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景延

原蘇浙邊區游擊縱隊參謀長

湯景延(1904~1948),名克祚,又名景延, 出生於江蘇省如皋縣陸窯鄉陸庄(今屬江蘇省如皋市)。盧溝橋事變后投身抗日,全國十大卧底將軍之一。 1948年5月14日下午三時半被國民黨當局殺害。 

1943年4月,“湯糰”成功潛入敵偽內部,並與敵偽巧妙周旋,分化瓦解敵人,收集軍事情報,秘密為新四軍輸送槍支彈藥,不斷為抗日軍民創造打擊敵人的有利時機。1943年9月下旬,湯景延舉行軍事暴動,在擊斃三個敵偽頭目,摧毀敵偽行動大隊隊部和一個偽區公所、繳獲大量槍支彈藥后,順利返回根據地。在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史上,這支被人們稱為“湯糰”的部隊,為反“清鄉”鬥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人物生平


1904年4月出生於一個破落地主家庭。他先後在陸庄小學和安定小學讀書。 
1919年,湯景延從安定小學畢業,恰逢“五四”運動爆發。當年,他考入南通商業學校讀書,由於學校剋扣學生伙食,他在同學中大膽公開揭露,因此被開除學籍。 
1921年,湯景延考進上海東亞體育專科學校。
1924年,學成畢業,加入中國國民黨。秋天,回到家鄉如皋任如城體育場指導專員兼童子軍教練,多次在公眾場合發表反帝反封建的演講。
1927年,湯景延先後任國民黨如皋縣黨部監察委員和宣傳幹事。
1928年,湯景延回到母校陸庄小學擔任體育教師。 
1930年秋,湯景延遭到如皋當局逮捕,后被當地知名人士保釋。
1937年,盧溝橋事變,湯景延成立海門人民抗日游擊總隊並任副總隊長,後任泰州魯蘇皖邊區游擊指揮部二縱隊中校機炮營長。部隊駐紮江都期間,他結識新四軍挺進縱隊三團團長梅嘉生,贊同共產黨堅持抗戰方針,多次以彈藥支援新四軍。
1940年,湯景延由蘇中四地委社會部長陳偉達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3年春,日偽準備對蘇中四分區實行殘酷“清鄉”。為應對嚴重困難局面,湯景延在絕密狀態下毅然接受特殊使命。在一個半月後率“湯糰”接受敵偽“外勤警衛團”番號,分駐海門、姜灶港和張芝山一線。
1943年,在中共中央華中局的領導下,通海警衛團團長湯景延率“湯糰”600多名官兵假投降,打入日偽內部潛伏160多個晝夜,又一夜之間從200公里的戰線破腹而出、勝利而歸,演繹了一部“特洛伊木馬計”經典傳奇。 
1945年日寇投降前夕,在蘇中軍區敵工部工作的湯景延奉命積極參加對偽軍的策反,派出大兒子湯新民勸說敵偽軍頭目,未料這名頑固派將湯新民拋入長江里,湯新民壯烈殉國。9月21日,如皋縣城解放、日偽駐軍投降,湯景延受命擔任如皋城防司令。 
1948年初,中共華中工委,華中軍區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蘇浙邊區游擊縱隊(師級建制),任命湯景延為黨委書記兼政委、副司令員、參謀長,派他與司令員丁錫山進入浙東山區,招集新四軍北撤時留下的游擊隊員,配合大軍正面戰場開展對敵鬥爭。2月9日下午,當丁、湯率部屬65人乘帆船在從大豐縣斗龍港出發,於3天後午夜時分登陸奉賢縣境內時,遭已獲情報的國民黨正規軍兩個旅和奉賢、松江、青浦等6個縣地方武裝阻擊。雖經5晝夜艱苦突圍成功,但終因力量過於懸殊,於18日上午在向澱山湖進軍途中又陷重圍,丁錫山等人犧牲,湯景延等人受傷被俘。
1948年5月14日下午三時半,湯景延在上海江灣被國民黨當局殺害。

個人生活


湯景延的妻子為陳竹筠,他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湯新民以及小兒子湯新駒。

獲得榮譽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結果
2009年8月5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江蘇英雄模範人物候選人 獲獎

人物事件


木馬計

1943年4月,日偽軍在通海五縣瘋狂推行“清鄉”運動,新四軍南通縣通海自衛團團長湯景延一夜之間率領600多名部下叛變投敵。167天後,這支隊伍突然暴動,從日偽軍腹地破腹而出,重創“清鄉”日偽軍后,返回蘇北根據地。
1943年3月,湯景延最先把接觸汪偽特工總部江蘇實驗區南通分區區長姜頌平。姜頌平要求湯糰在4月10日“動作”。這個時間對於新四軍反清鄉的時機來說太早了,湯景延推至13日。13日到了,湯景延依然無動作。姜頌平在一次宴會上借酒大怒:“你有沒有決心,沒有決心,就放你回去,硬碰硬地來干!”面對當眾斥責,湯景延不但沒驚慌,反倒抓住機會痛陳給養、士兵動員等苦衷。把在場的日偽頭子說得點頭稱是道:“不能操之過急。”
1943年的檔案記載,在參加行動前湯糰內只有黨員32人,湯景延在蘇中軍區黨委的協調下,秘密調進30餘名黨員,使黨員佔全團人員十分之一。一切準備妥當,湯景延部共634人,在政委顧復生、團長湯景延、副團長沈鼎立的領導下,攜帶兩部秘密電台,開始上演精彩的“木馬計”。
行動時間定在4月15日,但湯糰14日下午才進行緊急動員,起初規定支書以上幹部可以明白事情真相。當要求大家穿上偽軍的黃衣服時,不少幹部士兵哭了,湯決定凡是政治上有保證的黨員可以告訴他真相。內部基本平復之後,行動刻不容緩了。作為“投敵”獻禮,15日早晨和夜裡,湯分別布置了兩場“假仗”,這是他們打入敵腹的最後一張通行證。

諜中諜

“湯糰行動”之後,湯景延料到日偽不會輕易信任他。為了演得逼真,湯景延在投敵後果然“墮落”得厲害,吃喝賭博一樣不少。但這並沒能讓敵人完全放鬆警惕,油印文件記載,特工站第一件工作就是想辦法偵查湯糰真相。
對於湯景延個人,特務一方面暗中仔細盤查他所有的履歷,另一方面曾試圖想安插海門縣一個國民黨委員的女婿陸某到湯景延身邊。陸某極其殷勤地討好湯公館上下每一個人,甚至還主動提出到湯糰做義務看護,后被拒絕。偽軍要求湯景延和副團長沈鼎立把家眷都帶到軍營。
6月上旬,一輛小車突然開進湯糰部,來人手持蘇北清鄉公署主任張北生和時任偽特工總站站長的姜頌平的聯名請帖,請湯景延到南通遊玩。悶在葫蘆里的湯景延決定只身前往南通,再看日偽後面的動作。他剛到南通,日偽又發一道命令:湯糰6月16日到南通受訓。原來敵人怕指揮不動湯糰,先把湯景延調去當人質,再調部隊。集訓期間,敵人故意將湯糰分開訓練,並要求集訓不準帶武器。
8月下旬,日偽把湯糰調到劉橋、石崗、金沙等近10個駐防點,分散在長達200公里的沿線。同時團部移駐金沙,歸日軍大隊長山本控制,這更加大了湯景延指揮的難度。

鴻門宴

敵人的陰謀使湯糰遠離長江沿岸的港口,而且又在沿江地帶築上了籬笆,湯糰很難傳遞情報、運送物資。湯景延找到姜頌平商議,他出面開商行,合夥在港口做生意,這正合了想發財的姜頌平之意。沒幾天,協記公行就成立了。公行在幾個港口都設有分行,販運蔬菜、糧食。正是這個公行打通了新四軍長江南北的聯繫,他們一面替江北主力購買運輸軍需物資,同時把搜集到的軍事情報傳遞到根據地。協記公行還掩護了大量的新四軍方面人員往來,著名的新聞工作者鄒韜奮、音樂家賀綠汀名列其中。
任務完成得差不多了,9月23日,湯糰接到指示:全團29日晚開始行動,夜裡11點前務必撤至指定地點,由南通警衛團接應撤回根據地。為順利破腹,湯景延還想出一計:讓營長周顯才宣布“結婚”,邀請敵偽軍官赴宴,而湯糰的家屬們則以喝喜酒為名於29日下午先行撤退。29日傍晚,湯景延請特工站正副站長及偽警察局長到家中打麻將。中途湯以“解個小手”為由出門,早埋伏在門外的警衛員立刻衝進去,當場擊斃三人。湯景延指揮團直屬隊沖入碉堡,俘虜全部特工。而副團長沈鼎立指揮200公里上十幾個駐防點同時暴動。在南通警衛團的接應下,湯糰順利到達指定集結地。

湯糰行動

1943年春,日偽準備對蘇中四分區實行殘酷‘清鄉’。為應對嚴重困難局面,湯景延在絕密狀態下毅然接受特殊使命:頭頂“漢奸”“投敵”帽子,湯景延與偽特工總部江蘇實驗區南通分區長姜頌平、偽蘇北“清鄉”主任公署主任張北生接觸,而後,又與日軍代表高木談判達成“協議”,在一個半月後率“湯糰”接受敵偽“外勤警衛團”番號,分駐海門、姜灶港和張芝山一線。
1943年9月下旬,蘇中區黨委通知“湯糰”軍事暴動,破腹而出狠狠打擊日偽。湯景延受命后,於當月29日夜設計先將南通縣日偽金沙特工組長翟光輝等多人擊斃,摧毀了偽行動大隊隊部和偽區公所。同時,在其他據點的“湯糰”部隊也暴動成功。
1945年,日寇投降前夕,在蘇中軍區敵工部工作的湯景延奉命參加對偽軍的策反。為爭取率部駐在江南某地的一位舊友、敵偽軍頭目,湯景延果斷派出大兒子湯新民隻身渡江,勸說老朋友迷途知返。未料,這名頑固派竟將湯新民拋入滔滔長江里。

後世紀念


烈士表記載

《如皋縣烈士館烈士登記表》上記載:湯景延,又名湯克祚,籍貫地如皋縣陸窯鄉陸庄。1943年,湯景延率“湯糰”600多名官兵假投降,打入日偽內部“潛伏”160多個晝夜,又一夜之間從200公里的戰線破腹而出、勝利而歸,演繹了一部“特洛伊木馬計”經典傳奇。 

埋葬地址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湯景延烈士的忠骨移葬於上海市龍華烈士公墓。

團部舊址

湯景延團部舊址,位於海門市海門街道光明路北端。 

藝術形象


時間影視名稱扮演者角色
20世紀60年代《鐵窗烈火》-人物王孝和的同牢難友、共產黨人“湯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