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小純

紀錄片導演

樊小純,1987年生於上海,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廣播電視新聞系。

2009年出版的第一本隨筆集《純》 被知曉。紀錄片代表作《另一隻眼:劉丹》《林風眠》《蕭紅》《嚴復》等。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樊小純肖像
樊小純肖像
1987年生於上海,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廣播電視新聞系,畢業後進入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大師》欄目工作,拍攝製作歷史人物類紀錄片。

演藝經歷

2009年出版的第一本隨筆集《純》,這本書在豆瓣有8.2分。
2015年留學歸國,繼續紀錄片導演和製片人的工作。
2016年出版隨筆集《不必交談的時刻》。
2017年作為駐留藝術家在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進行繪畫、寫作。
2018年6月出版虛構書信集《不存在的照片》。

教育經歷

2012年赴美,於紐約視覺藝術學院(SVA)攻讀社會紀錄片系碩士,獲Paula Rhodes紀念獎畢業。
2017年9月起於同濟大學攻讀哲學博士學位。

人物事件


因為其所創作的紀念木心的詩《借我》被大眾熟知。流傳后被網友爭相轉載傳閱,這首詩因風格很木心,在網上一度被訛傳為木心所作。

個人作品


紀錄片

作品年份
《The Other Eye: a film about Liu Dan》2014
《嚴復》2011
《蕭紅》2010
《林風眠》2009

書籍

書名出版時間書籍封面簡介
《不存在的照片》2018-6
不存在的照片
不存在的照片
《不存在的照片》是一本虛構書信集,內容是一位資深攝像師寫給影像觀看者的24封書信。樊小純在書中虛構了一位叫W的攝影師,他死後留給朋友R24封信。這本書源自2017那年她在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的項目,項目期間完成的文字和繪畫收錄在這本新書里
《不必交談的時刻》2016-6
不比交談的時刻
不比交談的時刻
《不必交談的時刻》是一本特別的隨筆集,它並不時髦,但它龐雜、耐讀,是樊小純觀察記錄生活的隨感和在大量閱讀基礎上的思考。它其實主題明確:一個人如何逐漸完成自己。
熱愛,冷淡,堅韌,自覺,全然投入,置身事外。對於生活秩序與內心秩序的重建,樊小純沉著且一意孤行。她的文字總是先人一步地準確。
樊小純在解讀新書書名時說:“在確認一些真正的交談以後,餘下的就是不必交談的時刻了。我們都不要害怕沉寂。”

獲得榮譽


Paula Rhodes Memorial Award 2014
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年度一等紀錄片2010

人物評價


李泉說:小純的特別在於我知道她從哪裡來,卻無法想象她到哪裡去。她的文字載著她現在的問與答,眼和心,但這些好像於她並不重要,她只是快速地路過,而我只是對這樣的她會走到哪裡,充滿無限的遐想。
彭小蓮認為:小純的寫作有著非常80后的特徵:敏感/跳躍/碎片,但她始終表達自己的真實思考,努力體現自己的獨立。
梁翹柏點評:同是旅居紐約的電影系學生和紀錄片導演,雖然生活在不同年代,樊小純正在過著我渴望延續著的生活方式——天天流連書店畫廊美術館和電影院,奢侈地思考著我渴望有時間思考的東西。人生是個不斷選擇和放棄的過程,假如平行宇宙真的存在,她就像生活在另一個空間的自己。
龍丹妮感言:小純的文字,總是讀起來讓人稍微覺得費解。可是,每次都有一種召喚讓你跟隨下去。我想,也許是她足夠冷才足夠讓人著迷,但冷的盡頭又何嘗不是熱情的一體兩面呢。我們切換著不同的年齡性別來看一個28歲的生命進行中的思考,並常有對話感,這就很好很好了。
《不必交談的時刻》中的作者介紹:熱愛,冷淡,堅韌,自覺,全然投入,置身事外。對於生活秩序與內心秩序的重建,樊小純沉著冷靜且一意孤行。她的文字總是先人一步地準確。
《不存在的照片》新書發布活動
《不存在的照片》新書發布活動
《不必交談的時刻》新書發布活動
《不必交談的時刻》新書發布活動
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駐留
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駐留