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搗衣詩的結果 展開
- 南北朝柳惲的詩作
- 蕭衍詩作
搗衣詩
南北朝柳惲的詩作
《搗衣詩》是柳惲的作品。此詩中“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一聯,也是不可多得的佳句。古人在裁製寒衣前,要將紈素一類衣料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捶搗,使其平整柔軟。搗衣的勞動,最易觸發思婦懷遠的感情,因此搗衣詩往往就是閨怨詩的異名。
首聯“行役滯風波,遊人淹不歸。”古代交通不便,南方水網地區,風波之險常是遊子滯留不歸的一個重要原因。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歸的原因是由於風波之阻,正反映出特定的地域色彩。兩句中一“滯”一“淹”,透出遊子外出時間之久與思婦長期盼歸之切,而前者重在表現客觀條件所造成的阻礙,後者重在表達思婦內心的感受,在相似中有不同的側重點。
頷聯“亭皋木葉下, 隴首秋雲飛。”寫深秋景色。上句是思婦搗衣時眼中所見之景。亭皋,水邊平地,暗切思婦所在的江南。下句是思婦心中所想之景。隴首,即隴頭,系遊人滯留之地。隴首或隴頭的意象,在南北朝詩賦中常與遊子的飄蕩相聯繫,此處即泛指北方邊塞之地。思婦由眼前“亭皋木葉下”的深秋景象,聯想起丈夫所在的隴首一帶,此刻也是秋雲飄飛的時節了,想象中含有無限思念與體貼。“秋雲飛”的意象,不但明點秋令,而且象徵著遊子的飄蕩不定(浮雲常被用作遊子的象喻)。這一片飄蕩無依的“秋雲”,什麼時候才能回到自己的故鄉呢?兩句一南一北,一女方一男方廣,一實景一懸想,不但對仗工整,形象鮮明,而且由於意象富於蘊涵,能引發多方面的聯想。表面上看,似單純寫景,而思婦悲秋嘆逝、懷念遠人的感情即寓其中,意緒雖略帶悲涼,而意境疏朗闊遠。
頸聯“寒園夕鳥集, 思牖草蟲悲。”由第四句的馳神遠想收歸眼前近景:“寒園夕鳥集,思牖草蟲悲。”在呈現出深秋蕭瑟凄寒景象的園圃中,晚歸的鳥兒聚集棲宿;思婦的窗戶下,唧唧的秋蟲在斷續悲鳴。“寒”點秋令,也傳出思婦凄寒的心態;夕鳥之集,反襯遊人不歸;草蟲悲,正透出思婦內心的悲傷。所見所聞,無不觸緒增悲。
尾聯“嗟矣當春服, 安見御冬衣。”是思婦的內心獨白:眼下已是木葉紛飛的深秋,等到裁就寒衣,寄到遠在千里之外的隴首塞北,那裡已是春回大地,應當穿上春裝了,哪裡能及時見到我寄去的禦寒的冬衣呢?這一設想,不僅顯示了南北兩地的遙隔,而且透露出思婦對遠人的體貼與關切,將搗衣的行動所包含的深情蜜意進一步表現出來了。
此篇旨在抒寫搗衣的女子對遠人的思念、體貼,對搗衣勞動本身則不作正面描寫。這種構思,使詩的意境更為空靈,也更富抒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