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之戰

奉天之戰

日俄戰爭期間,交戰雙方軍隊在中國奉天(今瀋陽)附近進行的大規模會戰。以日軍勝利告終。

發生


奉天之戰
奉天之戰
奉天之戰(日本語:)是日俄戰爭(日本語:にちろせんそう)中陸軍的最後一場會戰,日方以大山岩元帥為指揮,他命乃木希典大將穿越新民屯,推進到鐵嶺、法庫門一線,新編鴨綠江軍也向奉天挺進,以作對俄軍的包圍。最後俄軍傷亡慘重,被迫撤出奉天,整場戰役以日軍獲勝告終。

事件介紹


奉天之戰
奉天之戰
1905年1月2日旅順陷落,俄國太平洋艦隊主力被殲,使日本獲得完全的制海權(至少在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到達之前)。日方竭力利用這一有利的形勢,圍殲東北俄軍於奉天地區,勝利結束戰爭。
為此,日第3集團軍所轄第11師擴編為鴨綠江集團軍(司令為川村景明上將),轉進奉天東南賽馬集;第3集團軍(司令為乃木希典上將)則向奉天俄軍右翼實施深遠機動。至2月中旬,日軍在沙河一線集結5個集團軍25萬人、火炮992門,機槍200挺,完成進攻準備;大山元帥的計劃是:以新到的第3軍、第5軍分別迂迴俄軍兩翼,第1軍、第2軍、第4軍以正面進攻牽制俄軍於沙河地區,並保障第3軍、第5軍的迂迴運動。主攻指向俄軍右翼,由第3軍擔任。俄軍集結3個集團軍約30萬人、火炮1494門,機槍56挺,在奉天以南150公里正面上組織陣地防禦;沿沙河一線集結的俄軍成3個獨立的野戰集團:右翼為第2集團軍(考爾巴斯指揮),正面25公里;中央為第3集團軍(比爾德林格指揮),正面20公里;左翼為第1集團軍(李涅維奇指揮),正面45公里。暴露的翼側由獨立部隊掩護。
1904年2月12日,清政府竟無恥地宣布“局外中立”,划遼河以東地區為日俄兩軍“交戰區”,
2月22日,日軍開始發起攻擊,其右翼鴨綠江集團軍於24日首先攻下清河城,並向撫順方向發展進攻,迂迴奉天俄軍左翼;左翼第3集團軍迂迴俄軍右翼,從遼陽西北渡過渾河向奉天西北方向出擊。俄軍總司令亞歷克賽‧庫羅帕特金(俄語:АлексейКуропаткин)上將誤將日鴨綠江集團軍當作主力,於2月25日急調全部預備隊加強左翼。日第1集團軍乘勢渡過沙河北上,對俄第1集團軍(司令為N.P.利涅維奇)實施迂迴突擊,日第2、第4集團軍從正面展開。
2月27日,日軍第2、第3兩個軍開始迂迴俄軍右翼,實施主要突擊。這一著使俄軍陷入了困境:在綿延約100公里的戰線上,俄軍右翼的預備隊只剩下1個師。俄國第2集團軍要對付日本2個軍(約96個營、288門炮對133個營、468門炮),而且右翼挨打的同時,左翼2個集團軍按兵不動。第2集團軍被迫收縮陣地。此時,庫羅帕特金又決定把預備隊從左翼調回右翼。部隊來回折騰,疲於奔命。
奉天之戰
奉天之戰
3月1日,日軍發起全線進攻。第1集團軍擴大包圍圈,完成對俄軍左翼的包圍;第4集團軍進攻萬寶山;第2集團軍進攻二檯子、長灘之間俄軍;第3集團軍擔任主攻,攻擊俄軍右翼,佔新民屯后繞到俄軍後方,威脅奉天—鐵嶺鐵路。此時,庫羅帕特金始發覺日軍正以重兵迂迴其右翼,急將部分預備隊從左翼調回右翼,但為時已晚。7日晨,俄軍右翼第2集團軍(司令為Av.考利巴爾斯)被迫收縮並開始北撤。9日,日軍鴨綠江集團軍佔領撫順;第1集團軍攻佔舊站,與逼近奉天市區的第3集團軍形成包圍俄軍於奉天城下之勢。庫羅帕特金髮現即將陷入重圍,命令全軍北撤。撤退的情況相當混亂:騎兵(未參加會戰)先於步兵和炮兵撤退,輜重堵塞了道路。部隊失去指揮,又遭到日軍炮擊,後衛陷入日軍包圍之中。3月10日,日軍佔領奉天。此役,俄軍傷亡12.7萬人,被俘2.2萬人;日軍傷亡7萬餘人。21~24日,俄軍退守四平一線,直至戰爭結束。戰役中,野戰工事得到廣泛運用,陣地攻防戰術有了進一步發展。
庫羅帕特金因屢吃敗仗,被沙皇降為“滿洲”第一集團軍司令,由利涅維奇接任遠東陸軍總司令的職務。奉天會戰後,沙皇政府仍不甘心失敗,繼續向遠東增兵,同時寄希望於從歐洲海域東調的太平洋第2分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抽調艦船編組而成)能“力挽狂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