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紅豆曲的結果 展開
- 電視連續劇《紅樓夢》插曲
- 李健演唱歌曲
- 1941年馮志剛執導電影
- 絲弦劇目
紅豆曲
電視連續劇《紅樓夢》插曲
《紅豆曲》是87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的插曲,先後兩次出現:第一次是寶玉與薛蟠等人聚飲之時。第二次是賈府被抄沒落之後,第一次的男聲原唱是葉茅,後來王潔實也唱過,但其實是翻唱。第二次的女聲原唱是陳力。
在後來發行的原聲大碟中只收錄了王潔實和陳力的合唱版本。
紅豆曲[電視連續劇《紅樓夢》插曲]
馮紫英請客,賈寶玉赴宴,席中寶玉說道:“如今要說悲、愁、喜、樂四字,卻要說出女兒來,還要註明這四字原故。說完了,飲門杯。酒面要唱一個新鮮時樣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風一樣東西,或古詩、舊對、《四書》、《五經》、成語。”
寶玉又說道:“女兒悲,青春已大守空閨。女兒愁,悔教夫婿覓封侯。女兒喜,對鏡晨妝顏色美。女兒樂,鞦韆架上春衫薄。”
於是拿琵琶聽寶玉唱道:“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后,忘不了新愁與舊愁。咽不下玉粒金蒓噎滿喉;照不見菱花鏡里形容瘦。展不開的眉頭,挨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
87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中先後兩次出現《紅豆曲》:第一次是寶玉與薛蟠等人聚飲之時。第二次是賈府被抄沒落之後。
作詞:曹雪芹
作曲:王立平
演唱:葉茅,陳力,王潔實
歌詞: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
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
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后
忘不了新愁與舊愁
咽不下玉粒金蒓噎滿喉
照不見菱花鏡里形容瘦
展不開的眉頭
捱不明的更漏
呀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
流不斷的綠水悠悠
綠水悠悠
綠水悠悠
在馮紫英家的酒宴上,寶玉獨出心裁地擬出一個新鮮酒令:“如今要說出悲、愁、喜、樂四個字,卻要說出女兒來,還要註明這四個字的緣故。說完了,飲門杯(各人用的酒杯)。酒面上(即飲酒前)要唱一個新鮮時樣曲子,酒底(即飲完酒後)要席上生風(就眼前的東西即興說出)一樣東西,或古詩、舊對、《四書》、《五經》成語。”上面的詩句就是寶玉第一個作的示範。
書中這一段情節,寫寶玉“富貴閑人”放蕩生活的另一個側面。通過他的結交,作者揭示了當時與上層階級生活聯繫著的都市中淫靡逸樂的社會習俗風氣。其中所有的曲令都各自切合不同人物的身分、地位、性格和教養。可見作者所熟悉的生活面是很廣的,描摹的本領也很大。
這樣的旋律、節奏、以及配樂,都是很明顯的地方曲藝的特點,而借鑒地方曲藝的一些特點和元素運用到這首《紅豆曲》中,使得樂曲既符合這首詞原本“小曲”的特點,又生動、親切,極有韻味,彷彿寶玉就在我們眼前深情的吟唱一般。曲作者真真煞費苦心!
而這兩句的旋律發展也是很有特色的。第一句,到“拋紅豆”三個字處,旋律發展到了高音部分,強調了此處悲愁的情感。第二句的旋律和節奏特點基本和第一句一樣,是和這兩句的詩詞格律相符的一種前後對應、呼應的關係,而第二句的旋律發展相對第一句來說要收一點,配樂也要收一些,使樂曲更多了一種無奈、憂愁的情感。
此處“紅豆”又名相思豆,整首詞開篇便有“紅豆”二字,代表兒女相思之情,而整首詞又多寫相思之情,故後人名其“紅豆曲”也算貼切。所以一句“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唱出了痴情兒女,不勝相思之苦,撒淚如血,空對著畫樓外開完又落,落了又開的春柳春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愁苦之情溢滿紙間。
兩句過後,是一句過渡樂句。注意,在這句過渡樂句中也有一聲編鐘的敲擊,就彷彿寶玉邊擊邊唱的情景始終展現在聽眾眼前,非常生動。
“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后,忘不了新愁與舊愁”兩句,依舊是在描述兒女相思之苦,在雨後的黃昏,在急雨擊打的紗窗下,無心睡眠,新愁與舊愁如那風雨無情的襲來。
此二句的旋律以及配樂也延續了前兩句借鑒地方曲藝的特點。而前兩句配樂中的三弦只是偶爾的撥奏,作為點綴,而這兩句作為主要配樂樂器完整的伴奏,則更增強了這一特點,聽來韻味十足。而這兩句的旋律,應該屬於主題變奏,特別“忘不了新愁與舊愁”一句,旋律發展到大調上,使曲調富有變化,讓人有百轉揉腸之感。
接下來的“咽不下玉粒金蒓噎滿喉,照不見菱花鏡里形容瘦”兩句是反覆開頭兩句詞的旋律以及配樂,因為這兩句詞和開頭兩句詞是相對應的,所以這兩句的旋律反覆開頭兩句的旋律也是符合了詩詞格律,十分合理,貼切。這裡,“玉粒金蒓”指的是玉食佳肴,道出了飽受相思煎熬的多情兒女,茶飯不思,無心梳洗一天天消瘦、憔悴的容顏。這裡愁苦之情進一步加深,歌手的演唱又顯得十分重要。
緊接著,在又一聲編鐘的敲擊之後,樂曲到了發展部分。“展不開的眉頭,挨不明的更漏”兩句,旋律進一步發展,情緒進一步提升,配樂加入了二胡群,樂曲速度也漸快。這裡,更漏是古時報時辰的工具。悲情兒女終日難見歡笑,夜夜輾轉難眠,只盼望報曉的更漏早早敲響。隨著一聲深情的悲嘆“呀”之後,樂曲到了最高潮。發展到這裡是極為自然的情感流露和宣洩,這一嘆,彷彿是寶玉情不自禁的一嘆,更是天下痴情兒女的為之一嘆,可謂又是絕妙!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兩句是全曲的最高潮。痴情兒女的相思難到盡頭,愁緒難有解開之時,就像那遮不住的青山一般延綿不絕,流不斷的綠水一般東流不息!而這兩句的旋律少了之前的哀哀悲吟,多了幾分舒展和大氣,彷彿眼前真有那青山萬重,綠水彎延。配樂中高音區弦樂的加入更烘託了氣氛,讓人心醉亦心碎!樂曲在重複吟唱兩遍“綠水悠悠”之後,在中音區極為自然的結束了。
樂曲在書中是由寶玉吟唱的,所以通常認為這首曲是唱的是黛玉,而且劇中在處理這段的時候是播放黛玉獨坐瀟湘的鏡頭,因此全曲由男女聲各演唱一遍來完成也算合理。而全曲結束時,又響起了編鐘敲擊的旋律,這樣,代表寶玉吟唱時敲擊碗碟的音響貫穿全曲,編鐘的音色既豐富了樂曲的表現力,又使得樂麴生動形象,切莫泛泛聽過。
寶玉唱《紅豆曲》實際是在唱他的心上人林黛玉,試把《紅豆曲》中的字句同黛玉的《葬花詞》、《題帕詩》等對照起來讀,把《紅豆曲》的內容同黛玉平日的行狀對照起來看,就可知道字字句句是在唱黛玉,即便在外面飲酒作樂時,他也忘不掉心上人。
電視劇中《紅豆曲》是12集首次出現的,此一集訴盡相思之苦,從寶釵撲蝶思無邪起,至寶玉在馮紫英家唱《紅豆曲》憂愁暗生揮之不去,至黛玉思念寶玉怡紅院反嘗閉門羹,最後以一曲《葬花詞》訴盡平生遭際;可惜再次出現《紅豆曲》就是最後一集賈府被抄以後了,寶玉流落到海邊,打開手絹包,裡面是黛玉送他的玻璃繡球燈的碎片,此時《紅豆曲》響起,伴著一幕幕往事湧上心頭,真是悲絕千古!
陳力版
陳力
三年前,著名作曲家王立平應邀為《紅樓夢》作曲,傾盡心血。十幾首“滿腔惆悵,無限感慨”的歌由誰演唱?他想到了在茫茫歌海中尋到的陳力——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的物理化驗員。1983年五一,他在友人家吃餃子,電視里正播放職工匯演錄像。一個圓潤的女高音倏忽而過,在他腦中留下印記……匯演磁帶調來了,王立平憑著音樂家敏銳的聽覺,“挖”出了這從未謀面的歌手。一次成功的合作,為陳力主唱“紅樓”創造了機遇。從此,王立平揮淚而寫,陳力和淚而唱。曹雪芹筆下一首首詩詞變成哀婉動聽的歌,飛上了熒屏——
落紅滿地,怎不傷情?陳力最愛唱《葬花吟》。“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慢板,她唱得輕而不飄,愁腸百轉,黛玉寄人籬下的辛酸盡在其間。全曲28句的詠嘆一波三折,連綿不斷地把情緒推向高潮:“花落人亡兩不知”!這一句,是陳力的用心所在:顫音飽滿勻稱,聲如素練急抖;長達數拍的“亡”字,是情的迸發,淚的飛濺!
《分骨肉》——探春的悲歌。開頭的旋律音域低,光用聲音唱不出光彩。平時熟讀的小說使陳力生髮出無窮聯想:水波浩渺,一葉扁舟,“才自清明志自高”的探春被迫遠嫁,生離的悲痛勝過死別——陳力以情帶聲,“一番風雨路三千”抑鬱而發……結尾中“奴去也”的“去”字音域跳度大,陳力索性不用顫音,把聲音放開。演唱難度加大了,同時收到“嚎啕揮淚,令人斷腸”的效果。
《紅樓夢》插曲真摯細膩,每小節都精心設計,拖腔、顫音、軟彎、硬彎都有講究。為表達不同感情,大多數歌詞字字有彎,有時一字數彎,迭宕迂迴。《題帕三絕》“眼空蓄淚淚空垂”的“垂”字,陳力把幾個硬彎轉得頓挫生情,唱出幽咽抽泣的感傷和拂去又來的愁懷。在《嘆香菱》中,她在民族唱法基礎上運用氣聲,增加了歌曲的表現力。
重視技巧,又不露痕迹;從內容出發,不表現演員自己。這樣的演唱,成就了陳力的特色,也就是電視劇《紅樓夢》歌曲的演唱特色——古典美:典雅、清麗、端莊、質樸;悲劇美:纏綿、哀婉、凄切、情真。
5月初,《紅樓夢》劇組赴港參加首映式,亞洲電視台現場直播陳力演唱的主題歌《枉凝眉》。一曲歌罷,電話接踵而來,稱讚她為香港歌壇帶來清新的氣息。亞視藝術總監高興地題詞,給她以“出谷黃鶯”的美譽。
人說自古紅顏多薄命,陳力也歷盡坎坷:“文革”中受家庭株連,藝術才能不得發揮;初唱“紅樓”,丈夫又患癌症,拋下她和孩子溘然而去……陳力沒有陷入困境不能自拔,而是把切身體驗編織進歌里,使“紅樓”歌曲更加動情。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熟悉了陳力的歌聲,紛紛爭購她演唱的《紅樓夢》插曲專輯磁帶,首都許多藝術團準備吸收她為專業演員。
陳力的歌動人,她還善於表演。在本周六播出的《紅樓夢》第22集中,她將從幕後走到屏前,以廚房柳家媳婦的身份同觀眾見面。
陳力版的紅豆曲,字字血淚,令人不忍卒聽。曲中融入了民間小調的元素,與後期寶玉流浪街頭的落魄配合得很恰切,聽起來有斷腸之感。
鄭緒嵐版
鄭緒嵐
如果說陳力的紅豆曲是帶有民間風格的,那麼鄭緒嵐的紅豆曲可以理解為閨閣的幽情。這首紅豆曲在編曲上完全顛覆了原版,沒有採用編鐘的敲擊聲作為前奏,反而採用可交響詩的風格。隨後而來的幾聲古箏的錚錚撥奏,又彷彿是多情少女心境的描繪。整首曲子的風格並不像原版那樣悲苦,而是籠罩著淡淡的憂傷,不失為另一種演繹。
吳碧霞版
吳碧霞
吳碧霞通過多年來系統的聲樂訓練和對大量聲樂作品的學習與探索,使她同時掌握了演唱中國聲樂作品與外國聲樂作品兩種不同風格的聲樂演唱方法,是中國首位將中國民族唱法和西洋美聲唱法集於一身並獲得了最高國際獎項的歌唱家。
吳碧霞的紅豆曲,無論在編曲還是演唱上是最貼近原版的。此版在情感的表達上值得稱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