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務關鎮

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轄鎮

理務關鎮,位於青島市黃島區中心西南34.5公里處,西、北與諸城相鄰,北距諸城市區35公里,南到日照市區43公里。

距同三高速出口11公里,經膠南市道黃(山)大(場)路與204國道和同三線相連。雙理路、塔(山)戴(家莊)路、桃(林)大(村)路縱橫貫通鎮境。

理務關鎮總面積6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2000畝,其中丘嶺地佔65%。截至2005年,全鎮總人口為19753人,其中庫區村15個,多屬庫區移民村,人口6500人。全鎮轄33個行政村,其中庫區移民村10個,耕地3.2萬畝,丘陵地佔65%以上。理務關鎮自然條件優越,長年氣候濕潤,空氣清新,有“天然氧吧”之稱,2005年被山東省評為省級優美環境鎮。

歷史沿革


理務關鎮
理務關鎮
1945年屬藏馬縣龍馬區,1956年藏馬縣併入膠南縣仍稱龍馬區,1958年改鄉、公社屬大村公社,1962年大村公社析置張戈庄公社,1984年改理務關鄉。1997年,面積65平方千米,人口2.2萬。2002年6月19日,省政府批複同意:膠南市撤銷理務關鄉,設立理務關鎮;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地理環境


氣候特徵

該區屬溫帶季風性氣候,年均降水量為900毫米,年均氣溫11.9℃,夏季最高氣溫33℃,冬季最低氣溫-10℃。全年日照2355小時,平均無霜期215天。全鎮自然環境優越,並且遠離工業區,無環境污染,農產品豐富。

自然資源


吉利河水庫
吉利河水庫
理務關鎮水土資源豐富。總體地勢北高南低,東北有子羅山、范家山、廟子山三山相連,海拔142米至166米不等,形成山丘嶺帶;西南有吉利河、楊家河、桃林河三河縱橫,流域面積約5平方公里,形成沖積平原約20平方公里。黃島區最大的水庫——吉利河水庫位於該鎮駐地以北,面積6.7平方公里,總庫容740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3248萬立方米。
全鎮自然環境優越,並且遠離工業區,無環境污染,農產品豐富。主要種植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大豆,瓜菜、桑蠶黃煙、茶葉、鮮果、板栗等。養殖業主要品種有:牛、羊、豬、肉食雞、蛋雞、山雞、淡水魚、甲魚、銀魚、中華毛蟹等。林業生產以速生楊、經濟林、生態林為主。
理務關鎮山水資源豐富,北部環吉利河水庫 ,周圍有子羅山、范家山、重羅山,廟子嶺、團結嶺、紅旗嶺等山嶺相連,最高海拔166米。南部有吉利河、楊家河、桃林河縱貫全鎮,流域面積約5平方公里,形成約20平方公里的沖積平原,整體地勢北高南低。膠南市第一大水庫——吉利河水庫位於鎮北,總面積6.7平方公里,與杭州西湖基本持平(6.5平方公里),蓄水量為7400萬立方米,常年向黃島供水。水資源豐富且無污染,其中野生鳥類、魚類繁多,是白鷺、野鴨等水鳥的理想棲息地。

行政區劃


轄理務關、和平、后王家莊、前王家莊、范家溝、向陽村、團結、衛東、子羅、勝利、新建村、潘庄、屯地、紅旗、新小庄、窪里、黃泥崖、台家官莊、高家莊子、曲家皂戶、官家塋、陳家村、大亮馬、芙蓉村、戴家堯、戴家莊、白馬社、小尚庄、大尚庄、西十安路、河西店、東十字路、花根山33個行政村。2002年,撤銷理務關鄉,設立理務關鎮。2004年底,面積65平方千米,人口1.98萬人,轄33個行政村,其中庫區移民村10個。
下轄村莊:
前王家莊村后王家莊村范家溝村屯地村子羅村
泮庄村衛東村和平村向陽村團結村
新建村勝利村紅旗村辛小庄村理務關村
高家莊子村大亮馬村芙蓉村小尚庄村大尚庄村
西十字路村河西店村戴家堯村花根山村東十字路村
白馬社村戴家莊村陳家莊村曲家皂戶村黃泥崖村
官家塋村台家官莊村窪里村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8741
9560
9181
家庭戶戶數6065
家庭戶總人口(總)18652
家庭戶男9513
家庭戶女9139
0-14歲(總)3420
0-14歲男1807
0-14歲女1613
15-64歲(總)13187
15-64歲男6733
15-64歲女6454
65歲及以上(總)2134
65歲及以上男1020
65歲及以上女1114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8143

經濟


林業發展

柳樹為主,樹木鬱鬱蔥蔥、秀拔蒼穹,各種鳥類棲息其間,形成了“夾岸楊柳拂綠水,百鳥展翅競相棲”的美麗景觀,是開展綠色生態旅遊的理想場所。為促進吉利河森林公園建設,在青島市政府支持下,環吉利河水庫建成大櫻桃、冬棗黃金梨、金花柿、板栗五處“百果園”,春夏時節百花齊放、沁人心脾;秋天碩果累累、金色滿園,賞花采果,率意自由,是休閑旅遊的好去處。紫蘿山、小龍山、廟子山植被豐富,各種灌木茂盛,松林蔥鬱,山水清冽,山不高,坡不陡,環山路蜿蜒其上,適宜登高望遠,直抒胸臆。

農業發展

對農村而言,發展現代農業意味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對農民而言,發展現代農業意味著生產效率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黃島區理務關鎮著力打造高效溫室種植示範園區、優勢畜牧園區和花卉、林果種植經營基地,以園區基地建設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促進了農民增收。2006年,該鎮人均純收入達到6088元,比上年增長11%。
蔬菜大棚撐起農民錢袋子。銀光閃耀的溫室大棚,玉帶般飄動。走進理務關鎮高效溫室種植示範園區,到處彰顯著蓬勃的生機和活力。2006年,該鎮為村民調節土地,集中規模建設了以小尚庄村為中心的高效溫室種植示範基地。建設高標準鋼結構冬暖式溫室大棚52個,棚內總面積達26000平方米。在鎮政府的指導下,農戶按照季節規律,根據市場需求,採用蔬菜、水果交替種植的形式進行生產,種植西紅柿、黃瓜、扁豆、韭菜、西瓜和草莓等產品就地銷售給黃島、諸城、日照等地的蔬果客戶,每棚每年收益在6000元至10000元,有的農戶每棚每年收益在15000元以上,為庫區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理務關鎮
理務關鎮
農民養殖“零風險”,“以前養一欄肉兔,湊著好年頭還能掙幾個錢!現在好了,什麼都不用我操心,等著數錢就行了。”養殖戶老張邊說邊做著數錢的手勢,幸福之情溢於言表。既能保證養殖戶的收益,又可保證庫區養殖基地肉食兔養殖業的長久發展。理務關鎮黨委政府協調村民調出土地近30畝,在窪里和后王建起了肉食兔集中養殖基地,由村支部以5年一簽的租賃形式租給農戶使用,由康大外貿集團為基地養殖戶提供技術指導,並與康大外貿集團簽訂最低2元/公斤的“保護價”購銷合同,當市場價高於2元/公斤時,按照市場價銷售。截至目前,窪里村發展肉兔集中養殖戶11戶,基地現有種兔500隻,仔兔也在逐步增多,在基地進行養殖的農戶每年有3萬多元的收入。
針對鎮內荒山荒嶺較多的情況,該鎮瞄準市場發展林地野豬養殖,引進庫區扶持資金25萬元,在范家溝建起野豬養殖基地,現有400頭野豬在山上生長,極大地提高了山林利用率,增加了養殖戶的效益。“農村工人”上班忙。“俺現在跟你們城裡工人一樣,也上8小時的班,掙錢還不少來。”衛東村的劉桂枝喜滋滋的說。在該鎮衛東村,理務關政府引進青島澤惠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通過企業投資,為企業建起了培植農業生態產品的研製開發基地。臨近村莊120多名“農村工人”在基地上班,工人們在基地每天工作8個小時。常年在基地上班的工人,每年能收入1萬多元。而對於基地中季節性工作的農民來說,上四個月的班能收入3000元以上。政府扶持、企業加入、農民參與,極大地推動了理務關鎮現代農業的建設,截至目前該鎮已建成種植、畜牧園區14個,種植產業基地9個。為農民致富提供了廣闊的平台,農民增收致富的道路風帆正闊。

工業發展

理務關鎮駐地企業共有10家,經營以橡膠機械和工藝品產業為主,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有6家。華魯、金龍源、滙豐三家企業為工藝品企業,花樣品種共有100多個、七八個系列,產品出口西歐、美國等20多個國家。金龍源、華魯、在2005年實現規模擴張,其中金龍源工藝品廠廠房面積比原來擴張了近一倍。工藝品企業帶動了本鎮4000多名農村婦女和周邊多個鄉鎮工藝品的發展。
走進三月的理務關,繁忙的植樹場面振奮人心。圍繞建設“綠色新農村,林中理務關”的目標,該鎮在林業上大做文章,不僅森林覆蓋綠達到60%,更為農民致富和集體增收搭建起了“綠色銀行”。
更新造林:實現綠色循環理務關鎮有發展林業生產的傳統和經驗。通過近幾年的大規模用材林生產,林業成為該鎮經濟發展的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全鎮擁有林地4.6萬畝,人均2.3畝。為確保林業面積穩步增長,該鎮在抓四荒造林、疏林補植的同時,重抓更新造林,要求對採伐的用材林,必須實現更新,從而進入年年有樹輪伐、年年有更新、年年有收入的良性循環軌道。強化管護:保障綠色成果。“保護也是發展”。村莊設立專門護林員,鎮上成立管護隊,舉辦林木管護教育培訓班,理務關鎮將森林管護工作作為發展壯大林業的“重頭戲”。2007年,該鎮組織林木管護培訓班4期,採取集中管護行動13次,全年未發生一起林木火災或疫情,沒發生一起盜伐、濫伐樹木現象,較好地維護了全鎮林業秩序。
深化加工:延伸產業鏈條。“自成立合作社以來,已吸納會員38戶,旋皮深加工木材近3000立方米。實現直接經濟收入200多萬元,會員們部嘗到了木材深加工的甜頭!”在花根山村,青島文峰木材營銷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文峰高興地說。立足產業富民,該鎮著力在拉長林業產業鏈上下功夫,鼓勵各村發展木材加工企業。僅2007年一年,就以“農戶+集體+客戶”方式發展木材旋皮等加工企業5家,年可加工木材8000多立方米,林業效益凸現。
綜合利用:實現立體增收。為實現林業效益的最大化,該鎮又在林地綜合利用上大做文章。在投資近100萬元建起衛東村林菌間作示範基地的基礎上,該鎮又與省食用菌專家顧問團、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和優勢企業聯姻,實施食用菌百棚開發示範建設項目,在8個村建設林下簡易菇棚100個,大力進行食用菌仿野生栽培,構建起林業立體增收的新格局。理務關鎮念活“林業畜牧經“理務關鎮多種舉措念活“林業畜牧經”。理務關森林覆蓋率達到60%。依託豐富的林木資源和“雞鳴三地”的廣闊市場,這個鎮成立了成材林生產協會,設立了木材加工創業園,吸納林產品加工企業,全鎮木材年均交易量5000多方,交易額400多萬元,產品大多銷往日照、濰坊等地。
林業豐畜牧興。理務關鎮逐漸壯大的養殖業帶起了飼料配送產業。農民臧傳華創辦的嘉吉飼料公司年銷售3000多噸,依託豐富的客源,老臧又開設了一家中等規模的飯店。理務關鎮從事飼料交易的農民有300多人,年銷售飼料5000多噸,使這個鎮成為周邊地區最大的飼料交易市場,助推了農民持續增收。
理務關鎮產業特色明顯。2003年以來實施“穩定發展林業,突破發展畜牧業,積極推進生態旅遊業,擴大發展其它各業”戰略,全面建設林業強鎮、畜牧重鎮、生態旅遊名鎮,實現經濟結構以農業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向以林業經濟、畜牧經濟和生態旅遊經濟為主的朝陽產業的轉型。林業、畜牧業、生態旅遊業成為全鎮的主導產業。全鎮現有林地總面積35平方公里(摺合5000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58%,基本實現了全鎮平原成網、河灘成片、道路成帶、四旁成林的林業生產體系,堪稱“天然氧吧”,被膠南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市“林業生產先進單位”。該鎮用材林進入輪伐期,每年可採伐林木1000畝以上,年均收入500萬元。
畜牧業實現了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大力引進奶牛、波爾山羊、PIC種豬、商品雞、林地雞等,提高了畜牧業發展的科技含量。2004年,全鎮大家畜存養達9800頭,生豬年出欄1.7萬頭,養存欄6000頭,肉雞年出欄30萬隻。該鎮在林地養殖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建設了佔地1000畝的林地養雞場1處,年放養山雞10萬隻。建設一處佔地40畝,養殖規模達200頭的奶牛的養殖示範場。建設一處波爾山羊和PIC種豬品種改良示範場,帶動畜牧品種改良進程。建設了一處年出欄18萬隻標準化商品雞養雞場,推動了肉食雞業的發展。該鎮畜牧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50%以上,被膠南市委、市政府評為“畜牧生產先進單位”。

旅遊


生態旅遊業

逢勃發展,2003年12月16日,青島市林業局批准吉利河森林公園建設規劃,規劃面積8000畝。由吉利生態觀光園、紫羅山風景區和吉利河流域三大景區構成的青島市級吉利河森林公園建設日趨完善。
部分工業在區域內形成了一定優勢。不斷加大骨幹企業支持力度,重點培植橡膠機械、抽紗工藝、塑膠製品等主導產業,產業集聚效應增強。壯大企業規模,拓寬企業發展空間,工藝品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全鎮工藝品企業發展到三家,佔全鎮骨幹企業的1/2,產業的集聚功能進一步增強,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發揮。三家企業吸收本地閑置勞動力500多人成為企業工人,人均年收入7000多元,並帶動建立加工點20多個,組織周邊村4000多名農村婦女從事工藝品加工,人均年收入3000多元。全鎮工藝品做工精細,實現了由人工設計的傳統鉤花產品向電腦設計的機銹產品的轉變,產品達到了七八個系列100多個花樣品種,全部出口西歐、美國等20多個國家。

吉利河水庫

隸屬於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理務關鎮,位於吉利河上游,理務關鎮窪里村西北,流域面積103平方公里。
環庫區有子羅山、范家山、重羅山,廟子嶺、紅旗嶺等山嶺相連,最高海拔166米,形成山丘地帶,地形北高南低。項目區東西最長6.0公里,南北最長7.8公里,總面積30平方公里。

吉利河森林公園

吉利河森林公園南起黃島區理務關鎮的東十字路村,北至吉利河大水庫和平橋,全長約20公里。森林公園所在的理務關鎮位於黃島區的西部,距市區45公里,其西、南分別與諸城、日照兩市相接,面積65平方公里(97500畝),人口2萬。吉利河等三河兩岸有大片淤積河灘,當地人民因地制宜栽種人工保護林,森林覆蓋率高達60%。保護林帶不但給當地帶來環境與經濟效益,而且也為當地發展旅遊業帶來優勢,為當地人民帶來更多實惠,為植樹造林注入更多動力,也促使森林的利用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