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黃梅縣第一中學

湖北省108所重點中學之一

湖北省黃梅縣第一中學創辦於1912年,前身為黃梅縣立初級中學。1956年列為湖北省108所重點中學之一,1979年被定為黃岡市重點中學,2004年被命名為“湖北省示範中學”。截止到2013年現有教學班80個,在校學生5000多人,在職教職工342人。

歷史沿革


起止時間學校名稱學校地址
1912—1915黃梅縣初級中學 城關鎮考棚
1915—1917八角亭學堂城關鎮八角亭
1918—1923八角亭中學城關鎮八角亭
1932—1934/5黃梅縣立初級中學城關鎮孔聖廟
1934/5—940/2 黃梅縣立初級中學城關鎮八角亭
1940/2—1941/春湖北省聯合中學鄂東分校黃梅分部停前金家寨
1941/春—1942/秋黃梅縣立初級中學五祖寺
1942/秋—1943/春湖北省聯合中學鄂東分校黃梅分部停前界嶺大發灣
1943/春—1945/春黃梅縣立初級中學停前南北山
1945/春—1946/春 黃梅縣立初級中學停前李家廟
1946/春—1947/12 黃梅縣立初級中學城關鎮東街
1947/12—1949/5 黃梅縣立初級中學孔壠張河天主堂
1949/8—1956/8 黃梅縣初級中學城關鎮東街
1956/8—1967/4 黃梅縣第一中學 城關鎮東街
1967/4—1968/4 紅衛中學城關鎮東街
1968/3—1970/2黃梅縣第一中學城關鎮東街
1970/2—1971/2黃梅縣城關鎮中學 城關鎮東街
1971/2—1972/8 黃梅縣中學城關鎮東街
1972/8—2002/8黃梅縣第一中學 城關鎮東街
2002/9— 黃梅縣第一中學黃梅大道118號 
​參考:​​

教育教學


硬體設施

湖北省黃梅縣第一中學
湖北省黃梅縣第一中學
新校園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規劃,總投資1.25億元,佔地面積210畝。擁有教學樓(3棟)、圖書館、實驗樓、科技樓、後勤服務大樓、學生公寓樓(4棟)、辦公樓等專用校舍,教學區有普通教室(83個)、理化生實驗室(15個)、閱覽室(2個400座)、電子閱覽室(1個180座)、音樂教室(2個)、多媒體教室(9個)、語音教室(2個)、計算機教室(2個)、美術教室(3個)、勞技室(2個)、生物標本室、陶藝室、天文台;擁有校園網和教師計算機辦公系統,實現了計算機網、雙向電視教育網、廣播網“三網合一”,在數字化校園建設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運動區建有400米塑膠跑道、人工草坪足球場、籃球場(10個)、羽毛球場(10個)、排球場(2個)、乒乓球台(22張),體育館(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3196座)1座。

師資力量

一中風景
一中風景
1999年,學校有在職教職工242人,到2003年秋季已發展至328人。2003年現有專任教師272人,友,本科以上學歷250人,92%學歷達標;教職工隊伍中,黨員111人,省市縣黨 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8人;中學特級教師4人,高級教師68人,一級教師143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黃岡市十佳校長1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湖北省優秀教師9人;國家級骨幹教師1人,省級骨幹教師7人,市級骨幹教師27人。

教育成果


學生成績

1996—2003年連續八年奪得黃岡市教育教學質量最高獎“創新獎”、“特別優秀獎”,2004年高考又取得了過重點線572人、本科線1640人、省線1803人的喜人成績。
1999年以來,學校為高校輸送了合格新生近7000人,有18名學生被清華、北大錄取。學科競賽捷報頻傳,學生獲國家級獎256人次,省級獎193人次。以全國中學生數學聯賽為例,2001、2002年,分別有68人次、79人次獲國家獎,連續兩年成為“湖北省獲國家獎人數最多的學校”。
黃梅一中在2011年高考中,過一本線769人,過二本線1642人。

教師成績

教師隊伍中有150人次主編、參與編寫了教研教學專著,在優質課競賽、優秀論文評比中,9人次獲國家獎,23人次獲省一等獎,50人次獲市一等獎。

所獲榮譽

學校先後榮獲“湖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級文明單位”“湖北省教改實驗學校”“湖北省研究性學習試點學校”“湖北省安全文明學校”“湖北省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先進單位”“黃岡市師德師風先進集體”“黃岡市基礎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先進單位”“黃岡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黃岡市體育衛生藝術工作先進單位”“黃岡市模範職工之家”等稱號。

學校文化


校歌
大別山麓
揚子江濱
這裡活躍著未來的精英興邦治國
誠意修身
中華騰飛是我們的重任
我們是黃梅一中的主人
我們青春似火
壯志凌雲晨光溢彩
日月流銀
金鐘伴送著琅琅書聲勤學奮進
務實創新
科學的大道上奮勇攀登
我們是黃梅一中的主人
我們青春似火
壯志凌雲
扶搖萬里
破霧穿雲
這裡飛出無數的雄鷹
天南海北
西域東瀛
處處都有那矯健的身影
我們是黃梅一中的主人
我們青春似火壯志凌雲
我們是黃梅一中的主人
我們青春似火壯志凌雲
湖北省黃梅縣第一中學
湖北省黃梅縣第一中學
校徽
湖北省黃梅縣第一中學
湖北省黃梅縣第一中學
標誌整體結構嚴謹,莊嚴大氣,顯現了學校百年名校的品質;標誌核心部分是由“黃、梅、一、中”四個字藝術設計,構成學校宏偉的大門造型,結合下面學校創建年號“1912”,更蘊含了學校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從建築物至到元素表現上都直觀地表明了黃梅一中的特色,構成了黃梅一中自身特有的校徽圖案。主體圖案上有一道書法筆觸的“一”字,點出了黃梅一中的“一”字,又表達了黃梅當地“楹聯之鄉”“詩歌之鄉”的地域文化特色。
圖案上方為學校“百年古鐘”與“梅花”“祥雲”的完美結合,表現了學校歷史文化、地域文化、及中國傳統文化。古鐘高高在上如明珠般照耀著整個學校,並對全校師生有著警示提醒的作用,對學校的發展有著引導作用。
標誌色彩古樸,造型大氣穩重,結構嚴謹;圖案採用簡潔筆直的線條設計結構,從設計手法上彰顯了一種時代感、現代感,反應了學校勇於創新的進取精神。因此,標誌無論在形態上還是內涵寓意上都將學校特色體現的淋淋盡致。

知名校友


周強​周強同志是我校1976屆高二(1)班的同學。1976年他高中畢業下放到獨山周邊知青點,1978年高考,被西南政法學院錄取。現任中共中央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湖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余龍江​1966年生,湖北黃梅人。1984年畢業於黃梅一中高三(3)班,並考取華中工學院生物工程系。現任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資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教育部全國高校生物技術與生物工程教指委委員,國家精品課程負責人,生物技術國家特色專業負責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湖北省突出貢獻專家及首屆新世紀高層次人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岩溶研究中心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委員,2009年第十二屆全國環境微生物學大會組委會主席。教授、博士生導師。
​胡國華​胡國華1964年出生於我縣苦竹鄉大古中垸村,1981年在黃梅一中高二(1)班畢業,同年考取上海華東理工大學高分子材料系。1987、1990年獲法國斯特拉斯堡路易斯巴斯特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碩士與博士學位,1992年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1996年獲法國路易巴斯德大學高分子工程科學博導學位,2004年獲法蘭西大學研究院院士稱號。2009年10月1日受中共中央組織部人才局請邀請參加國慶60周年觀禮,受到胡錦濤等中央領導人接見。
​吳淦國​吳淦國1964年畢業於黃梅一中高三(二)班,考取武漢地質學院。1969年7月參加工作,197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武漢地質學院北京研究生部構造地質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理學碩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長。
​劉勝​劉勝同志是我校1979屆高二(1)班的同學,1979年參加高考被南京航空學院錄取;現任美國韋恩大學機械工程系終身教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特聘教授微系統研究中心主任。
吳煒煜​​吳煒煜1965年高中畢業於黃梅一中,考取清華大學工程力學數學系,現任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長期從事計算機科學研究、數學和應用技術開發。結合工程CAD系統、專家系統、信息管理和多媒體技術研究課題,先後在國內外學術雜誌和會議上發表論文四十餘篇,出版了《多媒體技術開發指南》、《工程數據管理系統》等多部著作和商業軟體。在清華大學工作之外,還擔任北京圖象圖形學會和全國新產品開發委員會理事。
​石亞華​石亞華女,生於1941年12月,湖北黃梅縣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原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一九五七年初中畢業於黃梅一中,一九六五年畢業於北京石油學院,長期從事石油煉製領域的加氫技術的開發和工業推廣應用與應用基礎研究工作,2005年獲科技部頒發的“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張之翔​張之翔,男,湖北省黃梅縣人, 1928年2月2日生於王埠鄉唐司月村的中農家,父親張德明,母親廖玉瑛,都是農民。小時候讀過兩年私塾, 1938年夏,日本侵略軍攻佔九江,家鄉淪陷,便輟學在家,隨父親學習種田五年。1943年春,在堂叔張德福〈也是中農〉的部分資助下,復入私塾讀書。 1948年秋,考入武漢大學礦冶系。1950年秋,考入清華大學; 1952年秋院系調整,隨清華大學物理系調入北京大學。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