流域多年蒸發深960毫米(601標準蒸發器)。多年平均年徑流深291.0毫米,多集中在7、8、9月份,且洪水具有暴漲暴落之特徵。地表徑流除現有蓄水工程攔蓄和部分入滲補給地下水外,大部分徑流排泄入海,所以造成水資源緊缺,十年九旱。
(4)、氣溫
流域內氣候屬暖溫帶沿海濕潤季風區,具有濕潤溫和、四季分明、涼回暖晚,夏熱雨量多,秋暖降溫遲,冬冷雨雪少的氣候特徵。多年平均氣溫120C,歷年極端最高氣溫37.40C,極端最低氣溫-16.30C,年日照時數2355小時,平均無霜期215天。
(三)、工程地質
(1)大壩岩土層的分佈、結構構造及其物理性質
根據勘察鑽探揭示,現狀壩體土層結構總體自上而下可分為壩體回填土層、壩區原狀土層和壩體底部基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