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元江哈尼族的“黃飯節”,是和生產節令相關的具有濃郁地方民族特色的節日。每年的陽春三月,萬物復甦,百花爭艷時,按照哈尼族的傳統習慣,家家戶戶都要蒸好噴香的黃色糯米飯,煮好紅鴨蛋,向報春的布穀鳥虔誠的敬獻。祭祀完畢,人們開始唱起動聽的“春耕歌”,做農耕準備。村子里德高望眾的老者還要觀測天象,推測吉日,拔幾叢秧苗栽進自家田裡,意為“開秧門”。哈尼族山寨一年一度的春耕活動就此開始。傳說這樣做可使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眾生吉祥。
黃飯節
所屬民族: 哈尼族(雲南元江)
節日別稱:好收色、染黃飯、二月年
黃飯節
當地哈尼族以此節祭獻倉摩米天神的使者布穀鳥和“筆苦”鳥,因此節日是在聽到布穀鳥和“筆苦”鳥的第一次呼叫之後,選擇一個亥豬日舉行,人們就相約在一個晴朗的日子裡,用黃飯樹花汁水浸泡糯米,蒸出金黃糯米飯,將煮熟的雞蛋染紅,向布穀鳥敬獻,歡度“黃飯節”。然後再開始栽秧。節日一天結束。
黃飯節
哈尼族的
苦扎扎節,是在每年農曆五月的第一個申猴日開始,三至五天。這時剛栽完秧,農活少,人們歡聚一堂,主要活動是打鞦韆。節日的第一天,各村寨要上山挑選一棵粗直的松樹做磨秋桿。秋桿有規定尺寸,黑夜砍好,黎明前運回村,第二天,家家殺兩隻雞一隻鴨獻秋木。然後是立磨秋,豎轉秋、架甩秋。磨秋就是用堅固的栗木栽在地里,頂端削尖做軸心,再把數丈長的松木橫桿的中間段鑿凹架上即成。打磨秋時,橫桿兩端騎上相等的人,輪流從腳蹬地使磨秋起落旋轉,像磨一樣。轉秋比較複雜,是在相對距離三四米處各栽一棵長4米的粗壯栗木,頂端鑿出滑槽,再用一根木為橫桿搭入滑槽,橫桿中間串上約兩米的X形的四根木料,每X形的頂端系一根纜繩,人面向外坐,腳落地的人一蹬地就反轉起來。甩秋很似漢族的打鞦韆。
黃飯節
黃飯節是哈尼族展望來年豐收的祝福節,多選在農曆三月栽秧前屬猴或屬雞的日子,一般持續二天。節日期間,哈尼族家家戶戶舂
糯米粑粑、染黃飯、染紅蛋。節日里最有趣、最熱鬧、最隆重熱鬧的是接媳婦回婆家過節時的禮儀。按照
哈尼人的傳統規定,過完“黃飯節”就下田栽秧,媳婦是栽秧能手,必須讓媳婦愉快地過節,然後去栽下來年豐收的秧苗。
節日期間,全家人特邀來的客人一起吃頓擺滿豐盛佳肴的團圓飯。熱情的主人一邊殷勤地給客人敬酒,一邊向客人講述一年的生產計劃,客人們喝著高興,唱起預祝來年豐收的祝福歌,賓主在熱烈而歡樂的氣氛中度過愉快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