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批判書

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圖書

《十批判書》作者是郭沫若,由中國華僑出版社於2008年正式出版。

內容簡介


《十批判書》講述了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以後,專制政體被推翻了,這是一項非常巨大的歷史進步。在文化學術方面,儒學獨尊的局面也相對地被打破了,因而學術思想呈現了相當活潑的景象。同時西方學術思想不斷湧進,人們的思路也比較開闊,於是哲學、人文科學方面思想相對自由。當時國勢危急,日本軍國主義者對於中國虎視眈眈,一再挑釁,更引起了學者的愛國保國的憂患意識。有些學者不能參加政治活動,於是走上了學術救國、教育救國的道路,專心學術,因而做出了一些學術成果。當時許多學者繼承了清代樸學的作風,考據比較精審,析事論理,才求準確。也有些學者對於宋明理學有較多的了解,對於深邃的義理有較深的體會。自清末以來,西學東漸,西方學術傳入中國,受到重視,許多學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了西方的治學方法,致力於中西學術的會通與融合,因而達到了學術研究的較高水平。辛亥革命至一九四九年,史稱民國時期,民國時期是充滿了內憂外患的時期,但是當時的學術界確實出現了很多有一定價值的學術著作。民國時期的學術著作,有許多已買不到了,而實際上確有一定的參考消息價值。

作品目錄


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孔墨的批判
的批判儒家八派稷下黃老學派的批判
莊子的批判荀子的批判
名辯思潮的批判前期法家的批判
韓非子的批判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
後記——我怎樣寫《青銅時代》和《十批判書》
後記之後蜥蜴的殘夢
——《十批判書》改版書後

作者簡介


十批判書
十批判書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又名郭鼎堂,四川樂山人,作家、詩 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早年留學日本,先學醫后從文。1918年開始新詩創作。1926年任廣東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在起義部隊南下途中參加中國共產黨。1928年因受蔣介石通緝,旅居日本,從事中國古代史和古文字學的研究工作,所著《甲骨文研究》、《兩周金文辭圖錄考釋》、《金文叢考》、《卜辭通纂》等,都曾在學術界引起震動。生平著述收在《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