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傷
由於寒冷潮濕作用引起的人體局部或全身損傷
凍傷是由於寒冷潮濕作用引起的人體局部或全身損傷。輕時可造成皮膚一過性損傷,要及時救治;重時可致永久性功能障礙,需進行專業救治。嚴重時可危及生命,需緊急搶救。
● 急診科、普通外科、整形科、皮膚科。
● 凍傷是因身體較長時間處於低溫或潮濕的環境時,就會使血管發生痙攣,血流量減少,造成組織缺血缺氧而致。主要與氣候因素、局部因素、全身因素有關。
● 寒冷的氣候,包括空氣的濕度、流速以及天氣驟變等。
● 如鞋襪過緊、長時間站立不動及長時間浸在水中、冰中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環發生障礙,熱量減少,導致凍傷。
● 如疲勞、虛弱、緊張、飢餓、失血及創傷等均可減弱人體對外界溫度變化調節和適應能力,使局部熱量減少導致凍傷。
● 凍傷的前期主要表現為受凍部位冰涼、蒼白、堅硬、感覺麻木或喪失等。凍傷因導致的因素不同而導致的臨床表現也有所差異,具體表現如下:
● Ⅰ度凍傷
● ● 傷及表皮層。
● ● 受凍部位皮膚紅腫充血、自覺熱、癢、灼痛。
● ● 癥狀在數日後消失,預后除有表皮脫落外,不留瘢痕。
● Ⅱ度凍傷
● ● 傷及真皮淺層。
● ● 傷后除紅腫外,伴有水皰,皰內可為血性液。
● ● 深部可出現水腫,劇痛,皮膚感覺遲鈍。
● Ⅲ度凍傷
● ● 傷及皮膚全層。
● ● 凍傷部位出現黑色或紫褐色,痛感覺喪失。
● ● 傷后不易癒合,除遺有瘢痕外,可有長期感覺過敏或疼痛。
● Ⅳ度凍傷
● ● 傷及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甚至骨頭。
● ● 可出現壞死,感覺喪失。
● ● 預后可有瘢痕形成。
● 凍傷皮膚局部發冷,感覺減退或敏感。
● 寒冷季節皮膚出現蒼白或青紫。
● 凍傷部位皮膚蒼白,冰涼。
● 可伴有神志模糊或昏迷,肌肉強直。
● 懷疑患有凍傷時,需要做體格檢查、B超檢查等來診斷。
● 觀察凍傷局部皮膚、組織的血運情況等。
● 了解凍傷部位的組織血運情況,為確診提供診斷依據。
● 醫生診斷凍傷,主要依靠病史、臨床表現來確診。
● 有凍傷史。
● 受凍部位冰涼、蒼白、堅硬、感覺麻木或喪失、皮膚紅腫充血,自覺熱、癢、灼痛等。
● 一些疾病皮膚也會出現紅腫充血,自覺熱、癢、灼痛等癥狀,容易與凍傷混淆,這些疾病有深度燙傷、火燒傷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病史、B超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來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 凍傷的治療方法有急救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
● 迅速脫離寒冷環境,防止繼續受凍。
● 抓緊時間儘早快速復溫。
● 局部塗敷凍傷膏。
● 改善局部微循環。
● 抗休克,抗感染和保暖。
● 應用內服活血化淤等類藥物緩解癥狀。
● 止痛劑應在快速解凍時服用,以便止痛。
● 侵襲近端指趾骨、腕骨或跗骨的損傷,有可能需要截肢。
● 凍傷不僅會影響患者正常學習和生活,還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
● 凍傷會出現皮膚紅腫充血,自覺熱、癢、灼痛等癥狀,會影響患者的正常學習和生活。
● 如果不治療凍傷可能會引起頑固性的皮炎及濕疹等併發症。
● 部分患者可因長期處於低溫環境,未及時治療可引起死亡。
● 凍傷的預后與凍傷的程度、有無併發症、治療時機等因素有關。早期、規範治療,可減少併發症的發生,改善預后。
● 冬季做好保暖工作,出門時穿好毛衣和棉服,帶好手套等。
● 冬季應注意保護外露的部位,如手、耳、臉等,做好保濕工作,如可塗保濕霜、身體乳等。
● 防止潮濕,保持乾燥,如洗碗、洗衣服,天氣比較寒冷的時候,可以用熱水保持手的溫度,洗完之後一定要及時擦乾。
● 睡前用熱水泡腳,可促進腳底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